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幫扶特殊群體指導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堅持以人為本、均衡發展、教育公平,為確保義務教育階段特殊群體學生都能享受高質量、高水平的義務教育。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有關文件精神,按照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推進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和諧,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工作目標
緊緊依托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力量,切實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維護好中小學生特殊群體的合法權益。調動一切教育資源,全面關愛家庭經濟困難的貧困生、學習有困難的學困生和父母外出經商、務工的留守學生,努力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確保各類學生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幫扶機制,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和科學考核評估辦法。各校要成立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具體工作計劃,把推進幫扶工作作為學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到工作目標體系之中,定期對教師進行考評,作為獎優罰劣的重要依據,使學校成為關愛特殊群體學生,促進特殊群體學生健康成長的主陣地。二是建立健全保障流動人口適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機制。按照有關文件精神,符合就讀要求的流動人口適齡子女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到指定中小學就讀,享受與本地學生同等待遇,在收費、評優獎勵、入隊入團、升學考試、困難補助及課外教育活動等方面與本地學生一視同仁。三是建立校內教師與留守學生結對幫扶制度。各校要摸清留守學生的數量,了解留守學生的家庭情況,建立留守學生檔案。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對家庭困難的留守學生進行“一對一”資助幫扶,為每個留守學生確定一名教師負責幫扶。對學習較吃力的留守學生,教師要耐心細致地輔導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對于家庭困難的留守學生,學校要積極為他們申請救助,緩解他們經濟上的壓力。幫扶教師每周要同幫扶對象進行一次交心談心、每月進行一次家訪,及時反饋他們在校期間的情況,會同監護人一起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四是建立校外義務輔導員隊伍和“家長”隊伍。各校要從老黨員、老教師、老干部、老戰士、老模范中聘請一批校外義務輔導員,廣泛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艱苦奮斗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與學校共同做好學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導。倡導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鎮村干部、有幫扶能力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做留守學生“家長”。在“家長”中推行“五個一”活動,即每周與學生聯系交流、輔導作業一次;每月與學生父母、任課教師、托管人聯系一次;每兩月到學生家中走訪一次;每學期初制定一份幫扶計劃書;每學期末撰寫一份幫扶工作總結或教育經驗文章。五是建立保障學生安全工作責任制和應急機制。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實行安全工作責任制,制定安全工作預案,及時妥善處理安全事故和突發事件。學生在校期間遇到突發事件,要及時告知家長或委托監護人。要層層簽訂學校安全工作責任書,明確責任,確保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六是建立心理健康綠色通道。各校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網絡、“心理咨詢室”等方式,積極開通親情電話或電子信箱,建立溝通心靈的綠色通道,給學生以心理咨詢和輔導。對留守學生、貧困生和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要加強對特殊群體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指導和訓練,并結合實際開展德育實踐,增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通過定期舉行文藝、體育、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使特殊群體學生都能在歡樂和睦、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二)完善幫扶教育網絡,形成群策群力關愛合力。一是加強與學生父母或監護人交流與溝通。各校要建立親情電話,向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公布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聯系電話。要通過書信、電話、網絡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定期聯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和育人方式,共同關注學生生活、學習情況和心理、生理狀況,引導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二是加強家長或監護人的教育培訓。各校要切實辦好家長學校,著力提高家長或監護人對自身責任的認識,加強督促監護人在受托期間,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充分利用家長學校等育人陣地,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座談會等途徑,加強對家長或其監護人的教育和培訓,向他們傳授科學的育子觀和教育方法,轉變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三是加強同社區、村組和家庭的合作。各校要主動與文化、工商、婦聯等部門聯系,調動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努力形成政府、社區(村)、學校、家庭四級聯動的教育網絡,營造濃厚關愛氛圍和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重視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長采取多種形式與學生交流、溝通,多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體會到父愛母愛。四是加強“關愛女孩行動”工作。各校要認真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形成關愛女孩的濃厚氛圍,真正形成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長的機制。利用家長學校在廣大教師和家長中宣傳人口理論政策和男女平等觀念。利用健康教育課對學生進行人口理論及青春期教育。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為貧困女孩爭取愛心捐助,保證義務教育階段女孩入學率達100%,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女孩不因貧困等原因失學。
(三)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努力營造良好育人環境。一是加強寄宿制中小學的建設與管理。進一步加強投入,改善農村寄宿制中小學辦學條件,不斷提升管理水平。要讓學生吃上可口飯菜,喝上干凈的開水,坐進安全的教室,用上標準的桌凳,睡上舒適的床鋪。要為學生配備好生活指導教師,重視對學生的保育工作,對保育工作人員要統一進行心理、護理、營養配餐、行為養成教育等方面知識的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讓學生得到應有的教育、照顧與關愛。二是加強對貧困生的資助工作。各校要切實做好貧困生特別是貧困留守學生的就讀保障工作,繼續落實國家“兩免一補”政策,保證他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要多方爭取各類扶助資金,幫助貧困留守學生完成學業。三是加強對學習有困難的學困生的關愛。各校要關注每一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發展,教師要對學困生不歧視多厚愛,做到表揚鼓勵優先、關心幫助優先、作業批改和學習輔導優先、家訪優先、參加文體活動優先,使每一名同學都能體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四是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各校要配合公安、文化、工商等有關部門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治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