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兒骨科護理特征與重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骨科住院患者當中,小兒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常見病種包括先天性畸形、創傷、骨骼炎癥及良惡性腫瘤等。小兒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生理防御功能不健全,神經反射功能不完善等方面都與成年人不盡相同,因此護理工作有著很強的專業特殊性。
1整體觀察
小兒智力發育不健全,特別是年齡小的患兒不懂事,語言表達能力差,對自身情況述說不清,對檢查治療不合作,因此在觀察病情時,對小兒的面色、神志、意識、反應、哭吵、進食、發熱、嘔吐等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盡早作出正確的判斷。
2綜合護理
2.1心理護理
2.1.1害怕心理護理:兒童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并且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嬌氣、任性,知識面也逐漸加寬,知道的多就想得多,心理活動比較復雜,一旦生病,尤其是骨折患兒,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針、吃藥,不能動。所以產生的害怕情緒最為主要。針對這種情緒的護理,需要從住院開始,責任護士接待住院患兒時要熱情大方,語言耐心溫和,使小兒感到親切、溫暖,快速完成必要的檢查不使小兒感到緊張。另外,向父母了解患兒的性格特點、愛好、家庭生活方式等等,對患兒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并且在入院后向患兒介紹自己,與其談些感興趣的話題,消除陌生感,在情感上與患兒溝通,消除恐懼害怕心理[1]。
2.1.2疼痛心理護理[2]:患兒對疼痛有比成年人更強烈的恐懼感,因此每逢檢查、治療、護理時,都會引起強烈的反應。不僅會使以后的治療更加困難,甚至與醫護人員產生敵對心理,影響病兒的疾病轉歸和心理健康。所以對一切能引起疼痛的治療護理工作注意動作準確、輕柔,盡量避免給病兒造成痛苦,如檢查時注意保護肢體,注射時注意技術操作等。對年齡較大的患兒,多給與鼓勵贊美的話語,以取得患兒配合。
2.1.3新環境適應心理護理:患兒因病住院,離開了原來熟悉的環境,而轉入了一個陌生好奇又害怕的環境,一時難以適應,特別是以前有過病打過針的患兒,更是哭鬧不安,在心理上會有一個長短不定的適應過程。因此,應根據患兒的不同心態變化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兒盡快適應病房環境。責任護士應向家長及患兒介紹自己的職責,經常巡視病房,跟患兒談心,做游戲,讓患兒喜歡你,視你為他自己的大朋友。介紹同病房的小朋友認識,大家一起唱歌、看圖書等。而且現在的病房都有電視、空調、暖氣,有了電視,有了伙伴,媽媽陪著,護士阿姨又和藹可親,對于這樣一個環境說,患兒會感到像家一樣,很快就會適應,我們應用此方法,患兒家長都比較滿意。
2.1.4拒藥心理護理:吃藥對于患兒來說還算小事,但是打針就不行了,這是患兒的通病。但患兒也有自己的自尊心、虛榮心、好強心,這就要求我們掌握患兒的心理特點,投其所好,采用誘導鼓勵的方法,激發患兒的勇氣,提高忍耐力,對主動配合治療的患兒給予表揚,使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也可讓同樣治療的患兒進行比賽,對其勇敢者給予表揚獎勵等刺激,樹一名勇敢者做榜樣,讓同病室的患兒向其學習,使他們配合治療。
2.1.5孤獨依賴心理護理:人人都有依賴性,尤其在生病以后,這種心理表現得更為突出,在患兒身上也更為顯著。在家中人人都疼愛,生病后,這種隨意的環境一改變,就會顯得孤獨無助,自己躺在床上,沒有小朋友玩而顯得寂寞無聊,而依賴心理馬上顯得突出。針對這種心理狀態,責任護士應積極行動,調動患兒的好奇心,講些好聽的故事,經常去陪陪患兒,并且讓患兒積極發言,講一講所知道的一切,做一名忠實的聽眾,對患兒應有一顆童心和愛心,讓患兒喜歡你,這樣,孤獨依賴的心理就會減輕,積極配合治療。
2.2肢端血運的觀察護理肢體骨折可累及血管,造成血管損傷部位遠端的血循環障礙,甚至造成肢體缺血性壞死。因此要注意觀察肢端顏色,溫度,毛細血管充盈情況,脈搏有無異常及疼痛性質改變和被動牽拉指(趾)痛。若有肢體缺血的表現,要及時查明原因并及時處理。嬰幼兒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因而啼哭往往是病情變化的最早期征兆。護士應根據哭聲的強弱、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伴隨的各種表現來分析判斷是生理性啼哭還是病理性啼哭,有可能是因為石膏外固定后的不舒服而啼哭,也可能是因石膏固定過緊,壓迫肢體引起疼痛而哭鬧。如果是后果,則要及時解除。
2.3皮膚護理小兒皮膚嬌嫩,容易發生破潰而引起感染。應每日給小兒沐浴或擦洗,嬰兒要及時更換尿布,保持皮膚干燥,防止發生尿布性皮炎。對長期臥床患兒應經常檢查皮膚情況,變換體位,減輕皮膚受壓。尤其對使用夾板、石膏、牽引固定的患兒要定期查看,防止出現壓瘡[2]。
2.4飲食護理充分的營養是修復損傷組織、產生能量和維持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小兒代謝率高,因此合理喂養才能促進疾病康復。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及生長發育需要,調配飲食,注意熱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合理比例。對有偏食厭食的患兒,爭取改換食物花樣品種,采取耐心說服教育,鼓勵表揚等各種措施促使進餐,避免營養不良。
3護患溝通的形式
3.1信息溝通護士從患者(家屬)處得到主訴,聽取他們的合理意見,與患者及家屬一起商討治療護理計劃,同時家屬從護士這里獲得患兒護理內容及有關醫學護理知識,幫助患兒主動接受治療和護理,從而取得治療和護理最佳效果,促進康復。
3.2情感溝通護士要給予患者更多的精神安慰和關懷,用自己的精神風貌去感染患者,使患者擺脫不良心理,以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對待治療、護理,促進康復。總之,要做好小兒骨科患者護理工作,不僅要掌握、應用兒科基礎醫學和疾病防治學知識,進行細致觀察,分析病情以及熟練的操作技術;還要能運用心理學理論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分析兒童心理,及時解決心理障礙,施行細致耐心的心理護理;同時增強與患兒(家屬)間的親和力,避免許多護患間的潛在沖突,既維護了病人的利益,又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