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礎設施補短板三年大會戰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和市關于“六穩”工作部署,加速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支撐性、引領性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按照中央、自治區、市決策部署和自治縣黨委“六大工作”工作思路,以開展“六大行動”決勝年活動為統領,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提高投資精準性和有效性,采取超常規措施強力推進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物流網、地下管網(以下簡稱“五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基礎設施質量和效益,全方位提高基礎設施支撐引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需求導向,補齊短板。以滿足人民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標先進查找差距,對照發展查找不足,通過互通、補缺、延伸、加密等方式,集中力量補齊“五網”基礎設施短板,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堅持有序推進,整體提升。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根據自身財政承受能力和投資能力,合理安排工程項目建設內容和投入標準,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堅決避免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優先支持已納入各類規劃或方案的項目建設。
——堅持協同發力,服務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五網”基礎設施建設,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政府投資主要投向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非經營性項目,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實施。
二、主要目標
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采取超常規舉措,用三年時間努力謀劃和強力推進一批“五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2020—2022年,全縣基礎設施補短板“五網”項目完成投資約189.14億元,其中2020年44.27億元、2021年80.12億元、2022年64.75億元。到2022年,初步形成各種運輸方式布局合理、結構優化、便捷通暢、互聯互通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智能電網建設進一步加強,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網;建設4G、5G、光纖網絡等基礎設施項目,打造高速、移動、安全、泛在、優質的新一代信息網;基本建成面向東盟、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聯通西南和中南地區,運力充分、配置優化、效率領先、服務優質的物流網;初步形成管網結構完善、城市運行安全、管理水平先進、人居環境美好的地下管網。“五網”建設協同推進,基本建成有效支撐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基礎設施體系。
三、重點任務
(一)構建通達通暢的交通網。進一步發揮交通“先行官”作用,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三年計劃實施重點項目19個,力爭到2022年實現通高鐵,外聯縣通二級公路和鄉鄉通二級(或三級)公路目標。鐵路方面,加快推進貴南高鐵(都安段)建設,力爭2022年建成。完善公路網建設,到2022年全縣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60公里,新增二級(或三級)公路通車里程達260公里。三年計劃新開工都安至宜州高速公路、賀巴高速(都安至來賓段),建成賀巴高速(都安至巴馬段),東蘭至大興(都安段)、都安至雙福(都安段)、龍灣大橋等11個公路及橋梁項目實現竣工。加快水運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港都安港區板城作業區建興碼頭工程項目。(牽頭單位:自治縣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自治縣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等,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構建穩定可靠的能源網。以電網、天然氣管網等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輸配電、油氣管道、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三大類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設一流智能電網,大力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持續推進“縣縣通”天然氣和人口達到規模以上集鎮通天然氣工程(長輸管道、門站)建設工作。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市級下達的充電插座、充電樁建設任務,支持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全力提升我縣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和服務水平,促進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牽頭單位:自治縣發展改革局,配合單位:自治縣工信商務局、市政管理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供電公司、廣投天然氣管網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構建泛在先進的信息網。進一步提升數字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推進數字都安建設。推進城鄉深度覆蓋4G網絡,加快5G網絡建設,到2022年全縣新建1240個4G基站,力爭農村地區90%以上行政村設3個以上4G基站,實現4G網絡覆蓋90%以上自然村;累計建成2250個以上5G基站,實現5G網絡縣城深度覆蓋、鄉鎮重點區域全面覆蓋,全縣5G用戶數不少于34萬戶。加快智慧廣電建設,實施廣播電視網絡覆蓋和基礎數據網絡升級工程,到2022年實現農村全光纖覆蓋,4K智能機頂盒/智能網關在城鄉網絡普及,城鄉雙向高清互動電視用戶達到7.8萬戶,建設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全面完成數據中心、網絡、應用以及用戶終端IPv6改造,實現IPv6支持5G、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融合創新發展。配合推進政務云建設和政務數據“聚通用”,推廣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應用。到2022年底,基本實現一云承載、一網通達、一池共享、一事通辦、一體安全的“五個一”政務數據治理新模式,大數據融合創新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大數據應用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牽頭單位:自治縣大數據發展局、工信商務局,配合單位:縣直相關單位,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網絡公司、鐵塔公司、供電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構建高效便捷的物流網。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推進建設物流站場,建成西南冷鏈倉儲物流中心農產品供應鏈項目,開工建設澳都農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新型全自動化冷鏈加工中心項目。努力打造特色優勢大宗商品供應鏈,建成西南石材加工產品交易中心項目。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鏈和農產品供應鏈,推進市畜禽交易市場、紅河集貿市場、八仙綜合農貿市場和鄉鎮農貿市場改造升級項目建設。優化郵政快遞、電商物流網絡節點布局。(牽頭單位:自治縣工信商務局,配合單位:自治縣發展改革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等)
(五)構建功能完善的地下管網。加強城市地下管網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大力推進城鎮污水管網、雨水管網、供水管網、燃氣管網、地下管網等5方面項目建設。全面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完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實施雨污分流,三年內力爭新建、改造污水管網約22公里,實施污水處理二期工程,污水收集和處理效能明顯提升。全面推進雨水管網建設,加快易澇點整治,力爭全縣建成區現有易澇點全部消除,三年內力爭新建排水管23公里、排水溝渠3.1公里,城區防澇水平進一步提升。推進城鎮供水管網建設,大力實施舊管網改造和新管網建設,全面改善城鎮供水服務,有序開展“一戶一表”改造工作,三年內力爭新建、改造供水管網約79公里,進一步提高供水普及率,降低管網漏損率。加快推進燃氣管網建設改造,擴大燃氣管網通達覆蓋范圍,優先保障城鎮老舊小區和移民安置小區居民生活用氣,同步擴展新建小區與規劃新區居民生活用氣,穩步推進工商企業等非居民用戶用氣,三年內力爭新建、改造燃氣管網約148公里,燃氣管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牽頭單位:自治縣市政管理局,配合單位:自治縣住房城鄉建設局、工信商務局、生態環境局等,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機構保障。充分發揮自治縣基礎設施補短板“五網”建設三年大會戰領導小組作用,統籌協調三年大會戰各項建設工作。各大會戰建設組牽頭單位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的作用,強化責任落實,各司其職,制定印發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物流網、地下管網的項目推進實施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建立工作規則,加快組織實施,并強化跟蹤督促。縣直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強化要素保障,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各項任務按時按質完成。
(二)強化建設資金投入保障。加強與自治區、市的匯報溝通,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的傾斜支持。鼓勵通過政府專項債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設立基金等方式,依法依規、多元化籌集項目建設資金。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低成本、中長期專項貸款支持項目建設。通過科學規劃、有序實施項目周邊土地和旅游資源開發籌措項目建設資金。定期向社會推介符合條件的“五網”基礎設施項目,大力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財政部門要加大對“五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支持力度,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五網”基礎設施項目列入年度投資計劃,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財政性資金。
(三)強化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加快項目規劃選址、用地、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等事項的辦理,優先保障項目用地、用林、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標。統籌安排“五網”項目合理用地空間,對上級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用地,補充耕地指標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進行交易;“五網”項目征占用林地定額指標優先在年度林地使用指標中安排;鐵路、公路、電網工程、電子政務等項目不單獨進行節能審查;對未列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且不排放污染物的“五網”項目,不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
(四)強化前期工作經費保障。進一步加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投入力度,保證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到位。對具備開展前期工作條件、符合申報上級資金的項目,各有關部門要想方設法采取多渠道籌資方式籌集前期經費,用于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拓寬項目前期工作資金渠道,努力突破項目前期經費融資瓶頸,加大項目前期經費信貸投入,探索項目前期工作外包機制,加快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速度。
(五)強化項目協調服務保障。組織開展基礎設施補短板“五網”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推動重大項目按計劃扎實推進。完善“五網”項目問題常態化協調調度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召開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協調調度會、專題協調會,組織各方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重大問題及時提請牽頭縣領導協調解決。加強項目建設進展情況調度,依托項目云、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立全縣基礎設施補短板“五網”建設三年大會戰項目庫,并實行動態管理,加強項目進度監測和事中事后監管,形成項目建設一批、竣工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滾動循環機制。對列入自治區、市計劃盤子的項目,力爭多爭取資金早開工;對尚未列入自治區、市計劃盤子的項目,各專項牽頭單位要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向上對接爭取列入。
(六)強化跟蹤考核督查保障。各鄉鎮各部門要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每月進行項目監測調度,并于每季度結束后3個工作日內將上一季度推進落實情況和每月不少于一篇的信息稿件報送自治縣發展改革局匯總上報。自治縣人民政府督查室將對各鄉鎮各部門工作情況進行督促問效,視情采取實地檢查、掛牌督辦等方式推動“五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各項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