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信念模式對白血病患者自我護理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健康信念模式的護理干預對白血病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影響。方法將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的90例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并采取健康信念模式主導的干預以及常規護理干預,比較2組治療后的自我護理能力、不良心理狀態、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各維度評分以及總分均顯著的下降,并且觀察組的各項得分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干預后,2組的SAS和SDS評分均有顯著的降低,并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白血病患者的遵醫囑服藥、規范治療以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的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健康信念模式干預可以顯著提高白血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改善不良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遵醫行為。
關鍵詞:
健康信念模式;白血病;自我護理能力
白血病是一種可能發生于各個年齡段的危害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其發病原因及其復雜并且尚未明確[1]。目前,對于白血病的治療通常是以化療為主,大劑量的化療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大,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化療也會對人體中的正常細胞長生抑制和殺傷作用,導致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出現骨髓抑制,嚴重影響白血病患者的身心健康[2]。合理完善的護理與改善白血病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關系[3]。自我護理能力,也就是患者本身的護理能力在白血病的護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自我護理能力能有效減輕化療引起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自我護理能力越高的白血病患者的預后效果越理想[4]。而實際上大部分的白血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都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本研究利用健康信念模式對白血病患者進行了健康教育,分析了其對白血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以及心理狀態的影響,具體結果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共有90例白血病患者在本院血液科進行治療,將其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中對白血病的診斷標準[5],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訂書面的知情同意書后,將患者隨機分成了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25~77歲,平均(52.71±7.32)歲,病程5~21個月,平均(7.72±3.28)個月;對照組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34~79歲,平均(53.13±8.72)歲,病程3~20個月,平均(8.13±3.07)個月。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病情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的白血病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即采用床旁宣教的方式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白血病的基本知識,包括發病原因、治療手段、化療不良反應以及預后效果等。其次囑咐其飲食注意事項,并進行常規的心理健康教育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行以健康信念模式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健康信念進行評估。在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包括患者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認識情況、家屬對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以及關心情況;對患者已有的健康行為進行評估,而對不良的健康行為指出并說明其危害性,改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認知,提高其認知信念。②根據評估的結果,制定相應的將健康教育流程以及功能鍛煉措施,包括定期舉辦白血病知識講座,每隔一段時間舉辦此次家屬與患者的講座,使患者以及家屬充分意識到合理的生活起居、用藥、飲食以及化療期間不良反應處理的重要性,并對其進行指導。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全面提高患者健康行為信念。③邀請一些預后效果顯著的白血病患者向患者介紹自己戰勝疾病的過程,使患者更進一步的意識到健康行為在促進病情恢復中的重要意義,然后對這些典型的病例進行正面的點評來促進患者對治療以及護理過程的依從性。所有患者在半年后進行隨訪。
1.3評價指標
①利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對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護能力進行評價,該量表一共包括了自我護理技能、自護責任感、自我概念以及健康知識水平四個方面的測試,共包含了43個條目,總分172分,分數越高則表明患者的自護能力越強。②評價并比較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de,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是焦慮、抑郁兩種不良心理狀態的主觀反映,每個量表分別有20個評分項目,每個問題按照0分、1分、2分、3分以及4分進行評分。③觀察2組患者干預后的遵醫行為以及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數據處理的軟件SPSS18.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頻率表示,并分別進行t檢驗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3.1自我護理能力是一種通過后天學習形成的能夠滿足自身需求,保證正常生命存在的,并與外界環境以及個體身心狀況有密切關系的能力。自我護理干預在近幾年已經成為白血病化療治療體系中的一種重要的手段。臨床發現,白血病病情的發展以及化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與患者自身的健康行為具有密切的關系,不良的健康行為會促進病情發展,提高化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影響預后效果;反之,良好的健康行為則會促進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形成,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6]。而健康信念模式通過社會心理學對人們的健康相關行為進行了分析,是目前常用的用于指導不良健康行為預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理論,確保人們更容易的接受對自身不良行為的勸導。研究發現,健康信念模式為主導的護理干預在改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以及不良心理狀態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7]。
3.2本研究對45例白血病患者采取了以健康信念模式的護理干預,在該過程中,對患者進行了系統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了白血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說明治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并發癥以及解決方法,認識到良好的健康行為對減少化療并發癥以及改善預后的意義,并重視對患者的心理疏導,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護理的主動性以及依從性。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護理干預后,進行健康信念主導護理干預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總分以及4個維度分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充分表明了健康信念護理模式有效的改善了白血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其次,本研究結果也顯示,進行健康信念主導護理干預明顯的降低了患者的SAS以及SDS評分,改善了不良的心理狀態。人類行為形式受到生物、心理、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人們在認知、態度、信念及行為間并不能完全協調,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情緒。
3.3健康信念理論認為信念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患者接受并采納對自身健康有利的健康行為,首先健康信念模式克服了傳統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對影響人類健康的行為進行了分析,幫助患者樹立了客服困難、戰勝疾病的信心,改善了不良情緒;其次護理人員通過一些具體的數據讓患者感到了采納健康行為的好處,同時針對患者認知誤區進行了重點宣教、重點指導,并及時將信息反饋給患者,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患者采納正確的健康行為,努力避免不良行為,在治療以及護理中也會具有更好的依從性[9]。本研究發現,進行健康信念模式干預的白血病患者具有比對照組更高的遵醫行為比例。健康信念模式護理干預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指導患者利用正確的以及科學的態度對待疾病和生活,促使患者改掉自身不良的健康行為,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生,改善了預后;其次,健康信念模式幫助患者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樹立了戰勝疾病信心以及信念,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10]。
3小結
采取健康信念模式干預可以顯著提高白血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改善不良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以及遵醫行為,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中進行大力推廣的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吳克復,鄭國光,馬小彤,等.白血病的克隆性演化[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5,23(1):1~5.
[2]朱麗,馮蓉蓉,陶媛,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家屬心理狀況調查及心理護理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12:126~127.
[3]鮑莉莉,張琳敏,徐曉敏,等.健康信念模式對白血病患者化療患者自護能力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2):63~66.
[4]朱桂琴,郭素萍,馮國琴.護理程序在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09,6(33):159~160.
[5]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68~170.
[6]徐琳潔.急性白血病患者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健康知識、心理狀況及滿意度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4,13(4):27~29.
[7]王燕玲.不同健康教育方案對白血病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影響的對比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8):1143~1145.
[8]曹小紅,楊紅梅,范甜,等.急性白血病患兒醫院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5,4:109~110.
[9]李曼帝,倪敏,胡麗麗,等.賦能式健康教育對白血病患者照顧者焦慮、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9):72~77.
[10]闞庭,張靜.健康信念模式和理性計劃行為理論在健康行為領域的綜合應用[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5,24(3):284~288.
作者:陳慧 單位:河南省鄭州市人民醫院血液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