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防災減災科技工作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州防災救災大演練籌備工作小組辦公室:
按照《2014年全州防災救災大演練總體方案》要求,州科技局高度重視防災減災科技(科普)工作,認真貫徹國家、省、州有關應防災減災工作要求,突出重點,狠抓防災減災科技(科普宣傳)工作方案制定,要求在處置突發災害事件中充分發揮科技優勢,為有效推進2014年全州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努力提高防災減災應急意識和能力,積極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最大限度減少因災害造成的各種損失提供堅強的科技保障。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認真落實州委、州政府防災減災工作的決策部署,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全州防災減災科技(科普)工作能力,充分發揮科技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支撐作用。
二、成立組織機構
為高效應對處置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加強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州科技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相關業務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防災減災科技(科普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具體事務工作掛靠在行政辦公室,及時出臺相關工作制度,落實相關工作人員。
三、工作原則、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
(一)工作原則:堅持實用、超前、量力而行、服務大局的原則。
(二)工作目標:在2014年期間,達到全州科技系統防災減災科普宣傳組織機構健全,應急預案和相關工作制度健全、完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投入有計劃,實現工作任務落實到位,目標與責任明確,組織協調有力,運行高效,科技支撐有實效的目標。
(三)工作重點:
1、加強防災減災科普宣傳管理機構建設:在加強州科技局自身建設的同時,要求各縣科技局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形成科技系統防災減災科普管理體系和高效運轉機制。
2、切實加強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多層次、多角度開展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結合“科技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科普之春”宣傳活動深入宣傳防災減災應急管理法律法規、政策、應急預案、防災減災等知識,讓廣大公眾特別是較落后地區農牧民群眾充分學習認識自然現象的科學規律,破出迷信,使公眾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發事件時進行自救、互救的方法,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綜合素質。全面推動面向鄉村、社區、企業和學校的綜合減災應急科普知識宣傳工作,大力普及綜合減災應急知識,全面提高綜合減災應急技能。計劃舉辦防災減災科普培訓班26期,投入培訓經費26萬元。
3、編輯印刷發放防災減災科普宣傳資料:編輯印刷各類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冊子5萬冊(投入資金15萬元),在培訓和宣傳活動時發放到農牧民群眾手中。
4、狠抓自然災害的監(預)測預報工作:加強自然災害的監(預)測預報,是防災減災的重要手段。在2014年期間,要加大自然災害監(預)測預報科技專項的申報立項、經費投入、項目實施等工作力度,為監(預)測預報相關單位做好組織服務工作。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災害監(預)測預報技術研究與引進應用,實現自然災害的監(預)測預報科學、準確、及時,為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應急決策信息。
5、加強防災減災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急技術的貯備集成:針對防災減災應急需要,設立科技計劃項目,組織相關單位適時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或引進吸收應用,并針對本地區各種災害發生的特點與規律,在以引進先進實用技術、設備為主進行先行試驗、示范的基礎上,有計劃貯備集成一批應急技術,為防災減災應急工作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6、制定可操作應急預案: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州實際和科技工作特點制定操作性、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提高科技在防災減災應急中發揮應用的組織管理能力。落實部門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下級部門與相關單位協作配合、經管人員能勝任的工作格局。
2、建立和完善防災減災科技創新機制。制定科技支撐綜合減災辦法,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支持,將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納入全民素質教育體系和工作計劃,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建立高效、合理的綜合減災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機制、科技投入機制、成果轉化機制、政策激勵機制與人才培養機制。
3、加強科學研究,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推廣應用。
4、加強防災減災科技能力與科普隊伍建設。進行課題制、首席專家負責制和科研經費預算等防災減災科技管理制度建設,鼓勵科研與地方防災減災需要緊密結合,開展自然災害綜合研究和治理,推廣先進實用防災減災技術和管理方法,探索區域綜合減災管理模式,參與重點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試驗示范區建設,大力培訓一線工作的防災減災技術人員及科普人員,改善基層技術人員的工作條件,通過科研項目、激勵措施、分配制度等吸引和穩定防災減災科技人才隊伍,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培養綜合防災減災后備科技人才。
5、加強與國內外防災減災的科技交流合作。與國內外相關組織、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企業集團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適時本地區防災減災科技需求、從事防災減災科技活動基礎條件等信息,引進先進的科技資源、管理手段和項目資金,盡快提升防災減災科技成果在州的集成與轉化應用以期全面提高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效果和防災減災科技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