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標準辦學行動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提升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水平,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根據《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行動方案》,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目標,以加大投入、規范辦學行為、提高義務教育辦學效益為重點,集中力量深化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工作,逐步縮小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辦學差距,為適齡兒童和少年提供條件均衡、平等優良的教育資源,促進全縣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二、基本原則
(一)科學規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結合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充分考慮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等因素,制定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規劃。整合資源,科學安排,合理布局,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奠定基礎。
(二)均衡發展,適度超前的原則。在全面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和保障城鄉學校均衡發展的前提下,統籌中央、省、市、縣各種渠道的項目資金,科學規劃,超前發展,完成學校標準化建設目標。
(三)新建與舊改并舉的原則。在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中,新建項目要嚴格按照布局規劃,進行布局選址、規劃設計、規范建設;相對薄弱學校改造及相關改擴建項目,要結合學校的具體實際,向高標準要求過渡,逐步達到標準化。
三、工作目標和建設任務
(一)工作目標。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從2011年開始實施,用兩年時間,通過科學合理、適度超前的學校建設規劃,建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安全適用”的標準化學校,使我縣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堅固安全、生活設施配套、校園綠化美化、運動場地標準、實驗設備規范、信息管理到位,促進城鄉間和校際間的均衡發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造優良環境。
(二)建設任務。用兩年的時間投資7263萬元,新建校舍6000平方米,加固、維修校舍32341平方米,新建塑膠運動場87800平方米,綠化美化校園及新建文化墻,配備教學儀器和圖書,配置教師辦公桌椅426套,安裝計算機教室3個,建成“班班通”105個,為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405臺,添置學生宿舍物品柜、物品架231套,鋼床426套,食堂餐桌椅395套,安裝太陽能熱水器76套,添置后勤設施設備21套,不銹鋼餐具5650套,更換學生課桌凳8740套,安裝直飲水設備63套。
四、建設標準
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應按照《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和相關規范執行,合理選址,科學規劃,標準建設。
(一)學校布局。中小學校的布局,應根據鄉鎮總體規劃要求、結合人口密度、學生來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環境等綜合條件確定。學校服務半徑,應以小學就近入學、中學相對集中為原則,根據“規模”辦學和學校住宿條件等因素確定。
(二)學校選址。一是學校應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環境適宜、交通方便、地形開闊、陽光充足、地勢較高、具備必要基礎設施的地段。二是學校應避開地震危險地段、泥石流易發地段、滑坡體、懸崖邊及崖底、風口、洪水溝口、輸氣管道和高壓走廊等。三是學校應避免學生跨越公路干線、無安全通行防護設施的河流及水域。四是學校不應與集貿市場,娛樂場所,生產、經營、貯藏有毒有害危險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噪音等污染源,醫院太平間,殯儀館,消防站等不利于學生學習、身心健康和危及學生安全的場所毗鄰。
(三)學校總體規劃。學校必須編制校園總體規劃。總體規劃應按教學區、體育運動區、生活區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并應符合下列要求:教學、圖書、實驗用房應布置在校園的靜區,有良好的建筑朝向;校園內各建筑之間、校內建筑與相鄰的校外建筑之間的距離,應符合國家現行的規劃、消防、日照等有關規定;教學用房與體育活動場地應有合理的間距。田徑場地和球類場地的長軸宜為南北方向;校園內的交通應便捷,校園道路應避免穿越體育運動場地,學校的主出入口不宜設在主要交通干道邊上,校門外側應設置人流緩沖區;校園綠地及種植園地應與校舍建筑統一規劃和建設;校園應有圍墻(或安全隔離設施)、校門;學校應設置旗桿、旗臺,并宜位于校園中心廣場或主要運動場區的顯要位置。
(四)建設用地和校舍建筑面積指標。一是學校建筑用地、體育運動場用地、綠化用地指標應符合規范要求。二是學校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辦公用房、生活用房等使用面積應按規范要求設計。
(五)教學裝備。各科教學儀器、設備達到教育部《四個行業標準》的有關要求,課外活動器材能滿足學生需要;教室和專用教室的設施齊備、安全,達到中小學實驗室和圖書館(室)建設標準;嚴格儀器、設備、設施及各類耗材的管理,并及時保養、維修、更新、補充,儀器、設備完好率應達到95%,保證安全使用;小學和初中生均圖書分別達到20冊和30冊,并定期補充、更新。
(六)信息技術。計算機生機比小學達到15:1,初中達到10:1。計算機教室、多媒體設備配置和校園網資源庫建設符合國家、省規定標準;實行電子校務,各項工作逐步納入信息化管理;電子備課設備、設施能滿足教師教學需要;專任教師可以使用和制作課件,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嚴格信息技術和設備管理,及時補充更新,提高使用效益。
(七)生活設施。各類生活設施符合相關要求,方便舒適;免費提供充足飲用水;安排就餐的學校須提供良好的就餐條件,學校食堂食品衛生信譽度、滿意度高;設置滿足師生需要的水沖式廁所,保證清潔無味;學校能提供校內初步衛生保健服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成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專班,負責統籌、協調、監督工作的落實,各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務求實效。
(二)統一要求,加強管理。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在全縣范圍內實行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各學校的校舍、場地、設備設施等,要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裝備或更新換代,并實行規范化管理。所有工程建設項目均實行“四制”管理,即工程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法人負責制、工程監理制。實施全過程的統一監督檢查,保證學校規范運作;對違反程序、瀆職和失職,造成重大損失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三)積極籌資,加大投入。根據規劃,完成義務教育學校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共需投入資金7263萬元。一方面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補助資金;同時從2011年起,除保證縣級教育專款足額用于學校項目建設外,單獨預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行動專項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