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固定架在創傷骨科四肢骨折中的療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試探索使用外固定架在治療創傷骨折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具體臨床治療效果和由此總結出的臨床經驗。方法:從本院自2012年6月—2016年8月所接診的相關病癥患者中選取200名患有創傷骨科四肢骨折的患者作為抽樣對象,將患者分為人數相等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的100名患者使用外固定架治療法進行治療,對照組100名患者使用內固定治療法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各項數據,比如手術時間、具體出血量、相關并發癥等進行嚴格記錄比較,總結實驗所得出的經驗。結果: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在(21.52±3.61)分鐘,手術中患者的出血量大約為(273.61±27.56)毫升,患者切口長度(1.49±0.57)厘米,患者傷口愈合時間為(22.63±3.49)天,發生并發癥的概率大致為21.95%,各項數據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外固定架治療法在對四肢骨折患者治療時,比傳統治療方法具有顯著優勢,可以非常有效的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到健康體征,應該在臨床上得到大力推行。
【關鍵詞】四肢骨折;外固定架治療;并發癥
外固定架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創傷骨科治療方法,具有創傷面積小、術后愈合時間短以及并發癥發病幾率小等特點,越來越廣泛的在臨床上得到推廣。對于創傷不致命的骨骼創傷患者來說,這種方法可以更加高速、快捷且有效的對患者受傷部位進行處理,為患者恢復健康贏得寶貴的時間。傳統的內固定療法通常采用金屬螺釘以及骨板等物質直接在斷骨內部進行連接,非常容易引起患處的二次感染,從而加重患者病情,甚至會危機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治療方法的選擇可以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健康與否。該研究從該院自2012年6月—2016年8月所接診的相關病癥患者中選取200名患有創傷骨科四肢骨折的患者作為抽樣對象,對兩組數據進行了非常詳細的對比分析,對兩種治療方法的具體療效進行了精準探討,具體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該院自2012年6月—2016年8月所接診的相關病癥患者中選取200名患有創傷骨科四肢骨折的患者作為抽樣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17名,女性患者83人,患者年齡處于24~57歲的區間內,平均年齡(33.45±11.58)歲。患者導致病患的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操作機械失誤致傷43人,高空作業跌落致傷56人,交通事故致傷89人,其他以外事故導致的患者為11人。患者所患病情類型如下,上肢骨折患者87人,其中上肢骨折的患者中包括34例前臂骨折以及53名肱骨骨折患者;下肢骨折的患者一共113人,包括54名脛腓骨骨折的患者以及59名股骨骨折的患者。開放性骨折患者一共23名,閉合性骨折患者工177名。將患者按人數分為人數相等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的100名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療法進行治療,對照組的100名患者進行內固定架療法進行治療。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實驗前均被告知具體實驗流程,且尤其本人或者家屬簽訂知情確認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接受治療的200名患者在入院的時候都要預先進行止血清創、生活指標觀察等基本護理。在這個基礎上,再對兩組患者進行分別治療,對照組的患者用內固定療法進行常規復位治療,具體方法和步驟按照該院對待該類病人正規流程進行施治。實驗組患者使用外固定架治療法合進行治療。具體操作的時候,為患者裝置外部固定裝置,并且使患者保持仰臥的姿勢為宜,手術前對患者使用儀器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適當牽引,同時對患者患處進行局部麻醉。使用X光設備對患者骨折部位進行透視,在此基礎上在適當部位大蝦固定螺釘,直到患者骨折部位復位后再進行進一步手術治療。手術完成后,為患者安裝外固定支架,并對加壓桿的壓力進行適當調節,最后對開刀部位進行消毒于縫合,手術后醫院還要定期由護理人員使用X光對患者患處進行檢查。外固定手術要求較高,通常在手術前要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全方位的診療評估;手術后患者還要轉入重癥監護病房進行觀察,以保證患者體征的正常以及避免相關并發癥的產生,情況穩定后,可轉入一般病房進行康復。
1.3評估標準
在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評估時,參照臨床顧客愈合標準進行評分,可以將患者的康復情況分為四個等級:優: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沒有任何畸形癥狀,且患處沒有感染的狀況,在8周內患者傷口愈合,3個月內骨折處愈合,患者骨折部位功能完全恢復到健康狀態。良:患者的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沒有畸形現象發生,但是手術部位有輕微的感染現象,傷口愈合時間小于12周,骨性愈合時間在6個月內完成,骨折部位功能基本恢復,活動差處10度到30度之間。中:患者手術后肢體較原先有縮短,縮短幅度處于1厘米以內,沒有畸形現象,但是骨折部位愈合時間較長,皮膚有感染現象發生,傷口愈合時間小于等于6個月,骨性愈合時間小于等于9個月,骨折部位功能部分受限,活動差處于30度到60度之間。差:肢體較手術前有縮短,縮短幅度大于1厘米小于2厘米,骨折部位功能嚴重制約,傷口感染也非常嚴重,9個多月時間骨折部位尚未愈合,病人手術恢復后無法正常生活工作。
2結果
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各項數據進行了分析,從數據對比上得出以下發現,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時間普遍維持在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在(21.52±3.61)分鐘,手術中患者的出血量大約為(273.61±27.56)毫升,患者切口長度(1.49±0.57)厘米,患者傷口愈合時間為(22.63±3.49)天,發生并發癥的概率大致為21.95%,各項數據都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從兩組的具體臨床療效來看,實驗組的總優良率可以達到91%,而對照組的總優良率只有63.52%,明顯小與實驗組;從并發癥的發生概率上來看,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0%,而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達到了42%,也要明顯高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骨科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選擇最優的固定方式可以使得患者患處肢體四周的軟組織不被上海,這樣可以有助于患處血液的正常供應,從而盡快使患者病情得到恢復,而且對患者患處恢復正常身體技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隨著外固定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在現代骨科治療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經取得了卓爾不凡的效果。從具體效果上來看,外固定架可以使得患者骨折部位得到有效固定,而且起到了一定的矯正作用,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發生偏移,而且還可以有效、快速的為患者患處進行止血,降低了相關并發癥發生的概率,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大大減少了患者從接受治療到康復的時間。從另一方面來看,外固定療法較普通內固定療法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可調控性,不僅具有極高的機體相容性而且為后續的用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內固定療法直接將人造物植入患者體內,非常容易發生感染,在手術治療的時候,還需要花去大量的時間來剝離患處軟組織,又提高了二次創傷的發生率,而手術時間的延長勢必使得患者出血量的加大,延長了患者傷口的愈合時間。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外部固定療法并不是萬能的,在骨骼復位方面并不如內部固定效果好。所以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方案安排時,應該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區別對待,在骨科手術時,一中良好的治療方法應該符合以下要求。首先,對患者的患處周圍軟組織要盡量減少傷害,這樣做是為了減少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從而減少手術后患者傷口的愈合時間。其次,在手術過程中要盡量消除手術步驟中的旋轉操作,這樣可以使得患者受創部位保證相對的固定,減少傷口愈合時間。再次,一切手術以恢復患者術后的身體功能恢復為準,在不影響患者術后正常生活的前提下,選取合適的治療方案。對患者骨骼部位做到盡量恢復,若做不到完全恢復,選取移位較少的方案,盡量做到骨折部位的矯正。
最后在對本次對比實驗進行總結性分析,實驗組全部采取了外固定療法進行手術,手術時間和患者出血量、手術開口面積以及術后愈合時間等數據都明顯優于參照組,可以預見,外固定療法的確適合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復治療。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創傷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外部固定療法具有快捷、穩定而且效率頗高等優勢,能夠極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受到的病痛和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極大縮短了患者的康復時間,不僅可以在急救治療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在臨床治療時也有其用武之地,應該得到我們的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紹輝,孫凱.交鎖髓內釘與外固定架治療四肢骨折患者的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4(4):449-450.
[2]加爾恒•阿德力汗.鎖定加壓鋼板在治療四肢骨折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9):125-126.
作者:林昊;任紅革(通訊作者) 單位:延邊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