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資料文庫 縣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范文

縣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縣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關于安全風險防范、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做好我縣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閩政〔2011〕8號)等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現狀及防治形勢

(一)自然地理與地質環境

縣位于省中部偏東北方,隸屬市管轄。境內河流屬閩江、敖江水系的山地性河流,水系發育呈樹枝狀,多峽谷急流,水力資源豐富。地形以丘陵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2100毫米之間,年均降水量為1410.6毫米,雨水充沛。其中5、6、7、8、9月份的雨量最大。7、8、9三個月為臺風季節,6月可能有早臺風影響我縣,臺風天氣造成的局部高強度降雨極易誘發地質災害。

(二)2021年地質災害態勢預測

1.降水趨勢預測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預計2021年影響我縣的熱帶氣旋(俗稱臺風)總數2~4個,較常年略多,6月可能有早臺風影響我縣,夏季有1個臺風嚴重影響我縣。

(1)早春季(3~4月):預計總降水量偏少1~3成,介于250~350毫米之間。

(2)雨季(5~6月):預計總降水量偏少1~2成,介于350~500毫米之間。

(3)夏季(7~9月):預計總降水量偏多2~3成,介于400~550毫米之間。

(4)秋季(10~11月):預計總降水量偏少1~3成,介于70~100毫米之間。

2.主要氣象災害預測

目前轄區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49處和危險性較大的房前屋后高陡邊坡32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按類型區劃分:滑坡81處,崩塌66處,泥石流2處。按行政區劃分:城東街道9處、城西街道25處、大甲鎮9處、大橋鎮21處、鳳都鎮12處、鳳埔鄉7處、鶴塘鎮15處、黃田鎮4處、吉巷鄉5處、泮洋鄉3處、平湖鎮8處、杉洋鎮12處、水口鎮10處、卓洋鄉9處。目前仍威脅4789人的生命安全,威脅財產7200多萬元。

雨季及臺風季節,我縣可能出現持續性暴雨或短時強降雨,易誘發地質災害。預計2021年7~9月為地質災害多發時段,地質災害類型以崩塌、滑坡為主,多分布于屋后土質及巖土質高陡邊坡、坡度較陡的自然斜坡處,局部位于溝谷地段的礦山堆土場等處。

二、地質災害威脅對象及重點防治范圍

我縣境內地貌以丘陵為主,房前屋后高陡邊坡、山邊河邊、溝口地帶、礦山棄渣分布較集中區等區域在短時強降雨或持續降雨條件下易引發地質災害??h內地質災害的主要威脅對象和重點防治范圍主要有:

丘陵斜坡地帶的房前屋后因工程建設和人為削坡所引發的滑坡崩塌災害,主要是威脅邊坡前后建筑物內的人員及財產安全。

公路沿線邊坡所引發的滑坡、崩塌災害,主要是堵塞交通、毀壞公路及附屬設施,威脅通行車輛和過往人員的安全。部分高陡的邊坡,危害范圍可延伸至公路上、下方一定距離的民房和其它設施。

采礦工程引發的地質災害主要是威脅礦山周圍的人員和建筑物的安全,如露天開采高邊坡及棄碴場滑坡等可危害周邊已有建筑物和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部分溝谷潛在的滑坡并發性泥石流災害,主要是危脅溝谷下游的部分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防災責任人、監測人

(一)防災責任人。地質災害防災責任人由政府及有關部門分管領導、受威脅單位主要負責人、村(居)兩委主要干部擔任。

(二)監測人。地質災害監測人由受威脅的單位和相關個人承擔。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村居,由村(居)“兩委”組織村(居)民開展巡查、監測;受地質災害威脅的行政和企事業單位,由單位組織員工開展巡查、監測;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公路、鐵路、航道、通訊、水利及臨時施工工棚等,由其相應的主管部門組織相關人員開展巡查、監測。

縣自然資源局要督促落實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將群測群防工作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個人;要按要求建立基礎臺帳,不斷更新地質災害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

四、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任務

(一)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編制《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是主動防災的有效手段,對減輕地質災害損失,特別對減少人員傷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鄉鎮(街道)必須嚴格制定。

(二)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巡查和核查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根據本行政區域實際情況,結合本輪我縣1:5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統籌推進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要充分依靠技術支撐單位在汛前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隱患全面開展排查工作,針對高風險區、人員密集區、工程建設區,要加強隱患排查力度,進一步核實和掌握隱患類型、威脅范圍、威脅對象和危害程度的動態變化,及時更新信息,明確每個地災隱患點的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

(三)健全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是村(居)防災應急預案的核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核對好防災責任人等信息,并落實好“兩卡”的發放工作。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全部納入群測群防體系,逐點劃定危險區、設立警示牌、制定防災預案,逐點落實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確保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發放到位,實現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全覆蓋。對于新發現的隱患點,查明后要及時更新至地質災害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并納入群測群防體系。

(四)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分類處置。按照省自然資源廳要求,各地要根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具體情況,科學部署、有針對性地開展分類治理。一是對于偏遠山區、危害程度高、治理難度大、投入過高或治理后仍不能徹底消除隱患的地質災害點,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鼓勵受威脅的村(居)民實施搬遷避讓,集中安置,復墾舊宅。結合1:5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成果,核定搬遷對象,制定搬遷計劃,編制搬遷安置實施方案,明確安置地點、補助政策等事項。二是對位于村、鎮建設規劃區內,危險性大,威脅人口多、造成或潛在經濟損失大的重大地質災害點,應統籌災害防治和生態環境治理等需求,實施工程治理。其中因自然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將其納入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庫,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有序開展治理。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方組織治理并承擔治理所需費用。對未履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主體工程“三同時”的工程建設項目,未按技術規范建設擋土墻、護坡等支擋措施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的,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責成工程建設項目業主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完善防范措施,及時采取工程措施治理。三是對危險性、危害性較小的小規模地質災害點和房前屋后高陡邊坡,可實施排危除險處置工作。

2021年要繼續加大投入,有效降低成災風險,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完成現有在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10%核銷工作。

(五)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不斷完善、充實應急預案,做好應急預案的宣傳培訓和組織演練工作,強化監測預警預報成果的信息發送,落實好地災防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發現災害險情時,提請當地政府提前果斷轉移,全力構建信息傳送通暢、指令落實有力、指揮調度精準的人防網絡。地質災害險情未消除前,被轉移人員不得擅自返回。在縣政府的領導下,自然資源部門組織專業技術支撐單位迅速開展應急調查,查明地質災害成因、類型、威脅范圍、規模、發展趨勢,做好搶險救災的技術指導工作,配合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相關工作。對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區域,地方政府要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警示標志,明確責任人和監測人,并向社會有關公示、公告。地質災害應急調查結束后,技術支撐單位應及時向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交應急調查報告和應急技術方案、應急監測方案。相關技術資料應及時錄入“省地質災害綜合管理系統”存檔。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及分工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級政府和部門責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責任重大。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健全、調整、充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機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自然資源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地勘單位技術支撐、群眾積極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機制,并確保防治措施層層落實到位。

自然資源部門: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防護標準并指導實施;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的普查、詳查、排查;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工作,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撐工作,負責提供中型及以上級別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技術報告。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單位:協助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技術指導工作;開展地質災害排查、應急調查,提出應急處置技術措施和建議。

應急管理部門:牽頭組織編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綜合協調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指導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指導協調一般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并按權限作出決定;承擔縣級應對一般災害應急指揮部工作,協助縣委和縣政府指定的負責同志協調組織一般災害應急處置工作。配合財政局、糧儲局做好救災的財、物準備,會同有關方面組織協調災民的緊急轉移和安置工作;協助災區各級人民政府及時設置避險場所,妥善安置和救濟災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對建筑工地等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區域的檢查、落實防災措施;督促業主單位做好災點監測和防御,發現險情立即采取應急防范措施,配合事發地鄉(鎮)、街道辦事處政府做好相關人員的安全轉移工作;及時組織修復因災致損的城市道路、自來水管道等市政設施。

交通運輸部門:協調公路部門負責對轄區內管養的普通公路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區的防災工作進行檢查、落實;督促監測人對地災隱患點和危險區加強監測、防范,發現險情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抓緊修復損壞的公路,保障交通干線暢通;做好防災搶險人員、防災物資及轉移撤離人員的緊急運輸工作。負責對轄區內普通公路線性工程沿線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進行檢查、落實防災措施,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對災點監測和防御;發現險情及時排除,確保行車暢通和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部門:負責對本系統病險水庫、閘壩、堤防管理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地質災害易發區庫岸和附屬設施的檢查,落實防災措施;督促項目業主對水庫(含水利部門管理的發電水庫)及其它水利設施管理區域內的地質災害危險體的監測、防御;發現險情,及時通知水庫下游鄉(鎮、街),并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對非水利部門批準建設的發電水庫及其他附屬設施的地質災害檢查、監測、防治工作由相應的主管部門負責。

教育部門:負責對校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巡查,發現險情及時組織在校師生、員工避險轉移。

財政部門:根據本級財政能力,將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及應急物資儲備經費列入當年度財政預算。

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根據縣級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品種目錄和標準、年度購置計劃,負責縣級救災物資的采購收儲、輪換和日常管理,根據縣應急局的動用指令按程序調出。

文旅部門:負責督促旅行社做好團隊游客避險疏散、救助及撤離、安撫工作,并督促導游人員落實好相關的安全提醒和告知義務,確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氣象部門:負責收集、分析氣象信息,及時向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提供雨情;會同自然資源部門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適時臺風、暴雨預警。

衛健部門:組織醫療隊伍,隨時準備奔赴災區投入防疫、治病和救災工作;對災區可能發生的傳染病疾病加強監測、預防和控制;加強對災區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監管。

通信部門:確保各級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重點地質災害防御區之間的通訊暢通。

其他部門和單位根據政府的部署,按照分工履行職責。

(二)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由弱到強依次分為四級、三級、二級、一級: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四級:氣象因素致地質災害發生有一定風險;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三級(黃色預警):氣象因素致地質災害發生風險較高;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二級(橙色預警):氣象因素致地質災害發生風險高;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一級(紅色預警):氣象因素致地質災害發生風險很高;

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達到三級以上時,由自然資源、氣象部門聯合簽發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產品并對公眾??h級人民政府收到轄區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后,應有效運轉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做好防災的各項工作。黃色預警,防災責任人應組織監測人加強巡查監測;橙色預警,隱患點受威脅對象應轉移避險;紅色預警,隱患點、高陡邊坡受威脅對象應轉移避險。

針對本縣地質災害特點,進一步推進縣、鄉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數據集成,自然資源、氣象、應急管理、水利、交通等部門監測網絡、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做好各相關部門間的密切配合,強化預報會商、信息共享,努力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水平。

(三)強化地質災害應對措施。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和單位對照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認真開展地質災害防御工作,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的防范,做好各項應對措施,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為三級時,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應部署防災工作,加強值班;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應及時組織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的巡查;隱患點和易發區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村級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環保協管員(下稱“村級協管員”)應加強對隱患點和易發區的監測和防范。發現險情應立即報告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及時采取防災避險措施;其他部門和單位對職責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加強監測、巡查,及時采取避險措施。

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為二級時,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實行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做好搶險救災準備;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應組織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特別是高陡邊坡)進行加密巡查;防災責任人、監測人、村級協管員應對隱患點和易發區的加密監測和防范。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轉移至地質災害避險點;易發區受威脅人員要根據當地雨情、險情,適時轉移避讓。

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為一級時,縣、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實行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做好投入搶險救災的準備,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的群眾轉移至地質災害避險點。

地質災害轉移對象: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山坡、邊坡建筑物內的群眾;易發生泥石流山溝及溝口(低洼)地帶的群眾;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其他在易發生地質災害、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地帶的群眾。

(四)依靠專業隊伍,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我縣要繼續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購買服務,以合同形式細化技術支撐服務,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力量,在基礎工作、應急調查、臨災處置、防災建議、管理提升等方面給予服務,并做好資金保障。汛前要明確應急隊伍人員信息與工作任務,做好應急物資儲備與清單管理,發揮專業技術隊伍應急支撐作用,及時組建應急小組,有效調度專家技術力量,確保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突發事件,迅速及時響應,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用,用之有效”。

(五)加大投入,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縣財政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年度預算,設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钣糜诘刭|災害防治支出,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要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結合地質災害調查成果,制定搬遷避讓、工程治理和降險處置等年度綜合治理目標和計劃,并確保資金落實到位。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及時填報項目進展情況,推動項目實施,對照資金績效,對所轄區域內的項目開展實地核查,確保治理工程及時、有效發揮防災減災效益。

(六)加強宣傳、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自然資源部門要會同應急管理部門,加強以群測群防員和基層干部群眾為重點的防災減災知識培訓,組織開展突發地質災害綜合應急演練,努力提高隊伍協調聯動、應急處置和防災減災能力。要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等集中宣傳節日,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多途徑、多方式、全覆蓋向社會公眾廣泛普及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平臺擴大受眾范圍,宣傳地質災害的危害,增強社會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主動參與意識,使群眾在防災工作中發揮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切實降低災害風險。

(七)嚴格值班值守,確保防災信息暢通。為了及時妥善處置突發地質災害,增強應急反應能力,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應落實地質災害值班制度,嚴明值班值守工作紀律,明確值班人員工作職責,加強值班人員業務培訓。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期間,值班人員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和“零報告”制度,每日兩次按時上報災險情數據,遇到突發情況,可先行報送受災規模、受災人數等簡要概況,待查明后補全完整信息,確保地災防御信息渠道暢通。同時要加強網絡輿情跟蹤,涉及到可能和地災有關聯的災險情信息,要及時跟蹤了解、報告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

(八)加大監管力度,強化監督檢查,確保措施落實。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特別是防治工作責任制、群測群防體系、年度防治方案編制以及汛期值班、災情速報、巡查監測、“兩卡”發放、應急調查、應急演練、地質災害評估等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和地質災害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等方面的考核,對在地質災害防治和處置過程中玩忽職守,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要依法依規給予嚴肅處理。

六、方案的實施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羞羞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00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 国产欧美日韩图片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 伊色综合久久之综合久久 | 国产一二三四区在线观看 | 迅雷电影影院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 男人天堂色男人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高清 | 和日本免费不卡在线v | 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免费 | 欧美日韩网站 | 欧洲色在线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99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国产日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色天香社区视频高清在线 | 三妻四妾完整版免费观看韩国电影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 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 一二三区视频 | 婷婷色九月综合激情丁香 | 欧美成人性高清观看 | 在线资源你懂的 | 欧美一级艳片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 日韩欧美自拍 | 久久精品99| 综合热久久 | 四虎地址8848| 在线观看mv的免费网站 | 中文字幕久久第13页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 五月婷婷之婷婷 |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 | 亚洲国产系列久久精品99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