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政制定消除麻疹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麻疹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易引起暴發流行。近年來我市麻疹發病率仍處在較高水平,距年消除麻疹目標(1/100萬以下)有一定差距。為加快消除麻疹工作進程,實現我市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標,根據《-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和《-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方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與指標
(一)總目標
到年,市麻疹發病率控制在1/100萬以下(不包括輸入病例),無本土麻疹病毒傳播。通過消除麻疹工作促進免疫規劃工作發展。年后維持全市無本土麻疹病毒傳播。
(二)分年度目標
年,全市麻疹發病率控制在5/100萬以下,無麻疹暴發疫情。
年,全市麻疹發病率控制在1/100萬以下,達到消除麻疹目標。
年后,維持全市無本土麻疹病毒傳播。
(三)工作指標
1.鞏固和提高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以縣(區)為單位適齡兒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規免疫2劑次接種率達到95%以上;15歲以下流動兒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
2.入學、入托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率達到100%。
3.在入托、入學兒童中,2劑次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
4.麻疹暴發疫情血清學確診率和調查處置率均達到100%。麻疹疑似病例個案調查率達到100%,發病后3日內病原學及血清標本采集率達到100%。
5.全市麻疹發病率在1/100萬以下時,麻疹監測病例中排除病例報告發病率達到20/100萬以上。
二、技術措施
(一)免疫預防
提高麻疹疫苗接種率是消除麻疹的基礎,減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關鍵,通過加強常規免疫服務和開展麻疹強化免疫等措施實現。
1.加強麻疹疫苗常規免疫工作。
提高常規免疫接種率是控制麻疹的關鍵措施。各縣、區要按照《-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方案》要求,切實加強常規免疫工作;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進一步加強預防接種單位的建設與管理,明確責任區域,認真履行目標兒童摸底、篩選、預約、通知、安全接種等各項職責,使適齡兒童建卡、建證率均達到98%以上;嚴格執行麻疹疫苗常規免疫程序,切實落實麻疹及含麻疹聯合疫苗的常規免疫和查漏補種工作,確保以縣(區)為單位麻疹疫苗及時接種率、全程接種率達到95%以上;實行預防接種門診日接種制度,提高及時接種率;加強疫苗和冷鏈管理,保證接種質量,提高免疫成功率。
2.加強常規免疫接種率監測。
建立和完善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化管理系統。承擔預防接種服務工作的機構和單位,應定期對常規免疫接種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及時發現低接種率和免疫空白地區;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接種率報告不及時、不準確的地區,應通過抽樣調查等方法進行綜合評價,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3.嚴格執行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
各縣、區要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落實衛生部和教育部《關于做好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的通知》要求,將托幼機構和學校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納入學校預防控制傳染病管理內容,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加強人員培訓,確保預防接種證查驗和未種兒童補種工作的順利開展。
4.做好特殊人群麻疹疫苗接種工作。
加大對流動人口、計劃外生育兒童和免疫規劃基礎薄弱地區兒童的管理力度,制定針對性措施,采取多種預防接種服務形式,提高適齡兒童麻疹疫苗接種率。對流動人口中的適齡兒童要按照現居住地管理的原則,保證其與本地兒童享有同等的預防接種服務。要采取定點接種和入戶接種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免疫規劃基礎薄弱地區兒童的預防接種服務。要將查漏補種作為常規免疫和強化免疫的一項重要補充工作內容,及時發現零劑次免疫和未全程接種的兒童,并予以補種。
加強對新入學大中專學生、集體生活和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等的麻疹疫情監測和人群免疫狀況評價,及時做好相應人群的預防接種,預防和控制麻疹暴發。
做好針對育齡婦女、孕前婦女的宣傳發動工作,使其知情、自愿地接種麻疹疫苗,為新生兒筑起一道免疫屏障。
5.適時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
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是短期內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斷麻疹病毒傳播的有效手段。市政府將根據麻疹疫情消除情況和預警信息,適時組織對一定范圍內的高發人群開展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
(二)監測管理
開展麻疹監測的目的是了解麻疹的流行病學特征,評價免疫等預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為制定有效預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據;加強預測預警,及時發現疫情,采取針對性措施,預防和控制疫情的發生和蔓延。
1.加強麻疹監測,鞏固和提高麻疹監測質量。
各縣、區要按照國家麻疹監測方案要求,加強培訓和監測工作,提高麻疹監測質量。認真做好病例調查,個案信息要按照《麻疹監測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及時錄入麻疹專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切實開展主動監測,提高監測系統的敏感性;及時處置麻疹暴發疫情,控制疫情蔓延;健全麻疹監測網絡實驗室建設,提高標本采集率,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麻疹監測及結果反饋工作。充分利用監測資料分析評價轄區麻疹流行態勢及存在問題,對本地區麻疹疫情發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為麻疹控制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
2.建立麻疹暴發風險評估機制,強化麻疹疫情處理能力。
各縣、區應建立麻疹暴發風險評估機制,成立麻疹暴發風險評估小組,出現麻疹疫情后,評估小組成員應立即趕赴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并重點了解病例最長潛伏期內的接觸史及其周圍易感人群的麻疹免疫史狀況,進行暴發風險綜合評估,及時預警。當托幼、學校、工地等易感人群聚集地報告麻疹疑似病例或其周圍易感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低于95%時,應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按照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處置,及時采取各項防控措施。
(三)控制院內感染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做好疑似麻疹病例上報的同時,要對疑似麻疹病例采集血液及病原學標本;網絡直報及時率、血液及病原學標本采集率都應達到100%。要按照《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對具有發熱、出疹等癥狀的患者進行預檢分診;麻疹疑似病例應隔離治療,嚴格執行醫院感染控制相關管理規范和消毒管理的有關規定,認真落實隔離、通風、消毒等措施,避免發生麻疹的醫院內感染。
(四)健康教育
將麻疹預防控制作為科普知識宣傳的重要內容,納入健康教育規劃。加強對流動人口、兒童家長和托幼機構、學校等重點人群、重點環節的宣傳工作,使公眾了解麻疹的危害、傳播途徑與預防知識,鼓勵其自覺接種疫苗。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協調機制,加強部門合作
各級衛生、發展改革委、財政、教育、公安、食品藥品監管、宣傳等部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多部門參與的分工協作機制,明確分工,密切配合,切實履行部門職責,共同做好麻疹防治工作。
財政部門要落實好本行政區域內麻疹疫苗常規免疫、強化免疫、監測和疫情處置等工作經費。加強資金監管,保證專款專用,發揮效益。
教育部門要認真做好入托、入學及新轉學兒童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對未完成全程接種程序的兒童,要督促其及時補種麻疹疫苗。
公安部門做好本地、流動兒童摸底、信息資料收集、匯總工作,提供人口信息資料。
衛生部門要將麻疹防治工作納入衛生發展規劃,把麻疹作為重點疾病加以控制。負責對本地區麻疹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并組織實施麻疹病人的歸口管理。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麻疹疫苗質量和流通的監管工作。
宣傳、文廣新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麻疹防治工作的公益性宣傳和廣泛的健康宣傳教育,普及麻疹防治知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正確輿論引導,動員全社會支持和參與免疫規劃和消除麻疹工作。
民政、婦聯、婚檢等部門及機構,要充分發揮在麻疹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做好對育齡婦女麻疹相關知識的宣傳,有針對性地引導育齡婦女接種麻疹疫苗,為新生兒構筑有效地免疫屏障。
(二)加強專業隊伍建設,提高綜合防治能力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實免疫規劃專業人員,嚴把專業人員準入關,制定培訓計劃,對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免疫規劃工作的人員,逐級進行專業培訓和技能考核,提高免疫規劃工作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綜合防治能力。市衛生局要制定基層免疫規劃工作人員管理辦法,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四、加強督導檢查,實行問責制度
各縣、區政府要加強對消除麻疹工作的組織管理,嚴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落實各項工作。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督導工作機制和問責制度,經常性組織開展消除麻疹工作的督導檢查和效果評估,發現問題,跟蹤整改,確保消除麻疹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市衛生局要對全市消除麻疹工作建立通報制度,制定問責辦法,報市政府批準后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