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學法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觀察骨科臨床本科實習生帶教應用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效果及滿意度。方法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接收的98例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按教學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49例。對照組行傳統教學法,觀察組行案例教學法,比較兩組臨床實習效果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理論知識、臨床操作評分分別為(91.14±4.15)分、(89.17±2.47)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案分析能力總分(90.47±10.21)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教學滿意度為93.88%,高于對照組的79.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骨科臨床本科實習生帶教應用案例教學法能有效提升實習效果,增強病案分析能力,提高教學滿意度。
【關鍵詞】骨科;臨床帶教;案例教學法;傳統教學法;教學滿意度
骨科作為醫學專業學科之一,以研究骨骼肌肉系統的生理、病理、解剖為主,通過藥物、手術、物理的方法,以維持該系統正常形態、功能的發展,并幫助該系統疾病的治療[1]。就初入臨床實習的醫學生而言,由于骨結構、神經系統分布的復雜性,知識抽象、復雜,難以記憶、理解,且專業性極強,加上其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實踐經驗,故臨床實習效果欠佳[2]。因此,如何提升骨科臨床實習生的帶教效果,是臨床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由于骨科專業的分支細、內容多、操作重、發展快,傳統教學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的帶教模式無法適應該學科發展,故效果一般。近年來,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在臨床骨科實習帶教中應用廣泛,且效果受到肯定。為此,我院以接收的98例骨科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LBL教學與CBL教學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骨科接收的98例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實習生均為骨科專業在讀本科學生,帶教老師均為3年以上臨床經驗,均自愿參與臨床實習及帶教,并簽訂研究同意書;排除標準:無法參與考核、中途退出等實習生。按教學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49例,男女比例34∶15,年齡24~36歲,平均(27.41±2.21)歲;對照組49例,男女比例30∶19,年齡21~39歲,平均(26.47±3.01)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實施4周臨床實習帶教,由同一組骨科教師負責。對照組帶教實施LBL教學法: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先為實習生介紹骨科常見的疾病及相關知識,并配合教學錄像講解知識點,再選定幾個典型的病例患者,在課堂進行實際教學,介紹如何詢問病史、專科查體、閱讀影像學資料及臨床診斷、治療方案擬定等,授課后總結教學,布置作業。觀察組帶教實施CBL教學法:(1)選擇、設計案例。在授課前,帶教老師針對院內實際骨科患者篩選幾例典型骨科病例,例如: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膝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搜集4種病例患者的資料,每周研究1個病例。以股骨頭壞死為例,帶教老師利用案例引出股骨頭壞死,向實習生提出病因、機制、診斷、治療、預后等方面的問題,要求實習生記錄問題,安排合適時間,帶領實習生進行臨床見習,實習生在床旁觀摩帶教老師如何查房,做好筆記,課后查閱資料。(2)分析討論。帶教老師組織實習生結合查閱的資料分組討論上節課提出的問題,就各項問題答案,逐條整理列出,安排小組代表回答。(3)歸納評析。帶教老師針對各小組的回答逐一評析,指出正確、錯誤之處,并解釋錯誤原因,給出正確補充,隨后合理歸納各小組答案,給出系統化的答案。(4)作業考核。帶教老師圍繞本周案例布置作業考核,主要包括理論知識、診斷與治療操作、病案分析等。
1.3評價標準
[3-5]根據我院設計的骨科實習問卷測評表評價兩組臨床實習效果,從理論知識、臨床操作兩項成績評價,每項100分,分數高,則實習效果優異。參照我院設計的臨床思維考核測評表評定兩組病案分析能力,從分析、判斷、邏輯、問題解決4個方面評價,各項目25分,總分100分,分數高,病案分析能力強。按照我院制定的教學評價表評估兩組實習生的對教學滿意度,從教學態度、知識拓展、操作能力等方面評價,總分100分,分為滿意(≥90分)、一般(60~89分)、不滿意(≤59分),總滿意度=(滿意+一般)/總數×100%。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實習
效果觀察組的理論知識、臨床操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病案分析
能力觀察組分析、判斷、邏輯、問題解決的能力評分及總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教學滿意度
觀察組教學總滿意度為93.88%,比對照組79.59%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457,P<0.05)。
3討論
臨床實習是培養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此時的醫學實習生已接受3~4年醫學課程教育,掌握了人體的病理生理、解剖發育等基礎知識,可初步了解疾病的病因、機制及治療、預后等,但他們缺乏對疾病的感性認知及實際處理經驗,尤其是針對骨科這種專業性極強的實習生而言,更應注重其臨床實踐能力[6]。在臨床實習帶教中,LBL與CBL均是應用較廣的兩種教學法。由于兩種教學法各具優勢,故臨床對二者的應用存在較大爭議。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針對98例骨科實習生分別采用LBL教學法、CBL教學法進行臨床實習帶教,結果顯示:觀察組理論知識、臨床操作評分均比對照組高,且觀察組病案分析能力總分均比對照組高;這與饒志濤[7]等研究結果相似,提示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骨科臨床本科實習生的臨床實習能力,并強化其分析病案的能力。原因分析:LBL教學法是通過系統化講述教學內容進行施教,對于骨科疾病的發病特點、診斷標準、解剖基礎、手術指征等知識點的講解較為系統化、全面化,實習生跟隨帶教進程,能系統地學習并掌握教學內容,并針對性記憶教學重點;但是,該種教學法促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狀態,欠缺自主思考能力的機會,導致其學習效率低,且實踐運用能力不強。然而,骨科的病種多樣化,且病情復雜,需要實習生具備較強的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CBL教學法是一項理論與實踐互為結合的教學模式,使醫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有機結合臨床案例進行分析、思考。案例的覆蓋面寬廣,并具真實性、典型性、完全性等特征,通過臨床典型案例,能使實習生于短時間內較好的理解骨科疾病特點,有助于理解、應用知識,激發其主動學習意識,樹立正確的臨床診治思維,有利于臨床思維的發展,從而增強問題解決的分析能力[8-9]。帶教老師根據骨科特點、教學目的、實習生知識水平進行案例的選取、設計,從而保證實習生具充足的思考空間;在討論中,帶教老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啟發,并注重討論范圍、節奏、時間的控制,促使實習生自主發現并解決問題,根據事實引出觀點,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主動探究,從而有效提升了骨科實習生的分析、判斷、邏輯能力[10]。同時,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教學總滿意度比對照組79.59%高;進一步說明CBL教學法的效果更佳,能提升骨科實習生對臨床實習教學的滿意程度。考慮為CBL教學法的目的明確,能針對性解決實習生在臨床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幫助提升其理論、操作等成績水平,培養臨床病情分析思維,能滿足實習生學習需求,從而提升滿意度。
綜上所述,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案例教學法在骨科臨床本科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更為顯著,能有效提升實習生的實習水平,促進其病案分析思維的培養,且有效提升帶教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張鑫,王慧,張培楠,等.PBL聯合CBL教學法在五年制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16,17(4):87-90.
[2]樊立宏,劉瑞宇,時志斌,等.基于臨床路徑的PBL教學法在骨科研究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31(3):325-328.
[3]楊彪,趙曉光,王磊,等.臨床教學路徑在骨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醫學研究雜志,2014,43(12):175-177.
[4]陳紅娟,徐建圓.目標教學法培養脊柱外科護理實習生臨床思維的效果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9):124-125.
[5]張娟.PDCA管理應用于脊柱外科實習護生操作教學中對減少護理差錯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8):570-573.
[6]劉丹,王高頻.骨科護理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價值評估[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3):49-50.
[7]饒志濤,俞光榮,李海豐,等.PBL聯合CBL及LBL模式在骨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1):105-106.
[8]高海芳,李璀.淺談骨科護理實習生臨床帶教的方法[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5):82-83.
[9]陳欣.案例導學模式教學法在臨床骨科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6,14(5):555-557.
[10]張娜,胡麗輝,馬琳,等.案例討論教學法在骨科護本見習帶教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0):1204-1206.
作者: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