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公共服務平臺建造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村(社區)、有關單位:
為全面推進大云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提高鎮基層農技推廣公共服務能力,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扎實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強化為民服務的實施意見》、《關于印發縣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建設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兩區一中心”建設精神,結合現代精品農業發展,以滿足農民群眾服務特別是農業生產性服務需求為目標,按照“多功能、一體化”的職能配置和“3+X”服務模式要求,結合現有“三位一體”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建設1個功能多元、場所固定、設施配套、人員精干、服務優質、運行規范的示范性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著力提升農業公共服務能力。
二、建設內容
在建設過程中,按“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充分整合和利用各類農技機構的場所、設施設備等資源,著重在現有基礎上填平補齊,避免重復建設,加快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條件建設。主要包括:
1.服務用房建設。根據我鎮實際情況,以現有“三位一體”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為基礎,采用行政劃撥、調劑、修繕、改擴建及新建等方式,落實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服務用房,用于“一站式”服務的開展。示范性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應當有200平方米以上的工作用房,設立專門的服務大廳、專用試驗檢測室、培訓教室、對外辦事服務接待窗口,能較好發揮“3+X”農業綜合服務功能。
2.專用試驗檢測室建設。用于存放技術推廣和試驗檢測等設備,開展農技推廣試驗、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試驗檢測工作。面積原則上不低于30平方米,設前處理區、試驗檢驗區、藥品存放區等功能區塊。配備土壤肥料養分速測儀、農藥殘留速測儀、病蟲測報燈、病蟲調查統計器、雙目解剖鏡、手持放大鏡、電子天平等必要的試驗、檢測儀器等專業設備。
3.綜合服務設備配置。主要為農業公共服務中心配備必要的辦公、服務和培訓設備,包括計算機、傳真機、復印機(含便攜式)、投影儀、照相機、筆記本電腦、手持GPS儀,以及辦公和培訓用桌椅、自動查詢系統、電子顯示屏等。
4.進村入戶交通工具配備。主要為農業公共服務中心配備適量兩輪電瓶車,能夠基本滿足進村入戶開展現場服務需要。
5.服務基地(點)建設。主要為統籌開展農機化服務、農資供應、統一育供秧(苗)、統防統治、土地流轉、政策性農業保險、生態公益林管護、農業抵押貸款、農民現場培訓、農產品營銷等生產經營性服務進行集成配套建設,實現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的有機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設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1+N”服務基地已列入今年建設計劃,成立由鎮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和實施小組,加強工作協調,搞好建設布局,編制實施方案,落實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和建設力度,努力確保建設進度和質量,力爭在年底前完成建設任務。
(二)突出建設重點。通過開展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改善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條件,優化人員結構,建立健全制度,拓展服務功能,提升為農服務能力,樹立基層農業公共服務的新形象。要緊密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和服務需求,并與鎮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相銜接,合理配置農、林、漁等服務資源,為農業“兩區”建設和現代精品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服務支撐。
(三)共同參與建設。積極支持和鼓勵基層供銷、氣象、農村金融、農業保險等相關部門,以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采用聯建、掛牌、設立服務窗口、指定服務點等多種方式,共同參與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及服務基地(點)的建設和運行,進一步集聚服務要素和資源,不斷豐富服務內容。
(四)整合相關資金。今后有關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檢測、農業投入品監管、農作物病蟲害測報預報、農民培訓、農機化促進工程、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科技示范推廣等方面的經費向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傾斜,相關項目優先安排在納入建設計劃的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及按“1+N”建設的服務基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