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農村局生豬生產恢復發展行動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全面貫徹重要指示、總理部署要求和副總理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市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各項工作部署,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細化落實工作措施,千方百計促進生豬生產恢復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全市生豬生產能力,確保各項扶持生豬生產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確保完成生豬恢復生產和市場供應穩定的目標任務,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行動目標
在2019年年底生豬生產止跌回升,回歸良性發展通道的基礎上,2020年生豬生產穩步回升,2020年底前全市豬肉自給率達110%;2021年底前全市豬肉自給率達115%,提前一年完成目標任務。
二、重點任務
(一)防控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進一步壓實生豬產業各環節從業者責任,堅決堵住疫情傳播的漏洞,切實落實清洗消毒、監測排查、調運監管、封閉飼養、應急處置、餐廚廢棄物禁用等現行有效防控措施。推動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網格化防控,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建設無疫區和無疫小區。 加強縣級獸醫實驗室建設,持續開展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檢測、監測工作。推動獸醫社會化服務發展,發揮第三方獸醫檢測機構等社會力量,鼓勵第三方檢測監測和生豬產業經營主體自檢。督促企業落實消毒清洗措施,支持規模養殖企業、屠宰企業、無害化處理中心自建車輛清洗消毒中心。落實動物防疫條件審查新規定,積極推進由集中免疫向程序免疫轉變,實施規模養殖場動物疫病凈化工程。規范疫情報告,認真落實《非洲豬瘟疫情有獎舉報暫行辦法》,嚴格疫情舉報核查。提升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及時兌付非洲豬瘟等強制撲殺補助。
(二)提高生豬生產能力和水平。以種豬場和規模豬場為重點,盤存量、擴增量、挖潛能。積極引導規模豬場增養擴養,跟進在建生豬養殖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提升設施裝備水平,推進規模養殖場戶向自動飼喂、自動清糞、自動控溫、沼液管網輸送還田的“三自一管”轉變,不斷提高生豬飼養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加快建設一批現代化生豬養殖場,推行育繁養宰銷一體化發展。引導大型生豬養殖企業通過“公司+家庭牧場”、“公司+產業基地+農戶”、租賃兼并、生產托管等新型合作經營,帶動有條件、有能力、有意愿的中小養殖場擴大規模,提升水平。
(三)加快落實財政等支持項目。加快用好非洲豬瘟防控及穩定生豬生產專項補助資金,實施好種豬引進獎補、生豬養殖大縣良種補貼等政策,支持養殖場在做好生物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增養補欄。利用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資金,支持生豬生產發展、動物疫病防控和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抓緊落實2019年項目資金,指導養殖場盡快完工投產;及早落實2020年項目資金,加快執行進度,盡快形成實際產能。加大畜牧類農機購置補貼支持和宣傳力度,對生豬養殖場戶購置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農機裝備實行應補盡補。配合生態環境部門推動生豬養殖項目盡快落地,對年出欄5000頭及以上的生豬養殖場建設開展環評告知承諾制試點。
(四)加大金融保險支持。爭取金融信貸部門支持,強化農業信貸擔保政策性功能,積極為種豬場和規模豬場提供信貸擔保服務。落實好種豬場和規模豬場建設資金和流動資金臨時貸款貼息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養殖企業應補盡補,并及時兌付貼息資金。配合銀保監部門全面落實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政策,擴大保險覆蓋面,降低養殖風險,提振恢復生產信心。
(五)切實保障生豬養殖用地。配合自然資源部門將生豬產業發展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符合規劃、生態循環型豬場的發展用地需求。落實好生豬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須建設用地審批、允許建設多層養殖設施等政策,簡化用地程序,提高用地取得效率。
(六)統籌抓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堅持穩產保供與環境保護、種養結合與畜地平衡雙并重,進一步優化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大力推廣把適度規模養殖基地與基本農田相配套、產業興旺與農民增收致富相協調、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響水模式”,以及將生豬養殖基地納入土地總體利用規劃、像保護基本農田一樣實行永久性保護的“揚州模式”。持續開展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普及行動,打造一批生豬綠色生產基地。深入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以農牧結合為主要利用方向,同步開展規模養殖場和非規模養殖場戶治理提升,同步推進畜牧大縣和非畜牧大縣資源化利用。鼓勵和引導在養殖密集區建設集中處理中心,建立受益者付費、第三方處理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合理收益的運行機制。將管網和儲糞(液)池等配套設施建設結合農田建設予以用地保障,解決糞肥還田“最后一公里”問題。到2020年底,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七)推進無害化處理與養殖保險聯動。加快推進收集處理體系優化升級,加強收集處理體系的生物安全能力建設,提升全程自動化、智能化、環保化、專業化水平。優化無害化處理企業布局,強化生豬養殖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加快推進保處聯動信息平臺使用培訓和推廣應用,提升生豬保險和集中處理覆蓋率。規范病死豬及病害豬產品無害化處理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無害化處理全程監管。及時發放無害化處理補貼,確保無害化處理企業可持續運行。
(八)完善健全動物防疫體系。穩定基層機構隊伍,建立健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加強市、縣獸醫實驗室技術支持能力。保障動物防疫工作經費和專項業務經費,落實動物疫病防控技術人員和官方獸醫有關津貼,補齊動物防疫設施設備短板。開展基層動物防疫機構標準化建設,推動按照“三權歸縣、服務在鄉”的管理機制設置鄉鎮或區域性畜牧獸醫站,通過“以錢養事”等機制配備鄉村防疫人員,強化疫情處置應急隊伍建設,盡快補齊防疫機構體系和人員隊伍等短板。在畜牧養殖大縣可實行防疫人員特聘計劃,按照工作需要特聘滿足畜牧生產需要的動物防疫人員。
(九)加強科技支撐與指導服務。進一步落實規模豬場掛鉤聯系制度,主動對接服務,及時協調解決恢復生產實際困難。開展非洲豬瘟防控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大型養殖企業有效防控模式。強化生豬良繁體系建設,支持種豬培育、仔豬保育、商品豬飼養等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發展。加強蘇淮豬新淮豬品種保護,豐富遺傳資源保護手段,做好遺傳材料保存工作。強化種公豬站、種豬擴繁場建設,提高種豬繁殖效率和良種供應能力。發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機構、科研院所等技術優勢,邀請生豬產業技術體系技術專家,通過現場集中培訓、遠程視頻培訓、專家入戶指導等方式,推廣生豬疫病防控、節水減排、節本增效等實用技術。進一步加強產銷監測預警,強化形勢研判,引導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計劃,適時出欄,穩定市場供給。
(十)促進產銷對接。優化生豬屠宰產能布局,鼓勵生豬就近屠宰,推動肉品保障供應由調豬向調肉轉變。強化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監督檢查,繼續推進生豬屠宰標準化示范建設。支持生豬屠宰企業與本地養殖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銷關系,積極積極與省外生豬主產區對接,組織外省市生豬貨源保障生產。依托直聯直報平臺、《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電子出證系統、生豬屠宰統計監測系統,保障種豬和仔豬有序調運,支持生豬及其產品“點對點”調運,促進生豬及其產品有序流通。與省內蘇南等地合作共建養殖基地,開展生豬產銷對接,引導建立生豬生產生態補償機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相關工作職責,落實生豬恢復生產的工作措施。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嚴格按照豬肉自給率的目標要求,全面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促進生豬生產加快恢復,全面提高生豬保供能力。
(二)加強政策落實。各地要建立恢復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恢復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工作。建立生豬恢復生產信息定期調度和問題交辦制度,每半個月調度一次生豬生產扶持政策落實情況,每月開展生豬規模場生產情況監測,對標對表抓落實。堅持問題導向,及時摸清各地恢復生豬生產過程中突出存在問題,建立問題清單,交辦相關地方政府和部門協調解決、跟蹤落實。
(三)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互聯網、微信、報紙等媒體,積極宣傳扶持生豬生產的資金、土地、環保、金融等各項政策措施,積極宣傳生豬增養復養成功典型案例,積極宣傳生豬生產形勢利好預期,努力營造生豬生產恢復發展的良好氛圍,增加養殖者信心,穩定市場預期。
(四)加強督查通報。生豬穩產保供已列入2020年省政府百項重點工作任務,列入省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鄉村振興考核內容。各地要像重視糧食安全那樣重視畜禽產品供應安全,堅決完成恢復生豬生產目標任務。市農業農村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穩產保供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督查,督查結果上報市委市政府,并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