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服務企業加強經濟發展整改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以管理創新推動質量技術創新,引導更多的企業導入包括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在內的先進管理模式。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競爭優勢和企業抗風險能力。
建立主動服務企業和重點服務支柱產業、重點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業園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長效工作機制,為充分發揮質監職能優勢。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以下若干措施:
一、搭建投資項目準入服務平臺,建立服務提前介入制度。
1.幫助企業制定質量發展規劃,積極協助各級政府引導扶持支柱產業、重點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產業園區發展。積極在提高企業技術進步、技術創新、延長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力的能力方面提供技術服務。
2.提高投資效率。對來渝生產型投資項目涉及行政許可(包括生產許可、制造和修理許可等)和強制性認證的提供準入和認證條件、程序、時限的一次性告知服務。
對實行行政許可(包括生產許可、制造和修理許可等)和強制性認證的投資項目,3.積極參與政府招商引資項目的前期論證和商務談判。為投資者提供前期論證、申報提前預審等指導和服務,避免因不了解政策法規導致項目性投資失誤。
二、提供便民高效優化準入服務,全面提高準入辦事效率。
4.簡化行政許可申請審批手續。逐步取代行政許可現場申請和受理,逐步實行重要行政許可項目申請當場受理和限時辦結;全面推行行政許可網上審批。提高行政許可效率。
5.行政許可(特種設備類行政許可除外)換證審查、增項審查中縮短20%許可周期。對連續三年質量保證體系有效運轉、有效保持行政許可符合性、沒有不良記錄、未發生質量安全事故的生產企業。
6.3年內免收行政性收費(中央級行政性收費除外)實行組織機構代碼辦證當場審查受理、當場審核發證;微型企業辦理許可證件、年檢、年審等手續。
三、支持幫助企業搶占制高點,建立標準引領促進機制。
將其納入“市長質量管理獎”評審的重要條件;指導企業建立和完善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體系,7.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和國外先進標準。將其納入“標準創新貢獻獎”評審的重要條件,支持企業搶占產品競爭“制高點”
鼓勵有能力的企業設立標準化技術專業委員會,8.積極推動各級政府鼓勵和激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提高企業的行業話語權和知名度。
建立標準化技術研究管理制度,9.鼓勵企業將持有的研究成果、專利技術向產品化、產業化、標準化轉移。有效促進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和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提高企業產品自主知識產權的褒有量和附加值。
四、完善標準化信息利用服務,健全標準信息支撐體系。
建立和完善標準文獻數據庫,10.加快全市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逐步提供市地方標準企業免費下載,為企業提供開放式標準信息服務。
及時清理依法不應存在地方標準,11.建立標準淘汰和更新制度。督促企業廢除依法不應存在企業標準,解決多級標準不合法共存導致的產品質量水平低下的問題。
以信息公告的形式不定期提供標準修訂、修訂單等信息,12.逐步提供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文本網上免費閱讀服務。為企業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標準信息服務。
五、提供計量保證能力建設服務,夯實企業計量體系基礎。
增強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低碳運行的技術保障能力。13.指導和幫助企業建立完善計量管理體系和計量檢測體系。
提高企業的用能效率和節能降耗的技術保障能力。14.指導企業依法合理配備能源計量儀器設備,推廣先進的數據采集、分析和管理技術。
提高企業計量人員的法制意識和業務水平,15.加強企業計量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工作。為企業計量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建立企業計量工作定期巡查指導制度,提高企業的計量管理能力。
六、提供技術保障專業指導服務,全力打造技術服務平臺。
建立涉及電子信息、石油天然氣化工、裝備制造、儀器儀表、勞動防護用品、紡織品等國家質檢中心,16.整合優化檢驗檢測資源。硬件建設的同時,增強軟實力,強化檢驗檢測隊伍能力與實際需求的適用性建設,提高檢驗檢測的需求滿足度和公信力。
嚴格執行技術標準、技術規范的前提下,17.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服務力度。提供專業、高效、便捷、權威的檢驗檢測綜合技術服務;將微型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全部列入不定期監督抽查范圍,不收取檢驗費用,對發現的質量問題主要采取整改、復查等措施進行后處理。
組織技術專家深入企業進行分類指導,18.根據企業檢驗檢測發現的問題。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問題的專業化建議,幫助企業解決生產設計和質量控制的難題。
七、規范優化公平發展環境秩序、改進完善行政執法監管。
加大行政執法檢查和行政處罰的力度,19.對涉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嚴重破環公共管理秩序的違法行為。加大嚴重違法行為的違法成本,提高行政執法監管的威懾力。
堅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20.對不涉及安全、情節輕微的一般違法行為。能夠消除危害后果的前提下,一般依法適用從輕、減輕或不予行政處罰裁量,體現行政處罰的合理性。
應當告知企業違法行為的危害后果,21.建立并實行行政執法“三告知工作制度”即檢查結果告知時。幫助企業及時消除;行政處罰告知時,應當告知企業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議,幫助企業有效整改;行政處罰決定送達時,應當告知企業如何防范發生違法行為,增強企業的自律意識和防范意識。
八、提供監管政策支持同步服務,建立聯系協調工作機制。
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22.建立與發改委、經信委、城鄉建委、衛生局、工商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聯系協調機制。互相通報國家政策、制度的實施和變化情況,為企業提供同步的政策支持,避免企業遭遇“政出多門”口徑不一”重復檢查”
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23.建立與產業園區政府管理機構的聯系機制。通報國家管理制度、技術標準、技術法規的公布實施和變化情況,解、解決企業需要協調解決的急難問題。
充分發揮工商聯、行業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24.建立與工商聯等行業組織的聯系機制。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技術標準、安全技術法規的公布實施和變化情況,解、解決涉及行業性的問題。
九、提供宣傳培訓便民快捷服務,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
對于新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技術規范以及修訂和變化情況,25.改進法制宣傳、培訓工作。實施前組織企業法人、技術負責人、管理人員進行宣傳、貫徹培訓。
對量大面廣、人員離崗參訓確有困難、具備就地培訓條件的組織包括資格培訓在內的就地專業培訓,26.改進專業技能培訓方式。為企業提供便捷的培訓服務,減輕企業的負擔。
免費上門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服務;編制《市質量技術監督服務指南》幫助企業熟悉質量技術專業知識和增強法制意識。兩年內完成對微型企業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輪訓。27.根據企業需要。
十、激勵企業不斷改進完善提高,建立完善政策獎勵機制。
積極開展市長質量管理獎、名牌產品的培育,28.充分發揮“標準創新貢獻獎”市長質量管理獎”市產品標準獎”激勵作用。改進和完善以消費者認可、市場評價為基礎評價制度;名牌產品、知名產品評價工作中適度向發展前景好、后勁足的微型企業傾斜,鼓勵微型企業發展壯大。
建立標準、標準化活動創新貢獻激勵機制,29.積極爭取和推動市、區縣(自治縣)政府建立和完善標準化管理制度。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提高標準化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