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區溪水環境治理暫行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加強東溪流域水環境保護,改善東溪流域水質,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東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
一、整治目標
1、飲用水源地得到全面保護,集中式飲用水源(亞湖水庫等)水質達標率達95%以上。
2、東溪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得到有效控制,環境功能區達標率達90%以上。
二、整治工作
(一)養殖業污染整治
1、制定畜禽養殖業發展規劃和污染防治規劃。根據農業生態環境狀況和生態功能區劃,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和生態農業發展需要,編制畜禽養殖業發展規劃;在年上半年制定出臺本轄區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計劃,對養殖業發展規模、布局、污染治理要求等作出明確規定,引導養殖業科學合理發展。
2、完成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對位于禁建區外符合規劃、有條件治理、能夠實現零排放或達標排放的,抓緊制定分期分批治理計劃,并落實到具體養殖場。對于不符合規劃或無法治理達標的,要限期搬遷關閉。畜禽養殖場必須建到養殖業發展規劃區,并配套治理設施,同時,要加強跟蹤管理,防止出現二次污染。流域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必須于年底前全部治理達標,未按期達標的一律搬遷或關閉。
3、加強農村散養戶沼氣化建設。組織家庭散養戶的畜禽養殖舍(點)按照村鎮規劃要求,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加快“一池三改”(沼氣池、改圈、改廁、改廚)推廣。鼓勵散養戶種養結合,實行相對集中飼養、污染集中處理。
4、積極引導和鼓勵畜禽糞便綜合利用。進行技術指導、建立示范點,推行畜禽糞便綜合加工利用,從源頭進行資源綜合利用,治理養殖污染,促進畜禽糞便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積極推廣“豬—沼—果(草、菜)”等生態養殖模式,鼓勵糞便污水處理后上山、下田、入塘,變廢為寶,做到零排放。
(二)城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1、加強縣城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省、市政府要求,放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市場,鼓勵各種經濟成分積極參與,加快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產業化步伐。縣城城區要完善城市污水管網建設,不斷提高管網覆蓋率,增加污水收集率。加快縣污水處理廠建設,力爭早日投入使用,降低流域污染總量。
2、加快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步伐。重點啟動一批鄉鎮垃圾中轉項目,年底前基本實現垃圾有效收集和處理處置,做到日產日清。
3、加強河道管理和整治。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流域污染源監管。沿河各鄉鎮、村(居委會)要加強河道保潔工作,禁止在東溪各主干流兩岸堆放、傾倒可能造成水體污染和河道淤積的廢棄物。繼續開展河道清淤清障、河灘地綠化美化和水葫蘆專項整治行動,改善河道景觀。加強東溪采砂管理,禁止亂挖濫采。
(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
1、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繼續組織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裸露山體,切實減輕水土流失危害。
2、加強流域生態林建設與保護。繼續組織實施生態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及生態林建設工程,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林木蓄積量。
3、繼續開展“青山掛白”專項治理。組織實施流域內礦點的整治,加強礦點開發管理,嚴禁亂采亂挖,堅決取締關閉非法礦點。對整治的礦點,特別是沿溪、沿路關閉的礦點要限期進行復墾造林、植被恢復等。
(四)工業污染源整治
1、全面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加強流域內工業污染源監管,采取有力措施控制BOD、COD、氨氮、總磷等污染物排放總量。要嚴格執行排污許可證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對未領取許可證的,要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補辦的,要依法予以處罰。
2、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工業廢水治理。積極組織實施清潔生產工程,推行IS014000環境管理體系,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列入市級重點污染源名錄的單位,一律要求安裝在線自動監測、監控設施;凡列入市縣兩級重點污染源名單的企業,一律要求建立檔案,做到一廠一檔。
3、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嚴格環境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繼續組織各有關部門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同時,強化日常執法監管,做到切實保障群眾環境權利。
(五)飲用水源地保護
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制定實施《亞湖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定》,明確劃分其保護范圍,設立標志牌,對亞湖水庫飲用水源地實行重點保護。
(六)加強資源開發利用監督和管理
開展流域綜合規劃編制或編修工作,規劃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加強規劃實施的跟蹤檢查。水電開發、采礦、采砂等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必須符合流域規劃,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水資源論證,辦理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手續,禁止無規劃地盲目開發。各水電站必須落實最小的下泄流量,滿足下游生態用水的需要。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制。強化各部門、鄉鎮在整治工作中的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屬地負責”的原則,將年度工作任務一級一級分解落實到有關部門和鄉鎮,強化各級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整治工作局面。把整治工作列為縣長環保目標責任制的重要內容,抓好各項整治工作的落實。
2、加快污水和垃圾處理產業化進程。按照省政府關于推進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產業化的政策,落實具體措施,吸引社會資金投資,加快建設進程。
3、突出重點,狠抓整治任務的落實。結合各自實際,突出重點,強化整治項目的落實和監督管理,積極向省、市各有關部門爭取資金支持,扶持流域水環境整治重點項目實施,著重抓項目進度特別是要保證鄉鎮垃圾中轉站項目落實到位,對逾期未完成任務的,應責令其采取措施限期完成。
4、落實配套資金,強化整治資金管理。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明確投資主體,抓各責任單位配套資金落實。同時,不斷加大其他整治資金的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并在年資金投入的基礎上逐年有所增加。
5、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全力以赴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積極開展污染整治,加大對沿溪污染源的執法力度,控制污染反彈。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加大鄉、村一級的環保宣傳工作,對各種環境違法行為予以曝光,主動邀請人大、政協對整治工作進行指導、檢查和監督,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氛圍。
6、進一步加強部門間的分工與協作。縣計劃、財政、環保、國土、農業、水利、建設等部門要加強分工協作,各司其職,齊抓共管。財政部門應保障資金渠道的暢通;環保部門應抓好工業污染防治與監管并負責流域整治綜合協調;國土部門要加強礦業資源開發管理,做好“青山掛白”治理工作。農業部門應制定畜禽養殖業發展規劃,推行生態養殖模式,指導養殖業做好污染治理;水利部門應繼續抓好河道清污、水浮蓮的專項整治和水電站監督管理工作。建設部門應結合村鎮建設規劃的實施,抓好流域內鄉鎮垃圾處置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其他各部門也應按照職責分工,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流域整治任務。
7、強化輿論監督,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在近幾年流域的綜合整治過程中,縣人大、政協組織的視察、調研活動以及新聞媒體和社會各H的關注與支持,對整治工作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充分體現的公眾參與的重要性。今后要進一步自覺接受縣人大、政協的監督和指導,接受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的監督,繼續以“保護母親河”為主題,在全縣廣泛開展環保宣教活動,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支持東溪流域的綜合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