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干預對胃脘痛及自護能力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以治未病思想指導護理干預對胃脘痛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自護能力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福州市中醫院接受治療的胃脘痛患者86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以治未病思想指導護理干預,對比2組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分。結果干預前,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ESCA各項評分及總分均較高,依從性也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治未病思想指導護理干預較常規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胃脘痛患者的依從性,改善自護能力。
【關鍵詞】胃脘痛;治未病思想;護理干預;依從性;自護能力
胃脘痛是一種常見胃炎,近些年由于人們飲食習慣變化、食品安全等問題,發病率逐年升高[1]。胃脘痛發病機制較復雜,且具有易反復的特點,因此有效防治極為重要,而護理措施與防治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86例胃脘痛患者的一般資料,探討了以治未病思想指導護理干預對其治療依從性及自護能力的影響,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福州市中醫院接受治療的胃脘痛患者86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每作者簡介:劉能,女,本科,護士。組43例。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9.86±12.34)歲;病程0.5~5年,平均(3.12±1.21)年。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9.76±12.21)歲;病程1~5年,平均(3.23±1.17)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知曉本項研究并審核,知情同意書均由患者及其家屬簽署。1.2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全國慢性胃炎探討會共識意見》中的關于胃脘痛診斷標準[3];未接受其他胃炎治療;幽門螺桿菌呈陽性;意識清醒并同意參與研究者。排除標準:合并肝、腎等臟器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內分泌系統疾病或消化性潰瘍患者。1.3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飲食護理、健康知識教育等內容。觀察組給予以治未病思想指導的護理干預,內容包括:①未病先防,針對亞健康人群,宣傳疾病預防相關知識,講解疾病預防方法及重點。②既病防變,患者于早期確診時密切觀察意識、面色、排泄物及嘔吐物的變化,一旦出現異常,立即采取相應治療,防止惡化。③瘥后預防復發,為患者提供飲食調理、心理護理、衛生指導及康復訓練。1.4觀察指標①干預1個月后,比較2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采用醫院自制依從行為調查表,該表克倫巴赫系數為0.826,從是否每日按時用藥、按時休息、控制飲食等方面進行評分,滿分100分,90分以上為嚴格依從,60~90分為基本依從,60分以下為不依從。總依從率=(嚴格依從+基本依從)/總例數×100%。②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分別對比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3]評分,分為自護技能、自護責任、健康知識以及自我概念4個維度,43個項目,每個項目0~4分,總分172分,分數越高自我護理能力越強。1.5統計學方法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依從性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依從性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自護能力干預前,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ESCA各項評分及總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胃脘痛癥狀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不利于營養吸收,且研究普遍認為此疾病為癌前病變,若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胃癌風險。臨床認為萎縮性胃炎發病機制與幽門螺桿菌有密切關系,治療及防治方向與消滅和防治幽門螺桿菌有關[4]。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2組自我護理能力對比無明顯差異;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ESCA各項評分及總分均較高(P<0.05)。對照組總依從率為76.74%,低于觀察組的93.02%(P<0.05)。表明以治未病思想指導護理干預胃脘痛患者,有助于提高依從性及ESCA評分,改善治療效果。常規護理缺乏預防意識,護理不全面,以治未病思想指導的護理干預通過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預防復發三個方面進行預防護理[5]。未病先防通過為患者及亞健康人群講解疾病防治相關知識,提高對疾病的認知度和重視程度,增強防范意識;既病防變,早期治療時,患者此時病情初起,治愈概率較高,因此應密切關注生理特征,預防疾病病變;瘥后預防復發,為患者提供飲食護理、心理護理、衛生指導以及康復訓練指導。胃炎發病與不良飲食習慣相關,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體質及喜好設計飲食計劃,飲食應注意營養均衡,叮囑患者食用易消化食物。患者常擔心疾病發生癌變,易產生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且治療時間較長、病情易反復,缺乏治愈信心;醫護人員應鼓勵患者表達內心訴求,緩解心理壓力,提供治愈的正面例子增強其治療信心。監督患者保持日常衛生,保證病房空氣清新,溫室適宜,根據患者年齡、身體素質以及病情嚴重程度制定運動計劃,并根據病情恢復情況調整運動強度[6,7]。由此可見,以治未病思想指導護理干預具有未雨綢繆、改善預后的效果,通過提高患者主觀能動性,有效降低復發及胃癌發病風險[8]。綜上所述,以治未病思想指導護理干預較常規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胃脘痛患者依從性,改善其自護能力,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顏建,李麗花,潘莉,等.三味溫中包熱敷在治療虛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9,33(6):1078-1080.
[2]胡楊倩,沈翠珍,任菡霖,等.腕踝針與穴位敷貼對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即時鎮痛效果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18,20(8):1396-1397.
[3]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全國慢性胃炎探討會共識意見[J].中國消化雜志,2000,20(3):199.
[4]楊新,朱新平,俞建國,等.非萎縮性胃炎4種幽門螺桿菌根除療法效果比較[J].浙江醫學,2019,41(10):1065-1066.
[5]尹鳳霞,李莉,鐘頌華.不同護理模式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3):375-376,385.
[6]黃硯萍,於亞紅,紀太軍.應用PDCA循環護理干預在脾胃病患者中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8,42(3):373-374.
[7]孫媛,于燕,盧曉娥,等.延伸護理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5(1):156-159.
[8]萬曉燕.中醫護理方案對胃脘痛患者臨床癥狀及護理效果的改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0):1365-1367.
作者:劉能 陳珮琴 單位:福州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