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治安安全自然防災活動方案2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根據《縣2012年“安全建設年”活動總體方案》要求,為切實抓好社會治安安全建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
治安管理方面:通過有效預防和持續安檢,實現“三確保”的目標。即確保不發生有影響治安災害事故,確保公共場所群眾性娛樂活動絕對安全,確保危管物品無丟失被盜。切實維護我縣良好的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環境。
消防管理方面:通過加強對全縣消防三級列管單位的管控,有效預防和減少火災,按照市政府的總體要求,全力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全力查處列管消防隱患,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確保全縣消防形勢穩定。。
經濟保衛方面:通過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確保全縣經保系統管轄單位內部的安全與穩定,實現在全省經保工作爭創一流的工作目標。
文化保衛方面:確保文化領域的政治穩定和治安安定。堅決防止在文化領域發生因政治不安定因素及治安隱患排查不到位而引發的影響政治穩定和治安安定的事件。
二、工作任務
(一)在治安防控方面。繼續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以“夜治安巡邏”和“白天派出所巡防”為中心,以卡點盤查等多種防控措施為策應,打造“一處有警,周邊互動,全體聯動,圍追堵截”的接力式治安防控網絡體系。進一步加大“天網工程”建設力度,全縣累計安裝監控探頭達到1000個,全面實現我縣主要街路、治安復雜區、人員密集區、黨政機關、要害部門等重點區域全覆蓋,確保達到服務實戰效果。
(二)在消防管理方面。進一步加強消防安全工作的重頭戲,不斷完善消防三級管理責任制,組織基層派出所和消防部門圍繞高層、地下建筑及商場市場、酒吧等人員密集場所以及“三合一”等火災隱患集中的區域和部位,全面落實各項整改措施。部署開展可燃裝修材料消防安全、商圈消防安全、集中拆除影響消防安全障礙物、消防控制室和建筑消防設施、火災隱患排查等專項整治行動。
(三)在經保管理方面。深入開展標準化警務室建設。縣級治安保衛重點單位設立警務室、流動警務工作站或確定警企聯絡員,協助企業做好穩定工作。不斷深化經保部門執法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經保部門各項執法工作規定,嚴密辦案工作流程,把好辦案質量關。深化“三評三訪”活動,增強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水平。廣泛走訪服務對象,通過“訪、評、改、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經保部門的群眾工作,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大力推進警企共建,協助企業做好穩定工作。
(四)在文保管理方面。文保部門及內部單位保衛組織常態化開展安全隱患及不安定因素排查,對重點人、重點部位安全隱患及消防隱患逐一登記備案,逐一指導監督整改。在公安機關指導督察下,內部單位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等基礎性工作,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使安全防范工作實現法制化、規范化、信息化。匯同醫療機構健全維穩預警機制和處置突發事件的工作預案,及早介入,妥善處置,防止事態升級。
三、工作措施
(一)治安管理方面
1、對公園、風景旅游區、大型游樂場要重點檢查娛樂設備是否安全,是否有技術監督部門出具的允許其使用的鑒定證書,是否在明顯位置懸掛安全警示標志,是否有專人指導操作。
2、對賓館、洗浴等其他公共娛樂場所、新興場所及娛樂項目的安全檢查。要重點檢查解決安全門上鎖、疏散通道封堵、電器設備不符合規定等問題,場所內規章制度是否落實,經營場地是否規范,旅客入住是否按規定登記、上傳,是否存在其它治安隱患。
3、要檢查迪廳、舞廳防火通道是否暢通、防火設備是否完備、內部結構是否安全、視頻監控系統是否開啟并運轉良好,防止節日期間人員眾多出現擠踏現象。
4、檢查涉危物品登記制度落實情況。檢查涉爆、毒物品從業單位是否建立民爆物品登記制度,如實將本單位生產、銷售、購買、運輸、儲存、使用爆炸物品的品種、數量和流向信息采集上傳民爆物品信息管理系統。重點檢查民爆物品出入庫檢查、登記和領用、發放登記制度落實情況。檢查槍支出入庫臺賬,確保不發生丟失問題。
5、檢查涉危物品儲存庫房安全防范設施情況。涉危物品儲存庫房防盜報警器、視頻監控系統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夠正常運行,能否與公安遠程紅外報警系統聯網達到有效使用,庫房及值班室防盜門窗是否符合要求,接警電話是否張貼在庫房值班室醒目位置、是否暢通。
6、要提前對大型活動舉辦場地進行實地踏查,會同相關部門查找隱患,做好應對預案,發現隱患的要及時下達整改通知,在活動舉辦期間要全程進行監督,發現隱患及時整改,確保絕對安全。
(二)消防管理方面
1、開展冬防、清剿火患工作。切實做好冬季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預防和減少火災,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全力查處消防隱患,預防和減少火災危害,確保全縣消防形勢穩定。
2、開展列管單位調整工作。由縣公安局結合派出所消防工作實際情況,對全縣場所單位列管情況進行調整,重新確定消防重點和非重點單位。
3、開展春季防火工作。將隱患排查、隱患整改、宣傳教育、農村防火等作為工作重點,落實安全措施。高度重視清明節集中祭奠掃墓的消防工作,加強對焚燒祭祀活動的領導、教育、檢查和整改,確保安全。
4、開展專項行動。結合我縣防火工作重點,開展消防專項行動,加大火災隱患的整治力度,集中排查整改消防隱患,落實整改措施。同時,每月等量抽取場所單位進行檢查,及時督促進行整改,確保我縣消防環境的持續穩定。
(三)經濟保衛方面
1、全力做好維護穩定工作。深入開展摸排,全面梳理排查企事業單位內部矛盾糾紛,做到定期排查工作落實到位、動態預警措施落實到位、疏導化解責任落實到位。進一步加強情報信息工作。廣開信息渠道,充分發揮情報信息網絡的作用,堅決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將矛盾化解在單位內部。進一步強化重點人員聯控機制建設。對企業內部的國保重點人和治安重點人要進一步落實具體的監控措施和包保責任,對于有進京上訪苗頭的,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矛盾疏導和化解工作,嚴防越級或進京上訪鬧事事件的發生。
2、全力做好重點單位內部安全防范工作。加大檢查力度,進一步落實重點要害單位和部位的隱患整改措施。以“防搶劫、防盜竊、防破壞、防事故、防恐怖”活動為重點,圍繞煤、電、氣、油、金融、通訊等涉及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重點單位,將安全檢查貫穿于全年安保工作的始終,確保重點要害單位和部位的受檢率必須達到100%。
3、加大打擊力度,有效竭制企業內部及周邊地區各類違法犯罪案件。堅持“打防并舉、以打促防”,以打現行、破積案、抓逃犯為中心,以治安環境復雜、刑事案件多發的企業及其周邊地區為重點,全力開展打擊犯罪專項統一行動。
(四)文化保衛方面
1、嚴格獎懲,切實加強對全縣文化領域安全建設年工作的檢查指導。公安文保部門發揮監督指導職能,對嚴格執行治安保衛工作制度,認真開展治安防控工作的單位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的單位,公安機關要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失的,按照有關規定予以通報、處罰。由于單位責任人或安全保衛人員不履行工作職責,造成重大人身和財產損失的,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2、健全規章,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執行的力度。高校、醫院、科研等單位建立易燃易爆、劇毒及放射物品的儲存、運輸、購買、使用等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制定群體性事件、突發事件處置工作預案并進行演練。
四、方法步驟
第一階段:動員部署階段(4月1日至4月20日)。治安安全推進組確立2012年安全年工作目標,明確工作重點,細化工作要求,提出具體措施。按照縣安全建設年領導小組的要求,及時召開會議進行動員部署,統一思想認識,層層落實工作任務。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4月21日至11月30日)。按照邊查邊改邊建設的原則,對列管單位進行安全隱患大排查,發現安全隱患后,立即進行整改,對整改需要時間較長的安全隱患,確定整改時限,落實工作責任。同時,做好安全隱患的登記和建檔工作。針對檢查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和發現的問題,進行集中整改,集中建設,對安全隱患進行督查檢查,督促列管單位盡快完成整改。
第三階段:總結驗收階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各部門、各警種對照工作方案和檢查考核標準,查漏補缺,回頭看、查死角,完善長效機制,鞏固整治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責任化落實。成立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公安局局長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縣公安局指揮室主任擔任,刑警、治安、特警、反恐、戶政等部門主要領導任辦公室副主任,辦公室設在縣公安局指揮室。辦公室負責安全建設年活動的組織、指揮、協調,確保各部門、各單位履行職責、協同作戰、形成合力。
(二)突出重點,項目化推進。各級公安機關要把維護人身安全作為開展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突出刑事案件的打擊和預防、治安隱患的排查和整治,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影響市民人身安全事件、事故和案件的發生。要把安全建設年活動項目化,明確目標、確立標準、嚴格進度、加強督導和檢查。
(三)加強督導,獎懲化考評。為使安全建設年工作取得成效,縣公安局將把對此次活動開展情況作為綜合考核各單位工作績效的重要內容,與綜合考核掛鉤。對動作迅速、措施落實、取得明顯成效的部門和單位,將視情況給予表揚和獎勵;對因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將予以通報。專項推進組將根據各單位活動開展情況,組成督導組赴各單位進行現場督導、檢查。
(四)廣泛宣傳,社會化宣傳。要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傳播媒體,廣泛宣傳開展安全年建設的重要意義,動員群眾踴躍諫言獻策,積極參與安全建設年工作。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系,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形成工作合力。
(五)完善機制,長效化開展。要把安全年建設作為公安工作的重要課題,著力解決影響市民安全的治安突出問題和重大安全隱患,建立健全規范化、常態化的日常管理機制和專項排查整治機制,努力做到標本兼治,持續深入開展。
第二篇
根據《縣2012年“安全建設年”活動總體方案》要求,為切實抓好氣象災害、地質災害、地震、洪澇災害、旱災防御,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與自然災害相關的應急預案,進一步完善“政府組織、部門聯動、社會響應”的自然災害防御機制,圍繞預報預警、信息、應急聯動、恢復重建等關鍵環節,完善應對措施和處置程序,在全社會建立自然災害應急處理的長效機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推動我縣安全建設再上新臺階。
二、目標任務
以氣象災害、地質災害、地震、洪澇災害、旱災等自然災害的防控為重點,突出抓好農村氣象服務,搞好水庫防洪、江河堤防、防汛抗旱等方面建設,建立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提高氣象對現代農業的服務能力,建立兩家子、波羅湖、太平池、伊通河等大中型水庫、水域的視頻監控系統和水情遙測系統,實現防汛抗旱指揮部與市的視頻異地會商。突出抓好地震速測速報體系、地震應急避險場所、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治理,測震臺網監控能力達到ML2.0級,速報速度達到本地區10分鐘,鄰區少于15分鐘,地區1.0級以上地震速報效率達100%。
一是認真落實責任制。認真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進一步完善全縣防洪搶險應急預案,編制完成《縣2012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健全和完善災害應急體系,強化監督機制。層層簽訂責任制,列入考核目標,確保防汛抗洪工作和氣象、地震、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落實到位。要組織開展自然災害應急演練工作,使災害的防御工作常年化、制度化。
二是加強監督管理機制。要在大排查、大整改的同時,把安全大監管貫穿整個安全建設年的始終,從嚴落實日常安全管理責任,加大檢查監督力度,構建更加廣泛深入的安全防線。同時,要著力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整改長效機制、健全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強化應急指揮協調機制,加強應急指揮平臺、食品衛生應急指揮平臺、地震應急指揮平臺、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平臺、應急預警信息平臺等建設,加強專業救援隊伍和應急專家庫應急隊伍建設,增強安全預警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安全應對能力和安全控制能力。
三是全面推進地質災害群策群防“十有縣”建設以及基層國土資源所“五到位”建設。要按地質災害群策群防“十有縣”建設標準達標。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要求,堅持執行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地質災害月報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防災預案及兩卡發放制度、三查制度等,確保防災措施的全面落實。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避險工作。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加強動態巡查,隱患區設立警示牌,隨時監測隱患易發區的變化情況,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將地質災害防治防災工作“明白卡”、“防災避險明白卡”及時發放到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有效提高防災自救能力,嚴防災害的發生。
四是加大江河堤防整治力度和抗旱工作。進一步加大檢查整治力度,特別是水毀項目以及堤防加固,險工險段治理,回水堤建設等工程措施提高伊通河堤防防洪標準,以強化太平池水庫增容效能。認真編制抗旱方案,完善抗旱預案;做好旱情實時調查統計和分析材料、上報及信息工作;積極配合做好“一抗雙保”工作。
五是加快現有地震觀測網絡技術改造步伐。進一步豐富觀測手段,逐步建立學科多樣、功能完備、技術可靠的地震監測系統。理順縣級地震工作機構,盡快形成上下暢通、運轉協調的地震工作推進體系。編制完成“十二·五”規劃,努力提高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先進性。依法加強城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切實提升重大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的應急保障能力。繼續加強“三網一員”建設,著力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深入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不斷提高廣大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和震災防備能力。進一步明確指揮部及相關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增強地震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提高應急實用性。加強地震應急演練,不斷提高應對突發地震災害能力。建設應急指揮技術終端,為震后應急決策指揮提供必需的技術支持。建設應急救災基礎數據庫,為地震應急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和信息保障。建立專兼兩支隊伍,壯大地震災害救助力量。加強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拓展城市應急避險空間。探索平災結合的應急物資儲備模式,確保全縣應急食品、純凈水、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統一充足供應。
六是擴大氣象預警信息覆蓋面。充分利用社會公共資源,繼續推進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在廣播電視、報紙、電話、網絡、電子顯示裝置、農村大喇叭等信息媒介的及時、準確播發。提高氣象預警信息的時效性,爭取最大的預警信息覆蓋面。
七是開展自然災害防御的安全檢查。以氣象局為牽頭單位開展防雷、防雹、人工增雨安全隱患和設施的檢查;以水利局為牽頭單位開展防汛、防暴雨的安全隱患檢查;以國土局為牽頭單位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和設施的檢查;以地震局為牽頭單位開展地震隱患和設施的安全檢查。
八是加強氣象、水文、地震探測環境和設備的保護。要加強探測環境和設備的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或影響探測設施及其周邊環境,不得破壞災害預警設施。規劃、建設等行政管理部門在審批可能影響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建設項目時,要事先征求氣象主管機構的意見,并開展影響氣象探測周邊環境的治理工作。
三、方法步驟
第一階段:動員部署階段(4月1日至4月20日)。各有關部門結合實際,按照縣總體方案和本專項推進方案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制定具體的專項實施方案,成立領導機構,加強組織領導。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層層動員部署,搞好思想發動,迅速在全縣掀起開展“安全建設年”活動的氣象災害防御高潮。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4月21日至11月30日)。各有關部門按照活動方案和職責分工,認真組織開展“安全建設年”活動。一是組織各單位開展自查自改,搞好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等制度建設和預警信息員隊伍建設,確保災害應急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各牽頭單位按計劃完成各自的承擔任務,進一步拓寬預警信號渠道。三是由牽頭單位負責開展自然災害安全隱患大排查,進一步摸清安全隱患底數,做到邊排查邊整改邊建設。四是“回頭看”再檢查,檢查自然災害應急預案落實情況,對現場預警信息員進行現場問答,跟蹤監督隱患整改工作落實情況。對于一時難以整改的隱患,要落實責任人員和監控措施,進行動態監控,同時,積極采取措施,籌措資金盡快整改,確保隱患治理到位。
第三階段:總結驗收階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各單位要認真總結“安全建設年”活動開展情況,重點總結解決突出問題、完善制度措施和建立長效機制等工作,將有關情況上報自然災害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完成工作任務好的單位,將提請縣“安全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予以表彰,對沒有完成目標任務,工作措施不力、敷衍應付的,將提請縣“安全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予以通報批評,以此推動生產安全專項建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四、保障措施
一是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成立“安全建設年”自然災害防控專項推進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水利局、國土局、氣象局、科技局主要領導為成員,負責自然災害防控專項建設工作的領導、指揮和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水利局,縣水利局局長張凌學兼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安全建設年”自然災害防控專項建設各項工作的組織、監督和檢查。各有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并指定一名聯絡員,負責日常的工作聯系。各成員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部門的第一責任人,對本部門的自然災害防御工作負總責。各成員單位要根據此專項方案的要求,明確分管領導,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崗位和責任人。同時,要按照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要求,充分依靠基層的力量,鞏固和加強各項安全基礎建設。
二是突出重點,點面結合。本次“安全建設年”活動時間跨度大,目標標準高,工作任務重。各有關部門既要全面部署、不留死角,又要突出重點,著重抓好和解決本單位氣象災害應急的薄弱部位、關鍵環節,確保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基礎保障。屆時,按照全縣的統一部署,“安全建設年”生產安全專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對有關部門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考核,加強調度和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安全建設年”活動深入推進。
三是完善措施,務求實效。各單位要不斷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毫不放松地推進拉網式排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事故隱患普查、監控、分級管理制度和措施,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要立即解決、限期解決。注重加強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應對災害的能力和水平,使隱患排查治理、災害防范工作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逐步建立自然災害防御的長效機制。
四是經費保障,落實到位。活動所需經費包括應急建設資金和預警工作運行資金,由財政按事權予以保證,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經費支持。
五是廣泛宣傳,充分發動。開展“安全建設年”活動是全縣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單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大力開展“安全建設年”活動的重大意義和自然災害防御知識的宣傳,努力實現在全社會科學有序地防范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