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文明環境建造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根據《關于印發區生態文明建設三年行動綱要(2010-2012)的通知》,特制訂2012年生態文明建設行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圍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環境指標,以“迎接花博盛會,提升城鄉環境”為契機,以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方向,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第七次環保大會精神,齊心協力創新體制機制,與時俱進助推低碳發展,持之以恒建設生態文明,在全區形成生態觀念牢固樹立、生態經濟蓬勃發展、生態環境穩步提升、生態人居特色彰顯、生態社會日益進步、生態制度長效確立的生態文明良好局面。
二、工作目標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生態建設成果得到鞏固、提升和擴大。力爭9個鎮創成國家級生態鎮,高新區、經發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園規劃取得批復并組織實施。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和年度治太任務,單位GDP能耗達到0.7噸標煤/萬元。Ⅲ類以上地表水比例達到35%,環境空氣良好天數百分率達到94%,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到87分,林木覆蓋率達到21.5%,以“六整治”、“六提升”為主要內容,完成60%村莊環境整治任務。
三、工作重點
圍繞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重點實施以下六大行動:
(一)產業轉型加速行動
1.農業優質化發展。圍繞農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特色化、品牌化、規模化、高效化發展,打響一批特色園區和農業產品品牌。年內新增高效農業面積2萬畝,高效農業比重達到62%以上;綠色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達到20萬畝,全區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所占比重達50%以上。
2.工業現代化發展。緊緊圍繞市“一核八園”建設,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破戰。全面提升4個專業園區建設水平,全力實施企業兩化融合“135計劃”和“百千萬工程”。積極引導傳統產業由加工制造向研發設計和營銷服務兩端延伸,全面推進技術革新、裝備更新和品牌創新,年內實現企業升級超過1000家。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全區新興產業產值占比63%以上。
3.服務業快速化發展。深入實施《服務業提速計劃》,以打造最佳人居城市為著眼點,加快提升旅游業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服務業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貢獻率達45%以上。
(二)城鄉綜合整治行動
1.推進流域水環境整治
(1)實施“清水工程”。針對已完成的15條清水河道,著力提升長效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河道水質。以湖塘、牛塘、高新區、經發區為重點,年內完成向東河等10條黑污河道整治,使河容河貌生態美觀。
(2)深化太湖水污染治理。按照國家、省治太實施方案以及小流域整治等各類規劃,完成省市下達的治太工作任務。繼續開展太湖應急防控,進一步加強藍藻預警監測、建立藍藻打撈機制、控制入湖污染物總量等工作,確保飲用水的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
(3)組織河道清淤。繼續實施全區鎮村河道、河塘清淤,年內疏浚河道45條,土方122萬方;疏浚整治村莊河塘272處,土方83萬方。
2.推進大氣環境綜合整治
(1)控制揚塵污染。積極推進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加快淘汰黃標車。強化建筑工地及道路揚塵控制。
(2)推行清潔能源。鞏固禁燃區成果,對禁燃區范圍內仍使用高污染設施的企業進行清潔能源改造。對沿江高速、312國道、232省道、錫宜路、高架等道路段沿線,武南路、延政路、常武路等主干道沿線,花博園區及配套景區范圍內的高污染燃料設施進行清潔能源改造。
(3)綜合利用秸稈。繼續推廣秸稈還田、秸稈發電、秸稈打捆機等新途徑、新技術,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周密做好夏秋兩季秸稈禁燒的宣傳、巡查和監測預警工作,確保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禁止野外焚燒秸稈。
(4)回收治理油氣。加快實施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年內完成30座加油站、23輛油罐車的油氣治理改造任務。
3.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1)深入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進一步加強二期禮嘉、洛陽片區連片整治推進力度,3月底前完成二期連片整治工作任務,年內完成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遙觀片區三期主體工程,重點解決遙觀塘橋片區和禮嘉坂上片區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充分發揮整治工作的最大效益,讓廣大農村居民享受發展成果。
(2)全面開展村莊環境整治。以改善村莊環境面貌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以“六整治”、“六提升”為主要內容,全面實施村莊環境整治,普遍達到二星級“康居鄉村”標準并創建一批三星級“康居鄉村”。全面完成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沿線兩側,以及城鎮、重點工業園周邊村莊的環境整治任務,年內培育20個三星級“康居鄉村”示范點。
4.推進城鄉綠化提升
按照“增量提質”的要求,以花博會周邊地區為重點區域,大力推進綠色通道、綠色企業、綠色村莊、綠色社區建設,加快建成一批街頭公園、綠化走廊、環城綠帶和風景林地。通過破墻透綠、拆墻建綠、見縫插綠、攀爬綠化、垂直綠化等,形成路外連續分布的立體綠化帶。切實提高城鄉綠化管養水平,鞏固綠化建設成果。年內新增綠化面積1.5萬畝以上。
(三)污染綜合治理行動
1.控制污染源頭。不斷提高建設項目環保準入門檻,實行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新建項目向園區集中,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排污總量控制,新建鼓勵類項目實行排污總量“增一減一”,新建限制類項目實行排污總量“增一減二”。
2.實施污染減排。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繼續深化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完善、規劃、擴建一批污水處理工程,年內開工建設武南污水廠二期工程;大力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減排工程建設,加快燃煤電廠脫硝和鋼鐵行業燒結機脫硫工程建設,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主要污染物至2012年底累計削減7.32%、7.74%、5.2%、4.82%。
3.整治重點行業污染。繼續規范工業企業排污行為,對81家重點工業企業進行整治。開展對69家地板行業、96家機械行業的專項整治,鞏固提升小煉油行業和廢塑料行業的整治成果。編制中心城區餐飲業布局規劃,開展30家餐飲企業油煙整治,打造人民路、古方路餐飲示范街。對關停化工企業原廠地進行利用的土壤污染開展調查,年內完成一批企業原廠址土壤污染調查,開展土壤污染修復試點工作,妥善處置關停企業三廢。
4.加強污水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污水管網、泵站建設和截污接管工作,重點推進湖塘、洛陽、前黃、橫林、嘉澤、湟里、鄭陸、禮嘉、橫山橋等鎮老集鎮區的污水管網及配套泵站建設,重點開展老小區、安置小區、學校、農貿市場、垃圾中轉站等雨污分流建設和接管工作,鋪設污水主管網80公里以上。全面提高湟里、鄭陸、太湖灣等污水廠處理負荷和達標排放水平。
5.開展畜禽養殖場整治。嚴格按照畜禽禁養區、限養區和適度養殖區的分區管理規定發展畜禽養殖業,逐年歸并分散型養殖戶。年內建成禮嘉鎮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示范點,同步建立散養戶畜禽糞便收集處理系統,開展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整治“回頭看”行動。
6.重視環境信訪調處。高度重視環境信訪與糾紛調處行動,建立健全環境信訪污染糾紛調處機制,及時化解信訪矛盾,對36件突出環境問題實施掛牌督辦,有效壓降信訪總量,實現“三下降兩提高”,即環境信訪總量、越級信訪、重復信訪量均下降5%,結案率、滿意率分別提高到95%、85%。
(四)生態文明亮點打造行動
1.加快低碳示范建設。大力推進省級低碳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5平方公里啟動區建設,做強一批低碳制造業,集聚低碳技術研究院等一批低碳服務業,初步形成以低碳示范區為核心、中心城區為重點、全區全面啟動的“低碳”建設格局。
2.積極推行綠色建筑工程示范。推進國家綠色建筑產業集聚示范區建設。在規劃、設計、施工、管理、使用全過程貫穿綠色建筑的要求,盡快拉開框架,開工建設綠色建筑6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10%以上。
3.大力推行循環經濟建設。實施一批節能和循環經濟項目,開展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年內新增循環經濟試點企業2家,完成節能與循環經濟項目20個,完成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重點企業40家,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30家,開展企業能源審計18家,淘汰落后產能設備40臺(套)。
(五)生態示范創建行動
1.生態鎮創建。在2011年創建5個生態鎮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鎮村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落實鎮村長效管理制度,普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提升和完善環境建設和管理水平,力爭年內新建成9個生態鎮。
2.生態工業園創建。進一步完善兩個省級工業園污水收集和處理、集中供熱系統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循環經濟、綠色經濟推廣步伐,全力推進低碳示范區建設,集聚發展低碳產業,高新區、經發區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創建規劃取得批復并組織實施。
3.綠色細胞創建。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生態村、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環境友好企業創建。完成生態文明(示范)村10個以上、省級生態村10個以上、市級生態村20個以上創建;完成7個省級、6個市級綠色社區,12所省級、15所市級綠色學校創建;完成10家環境友好企業創建,完成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30家。
(六)生態文明宣傳行動
1.組織環保宣傳活動。以“六•五世界環境日”、科普宣傳周為載體,結合生態文明示范創建,以農村環境整治、生態文明建設、低碳循環經濟理念為內容,組織專場環保宣傳,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的認知水平,全區公眾生態文明知曉率達到94%以上。
2.組織生態文明講座。結合“機關道德講堂”活動,利用“講壇”、“陽湖講壇”等平臺宣講生態文明知識,提升區級機關職工干部生態文明素質;全區開展大型生態文明講座活動。
3.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生態文明教育。對環保網站進行改版,增加宣傳內容和欄目。充分發揮宣傳媒體作用,大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
四、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各鎮(開發區、街道)和區各有關部門要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作為年度重點工程來抓,由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健全工作網絡,細化工作方案,落實具體措施,確保各項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2.廣泛宣傳發動。各鎮(開發區、街道)要通過設置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益廣告,制作宣傳冊、宣傳單等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活動,培育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示范基地,不斷增強各級干部、企業經營者和廣大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積極倡導文明的生產方式、綠色的消費模式,形成全民參與建設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
3.狠抓責任落實。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分工合作、上下聯動的原則,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責任制;相關職能部門要各負其責、形成合力,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總體目標和年度工作目標,進一步細化年度工作計劃和方案,分解落實重點工作。
4.加強督查考核。加強對各鎮、各部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檢查督促,將考核結果列入領導班子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不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和政策,不認真履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嚴肅追究單位負責人的行政責任。
5.加快機制創新。不斷完善環保能力建設,樹立大環保理念,建立大環保格局,理順管理體制,加強鎮(開發區)環保基層基礎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環境監察效能和環境監測現代化水平。
6.加大資金投入。各鎮(開發區、街道)要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的資金投入,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優先落實環保重點工程建設資金。要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創建,形成多元化的創建投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