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分層互動帶教在臨床護理教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分層互動帶教模式在急診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及其臨床意義分析。方法:選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診科參與護理實習的實習生96名,根據臨床教學方式不同將分為傳統臨床帶教48名(對照組)和分層互動帶教模式48名(研究組)。對比兩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理論與操作掌握情況、課堂相關因素及帶教滿意度。結果:研究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理論與操作考核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學習知覺、課堂氛圍、能力培養以及知識運用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帶教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急診科護理實習生進行分層互動帶教模式可以有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改善主觀能動性,提高技能掌握能力,增加學生對于臨床護理帶教的認可,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分層互動帶教;急診科;實習生;學習興趣
臨床實習階段是護理專業學生將在院校內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合理運用的階段,實習生入科后,進行科學合理帶教模式的選擇非常關鍵[1]。臨床帶教是提高護理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關鍵關節,臨床帶教的效果可以直接影響護理專業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的適應能力[2]。臨床報道指出,在急診科以往的護理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往往是以知識灌輸,在帶教過程中實習生的參與性比較低,進而導致其進入崗位后并不能快速適應,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發生[3]。因此,為了對護理專業學生的護理教學質量進行提高,科學、合理的帶教模式非常重要[4]。本研究選取來本院進行實習的護理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常規帶教模式和分層互動帶教模式,分析護理臨床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對兩組實習生的帶教效果進行對比,探究分層互動帶教模式在急診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診科參與護理實習的實習生96名,納入標準:均為在校實習生,且來自同一院校;均為全日制實習生。排除標準:正在參與其他研究。根據其例臨床教學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傳統臨床帶教48名(對照組)和分層互動帶教模式48名(研究組),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臨床帶教模式,入科后,由護士長對實習生檔案進行登記,并進行崗位安排,決定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設定帶教小組,中心為帶教老師,定期進行帶教小課堂講解,其主要講課內容包含急診分診概述、疾病的急救護理、急診護理思維模式等,比如對常見急診患者的常用護理方案進行講解,如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癥、多發傷以及過敏性休克等[5]。研究組實施分層互動帶教模式進行臨床護理教學,為本組內實習生制定1~4周的??浦R與護理技能派尋計劃,并在培訓期間實施考核制度,考核方向主要為理論和操作兩個方面[6]。具體分層互動帶教模式的實施措施如下:(1)分層次目標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根據不同學歷護生的實綱要求的不同及其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制定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目標為導向實施教學的一種方法[7]。根據不同組別學歷層次、知識水平配備相應學歷、水平的帶教老師,并組織帶教老師學習研究不同層次學生培養方案,合理制定臨床技能知識逐層深入教學進度及教學目標[8]。(2)在實習生入科時,由護士長帶領實習生對急診科的環境以及工作性質進行相關的介紹,使實習生對急診科搶救相關的藥品儀器等相關事務進行簡單了解,使其快速熟悉實習環境,為進入實習角色做好鋪墊[9]。(3)由護士長完成帶教效果的抽查和評估,除對實習生學習情況進行抽查外,對帶教老師對于護理教學任務的落實情況也需要進行考核[10]。(4)責任帶教老師對于自己工作職責以及內容應當充分明確,其中包含對實習生的考試小講課以及出科前考核等,而且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實習生的層次不同以及個性差異,結合實綱與實習生從學習方法以及思想認知等方面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溝通交流[11]。(5)嚴格執行分層教學,促進實習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12]。可以采用增加護理查房次數等方式進行,在護理實習生進入急診科可實習后1周后,按照護理查房的基本要求,在帶教老師的引導下,讓護理實習生選擇本科室內的一例典型病患,為其進行護理方案的制定,然后在科室小講堂中對自己護理方案制定的思路的闡述,由其他護理實習生對該實習生護理方案進行討論分析,并由帶教老師對該護理方案的優缺點進行點評,指導護理實習生進行護理方案的改進[13]。(6)在完成護理帶教教學后,對護理帶教情況進行評估,可采用雙向評估的方式,由帶教老師對護理實習生表現進行總結,然后由實習生對帶教老師的帶教情況進行評價,院方可以對評價較高的帶教老師進行獎勵,對于本院帶教水平提高起到促進作用[14]。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情況,帶教老師根據兩組實習生的表現進行評估,學習興趣分為興趣濃厚、一般及無;主觀能行變現情況分為主觀能動性強、一般及弱。(2)比較兩組理論成績。兩組在急診科完成本次實習前對其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滿分設置為100分,試卷結構主要分為,選擇題、簡答題和病例分析題,分值劃分依次為50、30、20分。所得分值越高證明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越好。(3)比較兩組操作成績。對兩組的操作情況進行考核,共制定10道考題,每位實習生由抽簽的方式進行題目選擇,主要劃分為護士素質和護理技能兩個方面,總分為100分,兩個方面各占50分,所得分值越高證明護理操作掌握情況越好。(4)進行課堂科學相關因素調查。通過參考各種文獻資料,自擬實踐教學調查問卷,主要包含致使運用、能力培養、課堂氛圍以及學習知覺等維度,按照極少、較少、一般、較大、極大五個等級進行評分,分值相對應分別為0~4分,問題均為正向評分,所得分值越高越好。(5)比較兩組帶教滿意度。在急診科兩組出科前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其內容包含帶教方式、帶教態度、帶教效果,滿意等級分為不滿意、滿意、較滿意及不滿意,分值滿分為100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61~80分為滿意、81~99分為較滿意,10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較滿意+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5名,女43名;年齡20~24歲,平均(21.4±2.1)歲;中專學歷3名,大專學歷23名,本科學歷22名。研究組男4名,女44名;年齡20~24歲,平均(21.3±2.2)歲;中專學歷3名,大專學歷22名,本科學歷23名。兩組年齡、性別及學歷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兩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比較
研究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兩組理論成績比較
研究組理論考核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兩組操作成績比較
研究組操作考核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兩組課堂相關因素比較
研究組學習知覺、課堂氛圍、能力培養以及知識運用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6兩組帶教滿意情況比較
研究組帶教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急診護理工作相對比較繁雜,接觸患者類型較多,且普遍病情較重、較急[15]。因此急診科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更高,急診護理臨床教學是對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快速進入崗位角色的培訓過程,在護理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行調動,還要選擇科學、合理的帶教模式,進而使急診科護理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16]。曾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在對護理專業實習生實習的過程中,選擇科學合理的護理教學方式,對自身理論知識的鞏固、操作技能的學習及專業素質的培養可以起到促進作用,為畢業后正式走向崗位打下基礎,使其發展成為合格的護理人員[17]。本研究對觀察組采用分層互動帶教模式進行護理教學的實施,根據不同學歷實習生的實綱不同對其進行層次劃分,使不同層級間護理實習生可以進行相互交流,而且帶教老師可以根據實習生考核情況與其進行互動式教學,充分提高每位實習生的薄弱項[18]。研究結果得出,研究組學習興趣及主觀能動性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理論及操作考核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說明,在急診科護理臨床帶教中實施分層互動帶教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提高其專業知識掌握能力,促進科室內增提臨床護理教學質量的提高[19]。因急診科與其他科室不同,其接觸的患者種類較多,對于專業知識的要求比較全面,因此針對護理實習生而言,每個實習生個體之間對于理論姿勢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存在諸多差異,因此,在入科前對實習生進行考核,充分了解實習生的專業技能掌握情況,在臨床帶教過層中,帶教老師可以根據實習生分層不同實施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增強實習生于帶教老師之間的互動,進而對實習生技能的全面掌握啟動啊促進作用[20]。綜上所述,對急診科護理實習生實時分層互動帶教模式可以有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技能掌握能力,增加學生對于臨床護理帶教的認可,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潘靖菁,王惠珍,高鈺琳,等.中文版臨床護理教師有效教學行為評價表在本科護生帶教老師中應用的信度與效度[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14):193-198.
[2]朱曉鷗,黃求進.循證護理理念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院管理,2018,38(6):79-81.
[4]戢星輝,畢曉麗.結構化團隊護理模式在急診流程及時效性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7,12(7):769-770.
[6]楊光.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在綜合醫院兒科住院醫師培訓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7,57(20):102-104.
[7]李雅楠,王穎婷,李悅,等.演示法與講授法結合教學模式在護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10):64-67.
[9]常罡,王之赫,何曉玲,等.類比思維情境教學法在臨床用藥護理教學培訓中的應用調查分析[J].中國藥房,2017,28(33):4625-4628.
[10]夏莘,王依貴,陳愛軍,等.微課結合傳統教學法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重慶醫學,2017,46(16):2299-2301.
[12]羅玉琳,鐘興泉,方淑蓉.循證護理引入高職兒童護理教學的實踐調查[J].重慶醫學,2018,47(21):120-122.
[13]秦淑玉,李冬雪.菜單式教學在手術室護理本科生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7,46(11):1573-1575.
[15]李紅梅,田朝霞,張紅,等.虛擬仿真訓練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3):275-279.
[16]李希琳,高鈺琳,王惠珍,等.從護理本科生實習滿意度看臨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J].現代預防醫學,2017,44(9):193-198.
[17]黃培雯,崔香淑.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13):193-198.
[18]陳靜,彭春蓮,唐迎春.PDCA循環指導臨床護理教學管理的實踐效果[J].重慶醫學,2017,46(增刊):423-424.
[19]金華,成濤.學生標準化病人應用于人文護理課程教學的效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8,47(8):1137-1140.
[20]何葉成,劉曉梅,陳尚,等.MCAT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8,47(3):418-420.
作者:姚麗 單位:江西省萍鄉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