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教育在肺結核防治中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目的:研究在肺結核臨床防治中應用健康教育具有的作用。方法:方法:方法:選取本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間所收治的肺結核患者60例,予以健康教育且以調查問卷、電話隨訪等形式分析應用效果及具有的作用。結果:結果:結果:臨床患者在予以健康教育之后,明顯提升了他們對臨床疾病進行防治的知曉度,經統計學分析,存在P<0.05的差異。在隨訪之中,按時進行復診概率和規則性治療率也顯著提升。結論:結論:結論:對于肺結核臨床患者而言予以健康教育有利于及疾病做出防治,明顯提升了臨床治愈率,進而達至控制疾病的目的。
【關鍵詞】健康教育;肺結核;防治;作用
肺結核在我國臨床上屬于常見類慢性傳染病之一,具有較高的患病率、較強的傳染性,對患者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所以,如何對肺結核疾病做好防治工作已經成為臨床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內容,但是健康教育是現代臨床疾病控制之中關鍵的組成成分,且具有著不可替代性[1]。為此,中醫醫院對肺結核患者予以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臨床報道如下所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中醫醫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間所收治的肺結核患者60例,其中有37例為男性、23例為女性,年齡集中在17至72歲間,平均年齡約(45.2±6.7)歲。經患者自訴,右側的肋骨出現較長時間的隱痛。通過醫院的診斷被確診為結核病,醫生建議行手術治療,但是本人無法接受。伴隨疾病病情的發展,形體出現消瘦現象,且汗多,在午后潮熱、食欲不振,有過肺結核的病史。
1.2方法
依照患者在個體上存在的差異采取多樣化健康教育實施的方式。
1.2.1廣泛的開展具有群眾性臨床疾病健康教育相關活動
1.2.1.1做好有關領導干部相關宣教的工作,令他們意識到疾病具有嚴重的疫情及危害性,予以規劃的切實目的與主要的內容,獲取政府的支撐。與此同時,借助政府行為將影響面擴大,增強宣傳的力度。
1.2.1.2采用“一年一度”《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在街頭對宣傳工作予以強化,以發放傳單的形式,對社會提出的疾病問題進行耐心解答[2]。
1.2.1.3在城鄉和機關與學校等具有公共性的場所對《布告》予以張貼。
1.2.1.4使用電視或是廣播具有新聞性媒體開展一些專題式節目。
1.2.2增強綜合醫院、基層工作者的培訓,通過定期舉辦疾病知識的培訓班,對疾病的新概念、新技術作出講解,提升疫情報告的意識,對疾病歸口相應管理程序予以規劃,及早發現疾病予以規則性治療。
1.2.3在化療前對健康教育予以宣傳,將疾病在治療時期內的要求詳細介紹給患者、家屬,有利于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完成治療[3]。
1.2.3.1實際上肺結核為呼吸道傳染病,在開始治療的前2個月注意家屬和附近人群在以空氣方式傳播疾病,患者不能大聲說話或是咳嗽以及隨意吐痰等。
1.2.3.2嚴格遵照醫生所指定出化療的規則方案,其是完成設定好療程進行疾病治療的關鍵所在。只有接受正常的治療,才能較快將傳染性消除掉。若是治療間歇則極易產生一定的耐藥性,難以對疾病實現根治目標,且形成了慢性排菌患者,進而傳染給家人及附近的人群。所以,應該遵照醫生所規定的方式實現治療[4]。
1.2.3.3告訴患者結核疾病具有可治愈性,協助他們對治療樹立起信心,和醫生間展開高效性配合。
1.2.3.4在服藥之后有可能產生負反應,若有副反應產生,則及時上報給醫生進行處理,切勿自行的停藥。
1.2.4對家庭督導者、志愿者予以培訓,在一些很難實現化療的地區,選取具有較高文化的志愿者、家屬等,替代醫務工作者予以化療督導。
1.2.4.1清楚辨別使用藥物的具體名稱和服用劑量以及方法等。
1.2.4.2督促患者服藥,確?;颊邚氐讓⑺幬锓?,若誤期需在24h之內將其補上。
1.2.4.3對患者是否產生副反應進行密切觀察,若產生需由醫生實施專業處理。
1.2.4.4患者在服藥期間內,具體治療時間參照相關記錄卡,督促患者攜帶夜間痰、清晨痰至科室門診進行復查[5]。
1.2.4.5將患者每次服藥狀況記錄好,做到患者服完后記錄好后再離開。
1.3觀察指標
觀察臨床患者是否知曉臨床疾病知識和評價出院之后進行電話隨訪的效果。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臨床分析的數據由SPSS19.0軟件完成相關處理,使用(sx±)去表示臨床中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以%表示臨床中計數資料,實施x2檢驗。比較兩組間的差異,若P<0.05則表示該差異在統計學中具有分析意義。
2結果
2.1比較患者對疾病預防知識實際知曉狀況
60例臨床患者在實施健康教育之后,對于肺結核臨床疾病防治有關知識知曉度明顯提升。只有肺結核是什么、是否具有可治愈性等知識在宣教前后不存在顯著的差異,經統計學分析,P>0.05。然而,其他和疾病相關的知識經統計學的比較分析后,皆存在著P<0.05的差異。
2.2比較出院之后的電話隨訪狀況在60例患者之中能夠按時進行復診概率為90%,實現規則性治療概率為92.5%,其治愈率約90%,明顯提升了臨床治療效果,預示著予以健康教育之后獲取了良好效果。
3討論
3.1增強社會公眾對疾病防治的意識,吸引較多臨床疾病患者。在成立了肺結核的門診的初期有較少患者前來就診。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對疾病防治缺少重視,和患者自身較低的文化程度、對疾病知識缺少了解等存在直接關系。伴隨對宣傳力度的增強及范圍的擴增,人類對此疾病知識有了基礎性掌握及認知,尤其是疾病在臨床上具有的危害性,與對疾病進行防治的重要性,加強了社會群眾對疾病防治的意識,尤其是對自我的保健。此外,臨床患者成功治愈的療效,在一定程度上對附近患結核疾病患者起著教育作用。打消了該部分患者對治療的疑慮,故陸續前來進行診治[5]。
3.2對歸口管理予以強化,提升了患者的轉診率。綜合醫院、基層工作者的培訓,令各大醫療機構對職責進行了明確,進而實現了對臨床疾病疫情報告、歸口管理等意識予以強化,有力提升了結核患者的轉診率。以往結核患者通常是就診在結核防治機構。近些年,本院結核病科室的門診逐漸提升了轉診率。
3.3增加了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在《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之中就報道,農村地區比城市地區的患病率高,在貧窮的一些地區呈現出嚴重的流行性。因此,國家政府為了患者健康著想提供了免費檢查和治療的醫療服務,令貧困患者感受至來自國家政府的熱切關懷。加之工作者對他們的關懷,令他們產生積極且樂觀的心態,間接增加了對疾病治療的信心[6]。
3.4確保患者規則性服藥,提升臨床疾病的治愈率。在政府對醫療資金的投入和社會支撐的基礎上,消除了患者的顧慮,對疾病治療、康復消除了所有不利的影響因素,積極實施合理化的治療方案,予以規則性服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臨床治愈率。有效控制了肺結核疾病的傳染源,促使我國實現多方發展[6]。
3.5拉近醫患間關系,且促使結核防治工作者的成長。村醫、門診醫務工作者借助督導和診療與隨訪多種方式和患者進行接觸,掌握患者在家庭和經濟以及生活方面相關狀況,分析影響患者予以規則治療相關因素,與患者臨床癥狀得以改善狀況,對疾病的病情、臨床治療的知曉程度,實施有針對性健康教育宣教的切實工作。增強了患者對于醫務工作者的信任程度,進而拉近了醫患間的關系。與此同時,在落實健康教育有關過程之中,通常會遇見一些新鮮的問題,足以迫使著醫務工作者、臨床研究者對資料進行查閱,對上級技術者予以請教,以尋求出精準的答案,實現對自我知識的充實,不斷提升著他們的專業水平,也促使了結核防治工作者的成長[7]。
綜上所述,對臨床肺結核的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干預后,明顯提升了臨床療效及預后效果,恢復了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在疾病防治之中具有積極的影響及作用,故可在臨床防治工作中進行廣泛性的推廣。
參考文獻:
[1]魯瑜娜.探討健康教育在肺結核防治中的效果[J].醫藥前沿,2016,6(9):44-45.
[2]黃妙錦.健康教育在肺結核防治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3(21):350-351.
[3]周牡丹.健康教育在肺結核防治中的作用及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7):4015-4016.
[4]于顯榮.肺結核防治措施與健康教育[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301-301.
[5]林素梅.健康教育路徑在菌陽肺結核防治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2(10):147-148.
[6]孫捷.強化健康教育對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5):18-19.
[7]李亞妹,王亮,栗愛珍等.健康教育在肺結核咯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河北中醫,2013,35(5):769-770.
作者:羅朝暉;牟建珍(通訊作者) 單位:1.湖北省鄂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利川市民族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