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導的效益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結果
1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3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見表1。
2兒科護理理論考核成績比較考核總分100分,對照組理論考試成績為(83.42±4.46)分,實驗組為(86.13±4.7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72,P=0.01)。
3兒科護理技術操作考核成績比較見表2,考核總分20分。
討論
以問題為先導,加上小組合作學習的啟發式教學模式,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中心環節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隨著醫學的深入發展,護理學逐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現代護理觀念和整體護理實踐都要求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具備獨立判斷、決策和執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護理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建立創新性臨床思維模式,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課題。
1啟發式小組學習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實驗組學生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到,啟發式教學、小組學習模式使習慣了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學生獲得了新的學習體驗,絕大部分學生表示喜歡這種學習模式(83.9%),并且90.3%的學生認為此種學習模式有效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同時80.0%以上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及課堂學習效率。
傳統灌輸式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內在需求、興趣等,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其學習動力很難被激發。本研究對象為護理本科3年級學生,經過將近3年枯燥的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后,學生已經厭倦了傳統的教學形式,他們更希望臨床專業課能夠傳授一種新的思維和方法。啟發式小組學習模式滿足了學生的這種需求,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真正參與了整個教學過程。
沿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深問題這一線路由問題學習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小組合作既加強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其學習興趣。自主學習不等同于自學,有效的協作可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通過自己的學習獲取新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成就感,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果。
2啟發式小組學習模式提高了學生理論及護理操作水平由表2、3可見,啟發式小組學習模式確實提高了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并在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考核中得分高于對照組,這得益于小組學習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加強了學習效果,改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小組成員在保證自己學習的同時,還要關心同伴的學習情況,并按照制訂的小組學習計劃進行相互間的考評,這期間每個人都進行著學習者、輔導者、評判者的角色轉換。
這種情況在各項技術操作練習中表現尤為顯著,小組式學習模式中,操作的練習以團體為單位,利于思維轉換,互相監督,加強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及經驗交流,更好的注重操作細節,從而提高護理操作能力。同時,通過比較啟發,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病案與理論聯系起來,讓學生用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興趣,在討論時,學生能發現技能操作中的一些薄弱環節并及時補救,這樣能讓學生對一些含糊不清的知識技能點有一個明確、肯定的認識和掌握。這種啟發式小組學習的模式使學生的護理理論和護理操作技能均得到提高。
3啟發式小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護理臨床工作不是簡單機械的護理程序,需要護理人員的集體參與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護士必須相互依賴,相互支撐,以團隊的工作形式,在團隊精神的激勵下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個人和組織的成功。對實驗組學生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到,啟發式小組學習模式提高了團隊合作、人際交流能力,并對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一定的幫助,這種能力的提高對今后的臨床工作是不無裨益的,可以讓學生更早地認識現實臨床工作環境,有助于學生明確自身將來的定位,同時加強了學生的基本素質,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實際的護理工作。
本研究結果表明,啟發式小組學習模式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運用是行之有效的,因為學習自主性的養成,能動性的發揮與學習方法的獲得,是現代人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造就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進而探索人類與自身持續發展的基礎、動力和源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師的主導下,通過啟發式教學,啟迪學生思維,并以小組學習的模式,培養學生主動、獨立獲取知識、技能的能力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護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現代護理人才所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在本科護理教學中大力倡導啟發式小組學習模式,是培養創新型護理人才的必然選擇。
作者:黃娟娟李紅贊單位:廣東醫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