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兒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藥性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兒科常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方法選取我院兒科收治的確診呼吸道感染患兒300例作為研究對象,收集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標本進行培養(yǎng),分析常見病原菌的耐藥性。結(jié)果經(jīng)過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有101例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標本呈陽性,陽性率為33.36%;通過檢驗發(fā)現(xiàn)有71株為革蘭陰性桿菌,有30株為革蘭陽性球菌。藥敏試驗發(fā)現(xiàn),革蘭陰性桿菌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敏感性較高,對頭孢呋辛和氨芐西林的耐藥性較高;革蘭陽性球菌對替考拉寧和萬古霉素的敏感性較高,對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的耐藥性較高。結(jié)論在對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治療時,應根據(jù)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藥性選擇合理的抗生素,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及減輕患兒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
【關鍵詞】兒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藥性
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若患兒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對其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臨床上常采用抗生素對患兒進行治療,隨著醫(yī)學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抗生素的種類越來越多,濫用抗生素導致病原菌的耐藥性增高,從而影響到治療效果,并給患兒的家庭帶來較高的經(jīng)濟負擔[1,2]。本文對兒科常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藥性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兒科收治的確診呼吸道感染患兒300例,患兒年齡在1個月~14歲,平均年齡(6.32±5.12)歲;男女比例為1.5∶1。
1.2研究方法
采集患兒呼吸道分泌物標本,用無菌生理鹽水對患兒的口腔進行清潔,選取一次性吸痰管負壓吸取呼吸道分泌物標本,用蘇木素-伊紅對標本進行染色后,將標本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參照Banlett標準,若觀察到標本的鱗狀上皮細胞<10個/低倍視野,中性白細胞>10~25個/低倍視野則為合格標本。標本培養(yǎng):采集結(jié)束后,將合格的標本分別接種于血瓊脂培養(yǎng)皿、巧克力培養(yǎng)皿和麥康凱培養(yǎng)基并放置在5%CO2的培養(yǎng)箱進行培養(yǎng),溫度控制在35℃,培養(yǎng)時間在18h~24h,觀察有無致病菌生長。標本鑒定: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3]對標本中可疑菌株進行純化分離,用ATBExpression鑒定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對分離出來的菌株進行種類鑒定。標本藥敏試驗:按照K-B法對標本進行藥物藥敏試驗,定期選取標準菌株對藥敏試驗進行質(zhì)控。質(zhì)控菌株為流感嗜血菌ATCC2285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0、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試驗結(jié)果判定標準:參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委員會制定的標準[4]判定藥物的敏感性。
2結(jié)果
2.1病原菌分布
通過對患兒呼吸道分泌物標本進行培養(yǎng)鑒定發(fā)現(xiàn)有101例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標本呈陽性,陽性率為33.36%。有71株為革蘭陰性桿菌,其中有12株鮑氏不動桿菌,23株銅綠假單胞菌,15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大腸埃希菌,7株副流感嗜血菌,8株其他。有30株為革蘭陽性球菌,其中有1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6株表面葡萄球菌,5株肺炎鏈球菌,3株腸球菌屬,4株溶血葡萄球菌,2株其他。
2.2藥敏結(jié)果
通過藥敏試驗發(fā)現(xiàn),革蘭陰性桿菌中的鮑氏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性比例均為0,敏感性較高;對頭孢呋辛的耐藥性比例分別為83.33%,95.65%,53.33%,對氨芐西林耐藥性比例分別為75.00%,91.30%,60.00%;由此看出革蘭陰性桿菌對頭孢呋辛和氨芐西林的耐藥性較高。革蘭陽性球菌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對替考拉寧和萬古霉素的耐藥性比例均為0,敏感性較高;對青霉素G的耐藥性比例分別為50.00%,66.67%,60.00%,對苯唑西林耐藥性比例分別為90.00%,83.33%,80.00%;由此看出革蘭陰性球菌對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的耐藥性較高。
3討論
通過對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病原菌檢測和藥敏試驗,選取相應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可避免出現(xiàn)抗生素濫用對患兒治療效果造成影響,提高治療效率[5]。針對革蘭陰性桿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患兒選擇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進行治療,這兩種藥物對該菌種的敏感性較高。針對革蘭陽性球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患兒作者簡介:王衡,男,本科,主治醫(yī)師。選擇替考拉寧和萬古霉素進行治療,這兩種藥物對該菌種的敏感性較高。此外選擇適合的抗生素對患兒進行治療,可通過提高治療效果來降低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
參考文獻
[1]劉智勇.兒科患兒醫(yī)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研究[J].母嬰世界,2015,15(19):63.
[2]江楊華,歐陽曉玲,熊勁芝,等.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藥性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4):429-431、446.
[3]符詒慧,郭紅荔,黃奕江,等.醫(yī)院獲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5):3405-3407.
[4]楊雙麗,汪紅玲,俞梅,等.患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臨床調(diào)查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6):3805-3807.
[5]柯耀棋,李向陽,楊帥,等.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6):3806-3808.
作者:王衡1;何會學2;胡波3 單位:1瑞昌市人民醫(yī)院,2瑞昌市婦幼保健院,3瑞昌市湓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