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強化醫藥衛生體制整改重點實施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實現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城鄉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力爭今后兩年在改革重點、難點工作上實現突破,切實讓人民群眾享受到醫改帶來的實惠,結合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總結醫藥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成果,借鑒國內外醫改先進經驗,著眼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突出問題,以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和突破口,加強政府主導和投入,鼓勵、支持社會資源參與,推動醫藥衛生事業科學、健康、持續發展。
基本原則:在貫徹落實國家、區和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原則下,突出重點,明確任務,加大投入,分步實施,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
二、基本目標
(一)改革總目標:到年,全區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城鄉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二)近三年工作目標:到年,區初步建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制度框架。醫藥衛生基本制度、基層體系、基礎設施、基本服務得到完善、健全、普及,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三、主要任務
(一)全面實施基層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
1、全面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從年開始,根據市的統一部署,調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規劃,立足現有醫療資源,設置一至二個功能完善、設施達標、規模適宜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重點滿足社區群眾常見病、多發病基本醫療需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術要求;重點爭取國家、區建設項目完成區朔方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積極爭取將區人民醫院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依托的二級醫院,將其服務功能下沉,面向社區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2、全面落實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絡基層設施建設任務。年開始,重點爭取國家、區項目支持,完成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
3、全面完成基層衛生機構基本設備配置任務。年開始,用兩年時間,按照衛生部基層衛生機構基本設備配置標準,爭取國家、區支持,完成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基本醫療設備采購配置任務。
(二)全面加強基層衛生機構能力建設
1、全面啟動城市社區衛生站基本醫療服務包。根據市統一部署,年起,擴大試點范圍,細化試點內容,實現社區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包全覆蓋,年底實現城鄉基層衛生服務均等化。
2、積極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基本模式。年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全市二級以上醫院雙向轉診和分工合作機制,實現完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目標。
3、探索建立以轄區為單元的醫療服務聯合體。從年開始,爭取區、市的支持,重點調整轄區醫療衛生資源,按照資源共享、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對轄區現有醫療資源不分隸屬關系,以轄區為單元構建醫療服務聯合體,確定一家三甲醫院作為龍頭,轄區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參與,組建醫療服務聯合體,實現轄區居民就近獲得社區衛生全科服務到二級、三級醫院專科服務的一體化就醫新流程,提高社區衛生資源為居民提供服務的利用率。高度重視中醫藥(回醫藥)改革與發展,推進中醫藥“三進、三名”工程。
4、擴展完善鄉村衛生機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試點工作。年,重點完成了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試點項目實施工作,全面總結試點成果,科學研判試點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完善試點實施方案。年開始,在總結完善年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全面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包和基本醫療服務包服務新模式,探索在鄉鎮衛生院實施基本醫療服務包的方式和內容,科學合理擴大村衛生室基本醫療服務包內容和標準,提高參合農民對鄉村衛生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5、科學確定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重點解決城市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基本醫療服務和轄區范圍內公共衛生服務技術支持,基本醫療技術限定在二級醫院以下基本診療技術范圍。社區衛生服務站重點解決城市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小病基本診療(至種常見病,診療技術限定在無創技術范圍)。縣級醫院重點解決本地區城鄉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基本醫療服務和提供急危重病人搶救等急救服務,基本醫療技術與二級甲等醫院診療技術相適應。鄉鎮衛生院重點提供農民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基本醫療服務,基本診療技術限定在淺表有創技術范圍之內。村衛生室重點解決本村農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小病基本診療(至種常見病,診療技術限定在無創技術范圍)。
6、建立基層衛生服務對口支援協作機制。年開始,完善轄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對口支援基層衛生機構工作制度和規范。在全區范圍內的各類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必須選擇2至3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已經舉辦了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機構以內部支援為主)、1至2所鄉衛生院(二級醫院不少于1所、三級醫院不少于2所)作為對口支援單位全天候實施人員培訓和技術支援指導,協助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落實對口支援制度,嚴格執行衛生部關于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晉升中級、高級職稱前必須到基層衛生機構服務半年和一年的規定,保證對口支援質量。
(三)全面加快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1、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年,城鎮職工參保率達到以上,城鎮居民參保率達到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到以上。
2、不斷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年,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縣、鄉醫療機構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以上和以上,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倍以上。年,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醫保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元。
3、積極爭取中央和區資金支持,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加醫療保險問題,實現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待遇與企業繳費脫鉤。探索解決鄉村醫生養老保險等問題。
4、提高基本醫療保障管理服務水平。積極建立醫保經辦機構與醫藥服務提供方的談判和付費方式改革機制,合理確定藥品、醫療服務和醫用材料支付標準,控制成本費用。
(四)全面推進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調整鄉鎮衛生院分配方式。嚴格落實鄉鎮衛生院人員一年一聘工作制度,激活分配機制,拉開分配檔次。
2、修訂完善基層衛生機構及人員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確定以醫療服務質量、服務數量和群眾滿意度為基本考核評價指標。落實每半年綜合考核評價工作制度。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機制,對公共衛生項目考核實行費用總額預付制。
3、建立基層衛生機構及工作人員社會評價考核機制。建立鄉鎮(街道)人大、人代會和村委會(居委會)及村民(居民)定期評價基層衛生機構、鄉醫村醫、社區醫護人員制度,通過群眾參與和評價,對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和工作人員進行綜合評價,實行獎優罰劣,優勝劣汰,逐步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服務、衛生服務機構退出機制。
(五)探索建立醫療費用支付機制
1、探索建立新農合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按病種付費及基金總額預付機制。按照統一籌劃、探索總結、分步實施的基本思路,年開始,擴大新農合付費機制試點范圍和醫療機構、按病種付費范圍,提高報銷比例,降低自負比例,實現參合農民住院費用報銷名義補償比和實際補償比統一,切實解決參合農民住院大病費用負擔過重問題。
2、探索建立新農合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門診就醫支付新模式。年開始,在總結完善年村衛生室利用新農合基金實施基本醫療服務包的探索經驗的基礎上,社區衛生服務站利用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全面推進基本醫療服務包試點工作。年,總結試點成果,科學合理調整基本醫療服務包服務項目和基本醫療保險經費支付結構。通過改革看病付費機制,減少醫患之間看病現金支付機會,逐步增強基本醫療保險機構對定點醫療機構宏觀費用控制能力,建立就醫新模式和新秩序。
3、全面實施醫療服務監督管理。對轄區各級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實施經濟業務核心指標控制機制,核定任務和業務收入合理增長比例,限定藥品占總收入比例,制定大型醫療設備檢查檢驗結果陽性率控制指標,控制醫療衛生機構業務收入不合理增長,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建立醫療服務信息定期公開公示機制,動員全社會參與,科學引導群眾合理就醫。
(六)全面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1、執行落實好區年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完成歲以下兒童乙肝疫苗補種、農村婦女“兩癌”篩查、農村婦女孕前孕早期補服葉酸、農村改水改廁、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等五項任務。
2、年重點做好、做實試點項目,推廣試點項目成果,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公共衛生一至三級服務包和基本醫療四至五級服務包的服務內容和項目全覆蓋,年基本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城鄉一體化。
3、落實國家歲以上老人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區婦幼衛生“四免一救助”政策。年城市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率達以上,農民健康檔案建立率達以上。積極爭取國家、區公共衛生經費補助,年城鄉居民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國家標準。
(七)全面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年開始,嚴格執行區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并使用基本藥物,二、三級醫療機構使用基本藥物比例嚴格執行區規定標準。
(八)全面啟動基層衛生人員培養培訓選聘計劃
積極爭取國家、區基層衛生人員培訓項目,依托區全科醫師(護士)培訓基地和醫科大學成教培訓基地,全面啟動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培養計劃。年開始,探索以項目方式公開招聘基層衛生服務人員,實施項目合同管理體制,解決基層衛生人員能進能出問題,提高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積極性。
(九)完善建立全市醫藥衛生信息化體系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各級政府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切實加強領導。調整強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各有關部門和各鎮、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衛生局,辦公室主任由衛生局局長擔任。
(二)強化責任,形成合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各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大力協作,形成合力,確保此項工作穩步推進。領導小組統籌組織實施全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并負責制定與國家、區和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意見和實施方案相銜接的具體操作方案和實施辦法。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制定相應配套實施方案。
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做好醫改近期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的制定、政策研究、組織協調等工作,完成全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及相關政策的研究制定。
經發局負責做好全區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規劃、中央、區、市專項資金爭取及項目督導督察等工作;制定完善相應工作配套實施方案。
財政局落實各項改革配套資金投入、相關資金管理及項目資金審核撥付等工作;制定相應工作配套實施方案。重點聯系協調區、市財政部門支持今明兩年實施的重點項目經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點做好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醫療經費籌資和監管工作,協助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完成基本醫療服務包工作實施方案。做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職工醫保、城居醫保)工作;制定完善相應工作配套實施方案。
編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點做好公共衛生機構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崗位設置工作;配合衛生部門制定相應工作配套實施方案。
其他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照本部門的工作職責做好配合、協調工作。
建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合作聯動機制,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研究和制定重要方案、措施,對改革進程中各成員單位承擔工作任務進行考核評估,形成推進改革的工作合力。
(三)突出重點,爭取試點。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堅持近期重點任務和實現遠期目標相結合,從基本、基礎、基層入手,力爭在三年內完成確定的五項任務目標,為提前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爭取時間和奠定基礎。
(四)加強宣傳,正面引導。宣傳部門和各成員單位要自覺履行工作職責,通過各種方式宣傳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及改革的具體措施,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醫務人員積極投身改革大潮,增強社會和群眾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信心,使這項惠及百姓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為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爭取全社會的支持、理解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