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胃癌根治術的腹腔鏡應用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結果
本組32例,其中行根治性遠端胃切除25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5例,根治性全胃切除2例。均實行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式。手術時間160~210min,術中出血量120~210ml。術后病理:切緣均未見癌細胞。本組平均清除淋巴結19~23枚,第一站淋巴結陽性率為58.6%,第二站淋巴結陽性率為29.1%。32例術后均恢復良好,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均順利出院。
2討論
腹腔鏡技術應用于胃癌治療在我國近幾年得以迅速發(fā)展。腹腔鏡技術的微創(chuàng)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但其手術方式、手術難點及學習曲線是其臨床推廣的關鍵。
2.1手術方式大多數人認為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是根治早期胃癌及部分進展期胃癌安全可行的手術方式。在手術治療原則上,同傳統(tǒng)開腹手術一樣。黏膜內癌直徑超過2cm的,以及侵犯黏膜下層的無淋巴結轉移胃癌可行D1切除。處于Ⅰb期、Ⅱ期及部分Ⅲ期病例應進行D2切除。在亞洲有許多報道:對進展期胃癌的患者成功行腹腔鏡胃大部切除手術加D2淋巴結清掃術,改善了短期和長期療效。
2.2手術難點①淋巴結清掃:腹腔淋巴結清掃是限制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開展的最大因素,也是手術非常大的難點。腹腔鏡下手術更精細地顯示小的脈管、神經、血管及筋膜等結構,因此腹腔鏡下淋巴結清掃較開腹手術更精細,更準確。目前國內外文獻均證實腹腔鏡下的手術完全可達到與開腹手術一樣的淋巴結清掃范圍,清掃數目,并且并發(fā)癥少、出血少、效果好。②消化道重建: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消化道重建方式包括BillrothI式、BillrothⅡ式、食管胃吻合及Rouxen-Y吻合。根據腹腔鏡下吻合途徑及技術方法,又分為完全腹腔鏡下消化道重建、腹腔鏡輔助下消化道重建。完全腹腔鏡下消化道重建分多采用三角吻合法,技術要求較高,費用高。腹腔鏡輔助下消化道重建是通過腹壁開放小切口于體外完成消化道重建或在小切口輔助下置入吻合器吻合,大大降低手術難度、縮短手術時間、減少了費用,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效果明顯的手術途徑,更適合我國國情及在基層醫(yī)院開展。本組患者均采取此類術式完成消化道吻合,手術完畢再次行腹腔鏡探查腹腔,發(fā)揮探查優(yōu)勢。③學習曲線:我國胃癌患者大多數為進展期,需行D2淋巴結清掃,手術難度較大。因此,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學習曲線會比較長,李國新等的總結是,掌握腹腔鏡下的解剖結構及解剖路徑,循序漸進,建立固定的手術團隊,相互間的配合更默契,確保手術安全,并縮短學習曲線。孫少川等[2]進一步總結出胃腸外科的腹腔鏡學習曲線,即闌尾炎-結直腸癌-胃癌。
2.3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技術可行性及安全性在腹腔鏡下可完成D2淋巴結清掃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報道關注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手術安全性。如Huscher等所進行的腹腔鏡與開腹次全胃癌根治術治療遠端胃癌的前瞻性對比研究中,入選的59例患者中78.0%為進展期胃癌,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輔助遠端胃癌根治術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手術死亡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國內外其他中心的報道也有類似發(fā)現,證實了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技術可行性與安全性。綜上所述,腹腔鏡下胃癌根治性手術目前存在著爭議,但其微創(chuàng)優(yōu)勢已越來越明顯。相信隨著操作器械的更新和完善以及操作經驗的不斷積累及手術技術的不斷成熟,腹腔鏡下胃癌根治性手術必將為大多數外科醫(yī)生所接受,成為胃癌手術治療的首選,為更多的患者帶來益處。
作者:潘文君李森陳兵單位: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