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委農村殘疾人康復站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認真做好我縣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站創建工作,更好地為廣大殘疾人提供周到、方便的康復服務,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根據國家民政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開展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區培育活動的通知》,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于進一步將殘疾人康復納入基層衛生服務的意見》和市殘疾人聯合會《關于印發2010年全市殘聯工作要點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的早日實現,將鄉鎮、社區殘疾人康復工作提升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融入各相關部門職責中,充分發揮縣內康復資源優勢,不斷健全完善康復服務保障體系,全面提高康復服務水平和能力,促進我縣殘疾人康復工作發展,努力完成我縣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目標任務。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原則
將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的作用。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將創建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縣工作納入職責范圍,各司其職、團結協作,形成殘疾人康復服務長效工作機制。縣政府統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大對殘疾人康復工作的投入,支持殘疾人康復工作全面快速發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區資源,發動和組織社會力量,共同推進殘疾人康復工作。
2、堅持全面開展、規范運行的原則
全面設計、精心操作、統籌規劃康復服務體系和相關保障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殘疾人基本醫療政策,扶助貧困殘疾人得到各項康復服務。
3、堅持社區康復的原則
把殘疾人康復的重點轉移到社區康復上,高度重視社區康復,以“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為核心目標,形成管理完善、指導和服務統一協調的基層康復工作體系。
4、堅持全面康復的原則
以醫學康復為重點,兼顧教育、職業、社會等方面的康復。
5、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從縣、鄉(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出發,以殘疾人基本康復需求為出發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投入、全面覆蓋,最大限度地擴大殘疾人康復的服務面和受益面。
二、工作任務目標
通過開展創建省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市工作,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殘疾人康復工作格局,確保組織管理、經費設施、服務內容、人員培訓等方面全面達標。結合本縣實際,在全縣26個鄉鎮(區)建立26個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站。
三、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鄉鎮社區殘疾人康復服務站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由縣政府副縣長黃青任組長的縣創建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站工作領導小組,縣衛生局陳虞標局長、縣殘聯楊亞東理事長任副組長,各鄉鎮長和縣殘工委相關成員單位分管領導為成員。負責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站創建工作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工作的協調、指導,研究解決創建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縣殘聯,由縣殘聯楊亞東理事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及時做好各項工作的溝通和協調,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監督落實。
四、主要工作內容
(一)宣傳政策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小板報、宣傳單等媒體,對國家、省、市、縣各級政府制定的有關殘疾人醫療、就業、康復等社會保障優惠政策進行深入宣傳,使服務對象在了解政策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政策維護自身權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教育局、衛生局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把政策傳達給殘疾人。充分利用基層所站、社區、村(居)委會殘協與殘疾人“零距離”的優勢,積極開展相關政策的宣傳,營造扶殘助殘社會風尚。
(二)落實人員
由縣衛生局分管領導為具體責任領導,各鄉(鎮)衛生院院長為具體負責人。全縣26個鄉鎮(區)各建立一個殘疾人社區康復站。各鄉(鎮)殘聯選出一名社區康復協調員(可由鄉(鎮)衛生院指定或由殘疾人專職委員擔任),經縣衛生局、縣殘聯聯合審定、培訓合格后,從事具體社區康復工作。其具體工作職責是在康復服務站的領導下,負責建立規章制度,制定工作計劃,指導本鄉(鎮)轄區內社區開展殘疾人康復工作,并負責調查殘疾人康復需求,建立康復需求與服務檔案,向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信息,并協助康復服務站協調、動員、組織社區有關機構、人員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
(三)落實場地、配備設施
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站要依托本鄉(鎮)轄區內現有醫療機構和設施資源,安排好社區康復協調員的工作場所,并達到“四有”(有專門工作人員、有辦公設備、有殘聯牌子、有工作職責)標準。各鄉(鎮)衛生院要專門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治療和配備無障礙設施,配備經濟實用、便于社區使用或家庭租借的康復器材和殘疾人輔助用具(殘疾人輔助器具可由縣殘聯康復服務中心逐步提供)、康復普及讀物。
(四)工作職責分工
1、縣殘聯和縣衛生局要制定培訓制度和培訓計劃,定期負責對各鄉(鎮)社區康復協調員進行相關業務知識培訓,提高康復協調員的康復知識服務水平。培訓課程每年不少于40學時,并定期對協調員業務知識進行考核。
2、社區康復協調員負責社區內殘疾人康復需求和服務檔案管理,及時做好工作記錄,掌握需求動態變化,并充分利用好現代技術,對各項工作進行網絡化管理,做好專門的康復臺帳。針對各類殘疾人康復需求,充分利用社區內的康復資源,采取多種形式提供康復服務。
3、各鄉(鎮)衛生院對自身難以診斷治療的患者應及時轉介到上級醫療機構或專門康復機構,不延誤殘疾人康復最佳時機。
4、縣農醫中心要針對農村殘疾人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將扶助農村貧困殘疾人的醫療康復工作列為年度重點工作內容。
5、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配合開展殘疾人職業康復,為殘疾人社區協調員就業安置提供政策支持。
(五)加強督導與考核
縣殘聯與縣衛生局要建立考核制度,加強對康復服務隨訪和轉介服務管理。對鄉(鎮)各社區康復協調員年度工作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殘疾人康復需求篩查率不低于60﹪;殘疾人康復服務建檔率達到90﹪;殘疾人及其親友對康復服務滿意率不低于80﹪。
根據創建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站標準和要求,由縣殘聯、縣衛生局組織人員定期對各鄉(鎮)社區康復服務站建設工作情況進行巡視,查找薄弱環節,及時進行整改,確保2010年12月前達到驗收標準,并及時申報上級部門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