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透明貼減小壓瘡出現幾率的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壓瘡又稱為壓瘡、壓力性潰瘍,為軀體的重壓與摩擦引起淺表皮膚局限性破損并經久不愈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疾病。骨科患者多為急性損傷,機體產生應激反應,抵抗力下降,神經及內分泌系統失衡成為壓瘡發生的基礎[1],同時,患者須要長期臥床,更易導致壓瘡發生。壓瘡一旦發生,愈合困難,嚴重時造成患者死亡,而且消耗大量的醫藥護理費用,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加重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影響疾病的康復,因此,預防壓瘡發生成為骨科護理重點。我科室在護理壓瘡高危風險患者中使用康惠爾透明貼貼敷于壓瘡好發部位并結合常規護理,經長期觀察分析,證明此方法能有效降低壓瘡發生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Braden評分法是發生壓瘡良好的預測指標[2],該評分法預警分層護理干預,能有效減低臥床患者壓瘡的發生[3],故選用Braden評分法從我科室2009年1月-2011年9月患者中篩選分值在6~11分作為壓瘡高危患者[4]60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41例,年齡22~78歲,住院時間28~70d,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人,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臥床時間、Braden分值等基本方面進行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治療組在壓瘡好發部位(依次為骶尾部、足跟部、坐骨結節)使用透明貼貼敷,透明貼完全覆蓋于皮膚,無損壞時5~7d更換一次,有損壞者隨時進行更換,并進行心理指導,定時翻身拍背、記錄皮膚情況等常規護理,努力做到“六勤”,對照組不使用透明貼進行常規護理,嚴密觀察上述部位皮膚變化。至患者出現壓瘡或壓瘡風險降低到低風險為實驗結束。
1.3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依據美國國家壓瘡建議分度方案(NationalPressureUlcerAdvisoryPanel,NPUAP)[5],治療組發生壓瘡2例,均為2期,對照組壓瘡發生9例,2期7例,3期2例。兩組壓瘡發生率比較見表1。
3討論
3.1重視壓瘡的預防壓瘡為臨床常見并發癥,有數據表明,住院患者的發生率為5.1%~32.1%[6]。而美國Miehan統計,壓瘡在??漆t院中的發生率達23.0%~27.8%,日本住院患者中壓瘡發生率為5.8%[7],我國醫院壓瘡發生率為3%~14%[8]。我國因人口基數大,醫護人員缺乏,患者及家人對壓瘡認識不足等原因,壓瘡發生率不能得到很好控制,全球壓瘡發生率同15年前相比也沒有下降趨勢[9]。壓瘡一旦發生,會加重病情,增加治療費用,提高護理難度,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壓瘡可引起嚴重感染,甚至造成患者死亡。骨科患者中有80%需要臥床,對于高齡及重癥患者臥床時間長,受壓部位受影響時間更長,容易發生壓瘡[10]。壓瘡并非原發病,研究表明壓瘡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如果護理人員能做好各種預防工作,多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提高護理經驗,運用多種有效的護理方法,就能降低其發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復,降低治療費用,也可以減輕護理工作量,在醫護人員不足的現實狀況下,能使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更大作用。壓瘡危害巨大,而積極預防能有效減輕其危害,因此,護理重點應放在如何預防壓瘡發生,而不能聽之任之,到發生壓瘡時才去治療。
3.2常規護理存在局限性引起壓瘡的物理因素主要有:壓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濕,且以壓力為主,其次是摩擦力。在9.3kPa壓力下組織持續受壓2h以上,就能引起不可逆損傷。而皮膚在固定的粗糙面,包括床單、約束帶、定位器等上移動產生的摩擦力和皮膚固定而基底組織移動時產生的剪切力,都容易造成壓瘡[11]。同時,汗液、大小便污染、周圍環境影響、心理因素等都會誘發壓瘡的發生。雖然,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盡力做到“六勤”,即勤觀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但是,壓瘡發生原因眾多,機理復雜,常規護理仍然不能很好避免壓瘡發生。日本學者統計健康人普通一個晚上翻身20~30次,平均每小時翻身1次,而骨科患者因病情造成這種自我保護措施喪失,單純依靠人為干預,遠遠不能很好地降低壓瘡發生?,F代護理對按摩皮膚防止壓瘡發生的認識也在改變,因按摩防治壓瘡方法其弊大于利,在國外已被淘汰[12]。因此,護理工作中用常規護理方法對降低壓瘡發生率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理想,更大的投入人力和物力,雖然可以提高效果,但收效有限,同時,因地區差異、資源不平衡,很難做到投入更多人力到壓瘡護理工作中去。
3.3應用透明貼能有效降低壓瘡發生率康惠爾水膠體透明貼含有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水膠體(高分子聚合體顆粒成分),其性質柔軟,彈性好,體驗感良好,不影響關節肢體活動,使患者感覺舒適,滿意度高,價格適中,能被患者接受。透明貼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其透氣防水,可以防止局部污染,阻隔細菌,形成阻擋外來細菌和感染的屏障。透明貼也能很好的吸收壓力,減少患者皮膚與床單等的摩擦。在活動中,也可以減少皮膚產生剪切力,對預防壓瘡發生有很好的幫助。骨科患者臨床上以骶尾部、足跟部壓瘡最為常見,而骶尾部因沒有足夠肌肉附著,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在平臥、半臥位和活動中受到的壓力和剪切力最大,因此,在我科室中壓瘡多發生于骶尾部,其次是足跟部。陳志鳳[13]統計150例壓瘡患者,其中骶尾部為68.67%,足跟部為22.00%,與我科室情況相同。因此,我們在使用透明貼中將上述部位作為主要貼敷處,在貼敷前清理局部皮膚,使透明貼能很好貼敷皮膚,建立觀察卡,及時記錄透明貼性質變化,有無移位等,及時更換變色或移位透明貼。有報道使用透明貼造成局部皮膚潮紅,在去除后癥狀可消失[14],因此,我們除觀察透明貼變化外還要注意局部皮膚情況,防止不良反應發生,這也能早期發現壓瘡,及時處理。我科室經過臨床觀察對比,發現使用透明貼結合常規護理可有效減少壓瘡的發生,無論對患者還是醫務工作者都是巨大的幫助。
預防壓瘡是臨床護理工作的巨大挑戰,我們在工作中不能停滯不前,應當不斷總結經驗,積極尋找新思路,應用新方法,這樣才能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取得更大的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