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德育研究機構建立工作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區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區“十二五”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精神,在鞏固“十一五”德育研究工作成果基礎上,大力實施中小學德育特色建設工程,不斷完善我區中小學德育工作機制,構建上下聯動的德育工作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教師德育工作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充滿活力的德育隊伍;不斷推進德育研究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德育研究機構的研究、服務、指導、管理職能。在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區中小學德育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主線,遵循中小學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認知規律,著眼于每一名學生的全面發展、每一位教師的職業發展、每一所學校的健康發展,進一步明確新時期中小學德育研究目標,規范德育管理,強化德育隊伍,創新德育途徑,增強德育合力,全面提升中小學德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打造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學校樂做的有效德育,為立德樹人,推動全區基礎教育科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全面規劃中小學德育工作,推動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有效銜接、有效管理、有效實施、有效操作、有效激勵的中小學德育體系,使中小學德育工作與社會主流價值和學生實際需求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相協調、與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承接。
具體目標:
1.全員師德教育目標。周期內,每年組織一次暑期集中主題師德學習培訓活動。開展相應的師德楷模、師德標兵,師德征文評比展示活動。
2.德育干部培養目標。周期內組織開展兩期(2011、2013)德育干部培訓活動,培訓德育干部70名。
3.班主任培養目標。周期內,所有班主任須接受不少于30學時的專題培訓,至2015年,班主任持C證比例達60%;組建區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力爭培養市名班主任5名,市骨干班主任20名,區名班主任20名,區骨干班主任50名。
4.德育研究陣地建設目標。周期內,以德育特色項目創建為抓手,開展學校德育特色研究基地建設,使區級德育研究特色基地達到6個,市級德育特色學校達到5所,省級德育特色學校達到1所;市二級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站達到10所,省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站達到2所。
5.德育課程建設目標。立足于不斷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周期內,指導學校開展基于當地文化的德育課程建設,其中3-5所學校完成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1-2所學校完成特色校本德育課程的建設。
三、工作原則
在推進和實施德育研究工作方案過程中,要遵循教育教學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整體構建區域中小學德育工作體系,把廣大學生培養成具有開放意識,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富有民族自信和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時,還要堅持以下五個原則:
1.堅持全面發展原則:促進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2.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服務學生,教育和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3.堅持實踐體驗原則:注重道德體驗,促進德育內化,增強社會實踐,培育創新精神;
4.堅持潛移默化原則: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挖掘德育內涵,體現育人功能;
5.堅持全員育人原則:形成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德育工作的格局,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四、工作任務
“十二五”期間,堅持德育研究工作“以人為本”理念,立足全體教師,適應新課程實施,服務德育品牌創建,樹立全員德育、全程德育、實效德育、品牌德育意識,使中小學德育研究工作,與社會主流價值和學生實際需求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相協調、與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承接。為此,展開如下五大行動:
(一)師德建設系列行動
以“踐行科學發展觀、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踐規范、塑師德、展風采”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開展師德建設系列行動。
1.每年暑期圍繞一個主題,開展一次集中專題師德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教師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譽觀,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影響和引領學生。
2.每年開展以“我身邊的師德故事”為切入點的師德演講、師德征文、“師德座右銘”征集、師德案例分析、“我轉化的一個后進生”故事征集、模范教師師德宣傳等系列活動,強化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增強職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其熱愛教育事業,敬業樂業,甘于奉獻,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
3.周期內開展師德系列典型評選活動,通過師德楷模、模范班主任、終身班主任的評選以及師德年度考核等系列行動有力推進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增強教師的社會責任感,關愛學生,教書育人,廉潔從教,依法執教。
(二)德育隊伍建設行動
以加強德育骨干隊伍建設為重點,挖掘整合資源,開展德育培訓實踐探索活動,積極營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氛圍,形成“德育干部團隊——班主任團隊——全體教師”三級德育工作者梯隊培養模式。
1.德育(班主任)隊伍培訓
通過德育校本研修活動,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明顯提高全體教師的師德水平和育德能力,建設一支適應教育發展的德育工作隊伍。深入實施中小學班主任教師培訓計劃,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訓制度,所有班主任教師每五年須接受不少于30學時的專題培訓。針對班主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加強班主任工作基本規范、班級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專題培訓,不斷增強班主任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書育人的本領。
2.心理健康骨干教師培訓
通過心理工作坊、心理輔導活動課實踐觀摩等活動,提高教師心理輔導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充分發揮心理教師示范輻射作用,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切入口,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
3.德育干部培訓
以“打造德育特色品牌”為核心,舉辦兩期(2011年,2013年)德育管理骨干培訓班,突出基于本校、本職、本崗,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的特點。通過分組蹲點分析德育工作現狀,利用培訓小組“頭腦風暴”確定學校德育特色創建方向。面向校際展示德育品牌等多種形式解析德育現狀,交流管理經驗,全面提升德育干部綜合素養。
(三)家校共育推進行動
指導中小學校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引導學校德育領導和全體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進一步提高指導家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以此推進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孩子的工作。
1.家長學校創建指導
開展家長學校創建的引導和研究工作,通過家長學校的制度建設、家長學校日常培訓、家長教育知識需求調查、家長學校經驗交流等指導,促進我區家長學校創建得到普及。
2.成立家庭教育導師團
組建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選聘各行各業德才兼備的志愿者,成立家庭教育導師團。每年初確立講課菜單,供學校、社區選擇邀講,不定期進入學校和家庭對教師、家長和學生進行輔導。
3.建立親子心理工作坊
開展親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試點和指導工作,建立親子心理工作坊。通過親子心理工作坊建設,探索家校聯系和家庭教育的新途徑,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的積極作用,建立和諧的家校關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相互滲透、整體協調的育人格局。
(四)社區德育引導行動
為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切實形成三位一體德育合力,周期內積極開展社區德育研究工作。引導形成以一定學校為核心,以一定社區為主體開展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讓社區德育成為社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社區德育實踐陣地建設
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各種社區教育資源,加強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之間的溝通和統籌協調,結合區社區學院有關工作,打造一批適合青少年兒童活動的社區德育實踐陣地,使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由單一渠道、固定時空向全方位、立體化轉化,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整體效益,提高德育實效,促進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同時促進當地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2.中小學生社區社團建設
引導開展社區學生社團建設研究。以社區青少年兒童為主體,自主形成假日雛鷹小隊、團員假日先鋒隊等社區社團組織,讓學生活動在社區、服務于社區,讓學生在社區中歷練,在社區中成長。
(五)德育研究行動
加強德育研究工作,使德育研究水平邁上新臺階。引導學校開展一系列符合時代精神,具有實效性的德育創新研究工作。努力推出一批有前瞻性的德育研究成果,建立若干個德育科研基地學校,成為引領學校德育工作的陣地。
1.實行德育科研推進計劃
周期內,實施德育科研推進計劃,每年結合學科德育、隊伍建設、特色創建、課程開發等幾個主題德育研究課題指南,確立若干個德育研究重點課題并認真組織實施,有序推進區域德育研究工作。
2.開展德育研究基地建設計劃
周期內以學校德育特色項目創建為抓手,開展學校德育特色研究基地建設指導,使區級德育研究特色基地達到6個,市級德育特色學校達到8所,省級德育特色學校達到1所;使市二級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站達到10所,省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站達到2所。
3.實施德育研究品牌創建計劃
繼續開展每兩年一次的“德育班主任論壇”,圍繞德育關鍵性事件研究、德育特色創建、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等焦點問題,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使之成為知名的德育交流平臺。建成3-5個德育研究基地,整合德育研究資源,加強學科建設,凝聚研究力量,并建好重點研究基地。
4.推進德育校本課程研究行動
在貫徹落實好國家課程的同時,引導學校領導和德育工作者開展基于學校特色的校本德育課程建設,使德育課程建設有新的突破。周期內,一是圍繞主題開展系列德育課程建設理論培訓;二是選擇幾所有一定條件的學校開展德育校本課程試點研究工作;三是開展德育校本課程、活動案例評比活動;四是定期開展德育特色課程建設經驗交流活動。不斷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課程理論培訓,德育課程建設指導,校本德育課例、課程、活動案例評比等活動,促進學校校本德育課程的開發與利用,進一步完善德育課程體系。
五、工作措施
(一)試點先行,落實分層推進
分學段開展德育特色創建試點工作,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制、工作運行機制和問題處置機制。深入研究試點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二)項目引領,深化科研推進
完善我區德育科研機構建設,制定區域德育研究計劃,通過項目立項的形式,加大德育課題和德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力度。充分挖掘德育科研隊伍的專業潛能,探索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策略和方法,為增強中小學德育體系整體規劃的系統性、前瞻性和創造性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并進,學術研究與經驗傳播同行,不斷提高德育研究質量與水平。
(三)完善評價,注重激勵推進
在結合市、區教育局德育特色學校評估標準的基礎上,推出我區德育項目創新評價辦法,充分發揮德育研究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在評價原則、評價對象及形式、評價內容及標準、評價程序及方法、組織及管理、獎勵與處分等方面,建立學校、社區和家庭共同參與的德育評價機制。以評價促進學生成長、教師提高、學校發展,切實增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經驗共享,促進協作推進
建立校際德育工作協作機制,利用現場會、研討會、座談會、德育論壇等形式,搭建德育交流互動平臺,推介德育經驗,呈現德育成果,形成區、街道、校三級策略互補,經驗共享、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引領、輻射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
(五)方式創新,加強技術推進
在教育網信息化建設基礎上,搭建專門德育信息平臺,拓展網絡德育空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開設班級博客、教育博客、網上德育研修等方式,實施網上多方互動,推動德育工作信息化、網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