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村健康文化發展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在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以“鄉村大舞臺”建設為切入點,以“文化惠民、凸顯特色”為落腳點,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打造特色文化村居,為繁榮地方特色文化、豐富群眾精神生活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取得明顯的成效。截至目前,全縣已建鄉村大舞臺25個,首批命名表彰鳴鳳鎮棲鳳社區、洋坪鎮雙路村等18個村(社區)為特色文化村(社區)。
一、高度重視、整合力量,為建設特色文化村居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領導重視。縣主要領導明確指出,要把創建特色文化村與建設美麗鄉村、全域景區化、最美鄉愁、農村新社區、特色產業相結合,實現文化與旅游、農業農村工作融合發展。二是組織得力。鄉鎮黨委、政府和村(社區)把創建特色文化村(社區)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落實創建主體責任,確保創建組織實施。三是幫扶單位大力支持。縣直各駐村單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參與特色文化村創建。縣人社局駐點洋坪鎮金竹園村,積極為鄉村大舞臺籌措資金,率先在全縣山區村建成了鄉村大舞臺。縣工商行政管理局駐點鳴鳳鎮北門村,幫助北門村在九子溪建設文化廣場,并派工作人員指導廣場舞培訓,成功舉辦了九子溪新春聯歡會。
二、科學部署、分類創建,為推進實施特色文化村居建設找準了方向
一是制定實施方案。結合縣實際情況,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局聯合出臺了《縣創建“特色文化村(社區)”實施方案》,參與創建村(社區)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二是制定考核標準。重點實施創建“五大項目”,主要包括:設施設備、服務提供、文化隊伍、特色文化環境、特色文化服務,分“自主申報、鄉鎮推薦、小組評審、驗收命名”四個階段完成。在具體的創建活動上,突出“鄉村大舞臺”建設,每個“鄉村大舞臺”從規劃設計、評審報批、開工建設、竣工驗收都實現嚴格把關,便于分類指導、突出特色。
三、明確責任、協調推進,為建設特色文化村居創造了良好條件
一是縣級負責督查。組建創建特色文化村(社區)領導小組和工作考核專班,負責指導創建和考核驗收工作,實行平時不定期指導和年終考核檢查相結合工作模式。由縣組織評審組到申報的28個村采取實地察看、聽取匯報等形式進行了考核,對納入考核范圍的每一個村,評審組嚴格按照事前確定的特色文化村實施方案進行對照檢查,執行事前統一確定的評分規則。二是鄉鎮負責推優指導。各鄉鎮綜合考慮各申報村(社區)的實際情況和文化服務工作開展情況,主動選取群眾文化活動基礎好、設施建設有力的村(社區)進行申報。三是村(社區)負責組織實施。村(社區)積極投資建設鄉村大舞臺、文體小廣場、購置音響設備、文體設施器材,并積極鼓勵和引導群眾參與公共文化志愿服務。全縣已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務站52個,招募志愿者2500余名,培育樂器、聲樂、繪畫、攝影等8支穩定的文化藝術輔導隊伍,腰鼓舞、彩扇舞、健身球等10支特色團隊,全縣擁有120支廣場舞隊伍、59支民間文藝團隊。
四、健全機制、規范管理,為成功打造特色文化村居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是實行動態管理。特色文化村(社區)實行總量指標控制和動態管理,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局每年組織一次評審,決定當年新命名村(社區),同時對已通過命名的村(社區)進行復查,對后續工作保障不力、有明顯退步、在一定期限內經整改達不到要求的村(社區)予以摘牌。二是實行資金獎勵。對新命名的“特色文化村(社區)”按“以獎代補”的方式,當年給予3萬元獎勵。已獲得命名村(社區),每年復驗一次,復驗保牌后按2萬元予以獎勵。
五、突出特色、共建共享,將特色文化村居的惠民成果落到實處
特色文化村的創建與美麗鄉村、全域景區化、最美鄉愁、農村新社區、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突出了特色文化,凸顯了文化惠民。嫘祖鎮廣坪村把鄉村大舞臺與美麗鄉村、十里“紫薇花廊”相結合,打造花園式、晴雨式“鄉村大舞臺”,并舉辦了紫薇花節、嫘祖鎮廣場舞等多項文化惠民活動;洋坪鎮雙路村結合新社區建設,把“鄉村大舞臺”當景點來建設,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率利用,在全縣首屈一指,在該村舉辦了全縣“想唱就唱”活動啟動儀式、鎮民間文藝調演、迎新春聯歡和村級廣場舞等文化惠民活動;嫘祖鎮真金村、譚坪村把“鄉村大舞臺”與全域景區化結合,組建演出隊伍,將“嗚音”、“花鼓戲”、“五魚鬧海”、“薅草鑼鼓”等非遺文化搬進了景區,贏得游客稱贊;舊縣鎮、茅坪場鎮在創建過程中把鹿苑茶、香菇等特色產業與鄉村大舞臺相結合,建成一批茶文化村、香菇文化村;鳴鳳鎮安泰社區、汪家村等把鄉村大舞臺建設與房產開發相結合,打造多個“百姓大舞臺”,舉辦了“百姓舞臺大家唱”、鳴鳳鎮首屆廣場舞大賽等文化惠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