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科護理課堂教學環節設計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導入新課,應該符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從實際出發,形式可多種多樣。
1.1由情景導入
例如在學習生長發育、小兒營養與喂養、兒童保健內容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情景,通過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來導入新課。如:6個月的琦琦,體重7kg,身高65cm,剛開始出牙,能發單音,能辨別生人與熟人,可伸手取物,能獨坐片刻。媽媽問:我的女兒發育是否正常?如何正確評價小兒的生長發育?此情景在學習小兒營養與喂養、兒童保健內容時可以延用。如:怎樣合理喂養才能促進琦琦的生長發育?請你指導琦琦的母親實施合理的喂養。琦琦現在應該打什么預防針?預防什么病?請你指導琦琦的母親進行正確的預防接種。
1.2由問題導入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例如在學習正常足月新生兒、早產兒特點及護理時,采用幻燈切入正常新生兒和早產兒圖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1.3由多媒體演示導入
例如學習驚厥患兒的護理時,利用癲癇患兒突然發病倒地全身抽搐、牙關緊閉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4由案例導入
例如在學習嬰幼兒腹瀉、小兒肺炎、先天性心臟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營養性貧血、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征、化膿性腦膜炎等疾病患兒的護理時,根據教學目的設計典型案例導學。教無定法,但導必有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來選擇導入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靈活設計、巧妙運用,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課堂應用
2.1教學設計
首先教師通過情景、問題、案例等方法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預習成果展示,學生點評;最后對學生的成果進行點評,并且對重難點進行歸納總結,以PPT等形式展示給學生。如學習腹瀉患兒脫水的判斷時,可以用視頻、動畫、CAI課件展示病例,使學生對脫水程度和脫水性質有感性認識。
2.2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采用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問題探討法等教學方法,并且可以把這些教學方法融合在一起應用。如學習疾病的護理評估時,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情景,討論如何對“患兒”進行護理評估?讓學生模擬接診展示討論結果;學習疾病的護理診斷、護理措施時,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典型案例,整個學習過程以典型案例為主線,用臨床表現反推病因及發病機制,根據臨床表現推斷出“患兒”的健康問題,擬定護理計劃。學習健康教育時,討論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指導的內容有哪些,通過角色扮演展示結果。
2.3評價
評價是課堂教學設計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樂于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在愉快又適度的緊張氛圍中探究,最后帶著新的、更高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
三、總結拓展
課堂應該是讓學生“帶著問號來,帶著問號走”。好的課堂總結,既能使教學內容得到升華,也能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拓展新的道路。
3.1課堂總結的意義
總結在于對所講授的知識加以整理、歸納、提煉、升華,深化概念,反饋信息,去粗存精,活躍思維,為后續教學服務。
3.2總結拓展的方法
先讓學生自己對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進行總結,教師再引導學生順著自己的思維走,在本次課即將結束時,設置問題,將教學內容拓展延伸到課外。綜上所述,做好課堂教學的設計是為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孫玉鳳單位:焦作市衛生醫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