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老年PICC置管中專項護理的應用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專項護理在老年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PICC置管病人46例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PICC置管病人52例為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專項護理,比較兩組病人的護理情況。[結果]觀察組住院期間靜脈炎、導管相關感染、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92%、0.00%、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22%、10.87%、13.04%(P<0.05);出院時觀察組焦慮情緒、抑郁情緒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病人護理滿意度92.3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09%;經護理質量抽查,觀察組護理記錄、無菌操作情況、并發癥預防、健康教育、基礎護理質量等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為老年PICC置管病人實施專項護理,可提高護理質量,減輕病人不良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且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老年病人;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并發癥;護理質量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為腫瘤病人化療、長期輸液中常用方法[1],PICC的應用大大減少了穿刺次數[2-3],避免了反復穿刺給病人造成的痛苦,且操作便捷[4-5],故而目前臨床中的應用不斷增多。在實際操作中,PICC置管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如易引發并發癥、病人感覺不便等,部分病人由于對置管知識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而這些問題的改善需通過臨床護理來解決[6]。為提高我院對老年PICC置管病人的護理水平,近年來我們嘗試實施專項護理,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PICC置管病人46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73~94(87.39±2.35)歲;PICC置管時間11~25(16.24±2.03)d;其中晚期腫瘤13例,慢性肺部感染15例,腦梗死后遺癥13例,糖尿病5例。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PICC置管病人52例為觀察組,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齡73~101(88.46±2.29)歲;PICC置管時間10~27(16.30±2.11)d;其中晚期腫瘤15例,慢性肺部感染16例,腦梗死后遺癥14例,糖尿病7例。兩組病人均有PICC置管指證,且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①年齡不低于60歲;②臨床資料完整,且同意自身資料用于臨床研究;③病情穩定,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與溝通能力,能夠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完成問卷調查;④均需實施PICC置管。
1.2.2排除標準合并腦器質性病變或免疫系統疾病;②合并認知障礙、意識障礙或精神異常;③有嚴重凝血機制障礙;④臨床資料不完整。
1.3方法
我科在2016年12月之前對于老年PICC置管病人均采取常規護理,由門診護士負責PICC置管操作,對導管展開管理。自2016年12月開始,為老年PICC置管病人實施專項護理。①成立老年PICC置管專項護理小組:選取5名資深護理人員與1名靜脈治療專科護士共同組成老年PICC置管專項護理小組,所有組員均具有PICC穿刺3年以上實踐經驗,對所有組員展開PICC置管專業知識培訓,培訓之后展開考核,確保100%通過。②建立老年PICC病人檔案:為老年PICC置管病人建立個人檔案,詳細記錄病人導管留置長度、穿刺部位、穿刺實踐、穿刺操作情況、導管管理細節、導管留置時間等。③評估:在為老年病人置管時先對其血管條件、血液指標、病情、意識等進行評估,注意病人凝血功能。年老體弱病人、惡病質、白血病等病人慎重PICC,若必須應用,在應用中加強護理。④健康教育:在首次留置PICC時,病人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顧慮。小組護理人員應主動為病人講解PICC置管的意義、優點及留置必要性,說明置入方法,告知病人如何配合。提前告知病人PICC置管期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免后期出現并發癥病人過度驚慌。若病人過于擔憂或恐懼情緒嚴重,可帶領其和已成功置管病友展開交談,讓病人從病友處獲得鼓勵與幫助,使之消除緊張或恐懼等情緒。對于每位需要實施PICC置管的老年病人應告知在血管未遭受破壞前置管的重要性。置管之后,囑咐病人對術肢行24h制動,注意穿刺一側的肢體不可提重物,且應確保穿刺部位干燥、清潔。囑咐病人不可將貼膜隨意撕下,一旦發現貼膜松動或卷曲應告知護士,由護士為其更換。指導盡量淋浴,不要盆浴,保持個人衛生;在淋浴前先在肘彎處以保鮮膜纏繞2周至3周,以膠布將上下邊緣貼緊;若淋浴后貼膜浸水應由護士更換。⑤置管期間及應用時的護理操作:在為病人置管前護理人員應先洗手、消毒,確保置管中遵循無菌操作規程,且置管動作應輕柔、準確,盡可能一次置管成功。對于極度衰竭病人應在補夠當日液體量之后置管。在穿刺之前先通過按摩與熱敷,促使血管保持充盈,在穿刺時,將10mL的注射器連接在穿刺針之后,抽回血,耐心查看回血。在成功置管后的24h內更換穿刺處貼膜,對導管加強維護、管理,如對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狀加強觀察,查看穿刺部位的皮膚有無痛感或紅腫,對置管維護質量監督、隨訪。在輸液前后先以20mL生理鹽水沖管,完成輸液后應以肝素鹽水實施封管處理。輸液間歇期,間隔1周對肝素帽、敷膜更換1次,當肝素帽中存在血跡或貼膜有松脫、打濕現象及時更換。在更換貼膜時應順導管方向,從下方向上方將透明貼揭去,防止揭去透明貼時帶出導管。⑥加強監測:每日對病人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展開測量,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如重點查看皮膚有無紅腫或痛感,一旦出現應懷疑是否靜脈炎,確定后及時給予熱敷及軟膏外涂處理。當病人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時,實施循環疏通干預,若發現血栓形成及時展開溶栓處理。⑦并發癥預防:將PICC置管期間常見并發癥、發生原因、預防措施等內容統一印刷成知識手冊,由小組中護理人員發放到每位病人手中,囑咐家屬陪同病人一起學習。將病人分為4~6人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每周1次,為病人與家屬集體講解并發癥預防知識、注意事項等(如飲食、運動、行動中注意事項、日常生活中有助于預防并發癥預防的其他措施等),每小組每次講解20min左右,留10min讓病人與家屬提問,或共同討論。1.4觀察指標①統計兩組病人住院期間并發癥情況,主要包括微血栓及靜脈血栓形成、靜脈炎及導管相關感染等。②以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A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7]、抑郁自評量表(ASelf-RatingDepressionSalec,SDS)[8]評估病人入院時、出院時的心理狀態,SAS、SDS分界值分別為50分、53分,高于這一值時說明病人存在焦慮或抑郁情緒,分值越高,不良情緒越嚴重。③科室在對照組住院期間,共組織32次護理質量評價,在觀察組住院期間,組織36次護理質量評價,每次護理質量評價均包括護理記錄、無菌操作情況、并發癥預防、健康教育、基礎護理質量等內容,各項最高分為100分,計算兩組護理質量評分。④在病人出院時,以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統計分析兩組病人對護理工作的認可程度,內容包括環境護理、健康教育、服務態度、儀容儀表、護理及時性、護理對自身的幫助等,總分100分。得分為85分以上為非常滿意;得分為70~85分為滿意,得分60~69分為基本滿意,得分不足60分為不滿意。以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人數之和占比統計護理滿意度。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病人住院期間并發癥情況
(見表1)
2.2兩組病人不同時間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見表2)
2.3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3)
2.4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
兩組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例數及護理滿意度為:對照組14例、11例、10例、11例、76.09%,觀察組20例、15例、13例、4例、92.31%,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外周手臂靜脈條件不理想且需長時間靜脈輸液病人、需反復輸入藥物化療者、需長期輸注較高滲透性及黏稠度藥物者、需反復輸入全血或血漿者、需經加壓泵快速輸液等病人,均可實施PICC置管來減輕痛苦,對外周手臂靜脈加以保護[9-10]。老年PICC置管病人由于身體基礎差,再加上疾病的影響及置管本身,極易出現靜脈炎、血栓形成等并發癥,這一問題已引起了相關領域內研究人員的重視[11-12]。為提高老年PICC置管病人的護理水平,減少并發癥給病人造成的痛苦,我院近年來嘗試展開老年PICC置管專項護理。專項護理是指針對某一種突出或重要的護理問題,集中力量加以解決的專業性護理方案,可以將某一種或某一類問題集中起來分析,尋找過去門診護理中存在的疏漏或不足,并實施專項整改,持續提高專項護理質量,從而將護理問題依次解決[13-14]。專項護理的實施可摒除其他因素對護理工作造成的干擾,使得專業性護理人員針對某一問題形成更深入、更專業的護理經驗與心得,從而提高醫院在這一問題上的護理水平。本研究通過分析實施常規護理與專項護理的兩組病人相關情況,發現與對照組比,觀察組住院期間靜脈炎、導管相關感染、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明顯提高,可見專項護理有助于提高護理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這對促進病人盡早康復、減輕病人痛苦、提高醫院聲譽而言意義重大[15]。病人不良情緒對其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均有明顯影響,改善病人不良情緒是必要之舉。我們通過健康教育讓病人對疾病形成正確認知,加強并發癥護理預防并發癥的出現,避免并發癥給病人造成的心理壓力。結果發現,出院時觀察組焦慮情緒、抑郁情緒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這是因為專項護理的實施使得病人獲得更專業、優質的護理體驗,其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理解度也隨之提高。綜上所述,為老年PICC置管病人實施專項護理,可提高護理質量,減輕病人不良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且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作者:顧有花 單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