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及其健康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小兒手足口病病人360例,密切觀察病情加強患兒的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并發癥護理,加強健康教育。[結果]360例患兒中348例治愈出院,皮疹消退時間為3.25d±1.25d,治愈時間724.00d±1.29d,12例轉上級醫院治療,無院內感染和死亡病例發生。[結論]對小兒手足口病病人精心護理和加強健康教育可提高本病治愈率,對預防疫情蔓延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關鍵詞:手足口病;小兒;護理;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主要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柯薩奇病毒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1]。手足口病多發于5歲以下兒童,其中3歲以下幼兒發病率最高,夏秋季節多發,可造成手、足、口等部位的皰疹和皮疹,嚴重者會合并肺水腫、心肌炎和腦炎等,如果不及時治療和干預會導致患兒死亡[2]。研究發現,對小兒手足口病病人進行精心護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對改善患兒預后和降低患兒死亡率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3]。本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360例手足口病患兒進行精心護理和健康教育,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60例小兒手足口病病人,男202例,女158例;年齡3個月至5歲(2.29歲±0.82歲),其中3個月至1歲82例,2歲~3歲186例,4歲~5歲92例;病程2d~10d(5.59d±0.75d);輕度205例,中度100例,重度55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口腔黏膜潰瘍,手、足、臀部可見米粒大小的橢圓形或圓形皰疹和丘疹;并發肺水腫3例,心肌炎25例,腦炎30例;住院天數6d~20d(12.24d±2.95d)。
1.2護理
1.2.1消毒隔離
將患兒安排在同一病房,重癥患兒單獨隔離,病房環境要溫度適宜、空氣流通,每天通風2次,每次1h;重癥患兒病房可用紫外線燈或靜電吸附消毒機消毒,每天2次,每次1h。每位患兒要使用固定的體溫計,在使用非一次性的儀器后要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500mg/L)擦拭消毒,病床、桌椅、地面等要用消毒劑消毒;醫護人員在接觸患兒后要徹底清洗、消毒雙手,接觸患兒分泌物升排泄物時要戴手套,脫手套后再洗手和消毒。病區要設置明顯的隔離標識,固定家屬陪同,限制患兒及其家屬的出入,每天限制探視。
1.2.2心理護理
由于疾病的疼痛和病房環境的陌生,再加上患兒年齡較小,容易出現恐懼、緊張、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和護理。醫護人員要保持和藹的態度,親切、熱情地給予患兒關心,對年齡較小的患兒可采取一定鼓勵措施,使其保持情緒穩定;對于年齡較大的患兒,可采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幫助患兒樹立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取得患兒信任,使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消除不良情緒。醫護人員要與患兒家長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針對患兒及家長的心理狀況制定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案,從而使患兒和家長積極配合治療,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1.2.3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干燥、清潔,保持床單、被褥干凈和整潔,及時更換被患兒排泄物污染的衣褲、被褥,可每天用溫水給患兒洗澡并更換衣物,動作要輕柔,以避免刺激皮膚和造成繼發感染;患兒衣物要保持寬松和柔軟,定期更換。由于手部有皰疹,皰疹抓破會造成病毒擴散和繼發感染,因而要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可包裹患兒雙手;足底有皰疹的患兒,要盡量減少其走動,臀部有皰疹的患兒要勤換尿布,及時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干燥清潔;若皰疹破裂可在局部涂抹抗菌軟膏。
1.2.4口腔護理
患兒口腔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皰疹,要加強口腔護理,以減輕患兒疼痛,促進皰疹的愈合;對嬰幼兒,在喂奶后要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潔;口腔皰疹較少者可鼓勵多喝水,進食前后用溫水漱口。對口腔潰瘍患兒可局部涂抹喉風散、噴灑西瓜霜噴劑,或者用溫開水將思密達攪拌成糊狀涂抹在潰瘍處,從而促進潰瘍愈合。
1.2.5飲食護理
給予患兒高維生素和高蛋白飲食,可食用蒸雞蛋、牛奶、魚粥等易消化、營養豐富的半流質和流質飲食。患兒因口腔皰疹的疼痛會影響食欲,因而食物宜溫涼、無刺激性,不宜過酸和過咸,以減少對皰疹的刺激。對于進食少和拒食而導致酸中毒和脫水的患兒,要及時給予補液,及時糾正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
1.2.6發熱護理
患兒一般會出現低熱或中度熱,要多臥床休息和多喝溫開水,體溫37.5℃~38.5℃的患兒可采用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冰敷、減少衣物以散熱等),體溫在38.5℃以上的患兒可采用藥物降溫(如復方鋅布顆粒等),對于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要做好預防措施。若患兒體溫一直在39℃以上,突然降至36℃以下,提示病情加重,要及時報告醫生采取必要措施。
1.2.7并發癥護理
由于CoxA16和EV71會對心臟和腦部造成損害,因而在護理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觀察患兒體溫、血壓、脈搏、呼吸、心率和意識等的變化,若出現面色蒼灰、口唇發紺、呼吸減慢、大汗淋漓、呻吟等癥狀,要警惕并發肺水腫的發生;若出現面色蒼白、胸悶氣短、四肢發涼、心律失常和心動過速等癥狀,要警惕并發心肌炎的發生;若出現嘔吐、頭痛、嗜睡、煩躁、驚跳、精神萎靡等癥狀,要警惕并發腦炎的發生。若出現以上癥狀,要及時通知醫生,準備急救物品,積極配合急救。
1.2.8健康教育
①本病在嬰幼兒期多發,傳播速度快,感染性強,要指導家長做好口腔護理、皮膚護理、飲食護理等,叮囑家長在流行期間避免帶小孩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去;幼兒園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場所,叮囑家長在患兒出院后半個月不要到公共場所或幼兒園中。②指導家長對居室內定期通風和消毒,保持空氣清新;保持小兒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強患兒營養,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指導家長對餐具、奶具定期清洗和消毒,對患兒玩具要定期消毒,要勤洗衣物、勤曬衣物。③指導患兒注意個人衛生,洗手時預防本病的重要環節,要使患兒養成飯前、便后勤洗手的習慣;教導患兒在咳嗽和打噴嚏時要掩蓋口鼻,不要隨地吐痰,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接觸不干凈的玩具。④在對家長和患兒進行健康教育時,可采用宣傳海報、小冊子、口頭交談等形式,從而使家長掌握手足口病的發病流行特征、臨床表現和預防措施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治療情況,統計皮疹消退時間、治愈時間以及醫院感染和死亡情況,其中手足口皰疹和丘疹等癥狀完全消失為治愈。
2結果
360例患兒經過精心護理和健康教育,其中34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為96.67%,皮疹消退時間為3.25d±1.25d;治愈時間724.00d±1.29d;12例轉上級醫院治療,無院內感染和死亡病例發生。
3討論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夏秋季節易發,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其中在小兒中比較多發,病毒常寄生在病人的唾液、咽部等地方,可通過說話、唾液直接傳播,也可通過接觸病人使用過的生活用品間接傳播[4-5]。小兒手足口病一般是突然發病,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發熱、頭痛、咳嗽、流鼻涕等,進一步發展會導致手足口皰疹和皮疹的發生,輕癥病人一般在1周后可自愈,中度和重癥病人如果不及時干預會導致肺水腫、心肌炎和腦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著患兒的身體健康[6-7]。目前小兒手足口病尚無特效藥物治療,除常規對癥治療外,需要采取適當的護理措施。研究表明,加強小兒手足口病病人的口腔護理、飲食護理、皮膚護理,保持患兒衛生清潔,可提高患兒治愈率,但是患兒及家長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僅了解手足口病的一般知識,對病原菌、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知之甚少,因而要改善患兒預后、徹底治療疾病,需要醫護人員在對癥治療和精心護理基礎上加強對患兒及家長的健康教育。
研究發現:在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過程中,護理措施要全面,從而全面促進病人康復。就目前的護理措施來看,消毒隔離可有效隔斷病人的傳播途徑,有效防止疾病的傳播[8];心理護理可穩定患兒情緒,使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恐懼、緊張、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9];皮膚護理、口腔護理可針對手、足、口皰疹進行有效處理,從而防止繼發感染的發生[10];飲食護理可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促進患兒早日康復[11];發熱護理和并發癥護理主要是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防止肺水腫、心肌炎和腦炎等并發癥的發生[12]。健康教育主要是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兒及家長傳授相關疾病的知識,操作簡便,可使患兒及家長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提高患兒治愈率,改善患兒預后[13]。研究發現,在精心護理基礎上加強手足口病患兒及其家長的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本病治愈率,可達95%以上[14-15]。
本研究中醫護人員在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過程中,通過加強對患兒的皮膚護理、口腔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密切觀察病情,加強并發癥護理,360例患兒中34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為96.67%,皮疹消退時間3.25d±1.25d,治愈時間為724.00d±1.29d,12例轉上級醫院治療,無院內感染和死亡病例發生,這提示加強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兒治愈率,改善患兒預后。
綜上所述,對手足口病患兒精心護理和加強健康教育,可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對改善患兒預后、預防疫情蔓延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屠蓓蘭.綜合性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工程,2016,24(9):127-128.
[2]秦水英.個性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中的應用效果及價值[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18):66-67.
[3]趙慧.健康教育對小兒手足口病護理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107.
[4]麻秀萍.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及健康教育[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82-84.
[5]盧海霞.個性化護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7(7):110-111.
[6]喬術靜.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及護理[J].醫學信息,2010,23(23):4647.
[7]劉艷清.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2):252-253.
[8]邱文麗,戴舉響.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預防控制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2017,3(2):128-130.
[11]周正英.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及健康教育[J].中國社區醫師,2015(10):133-134.
[12]朱華.綜合性護理與健康教育應用于小兒手足口病護理的效果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7,9(25):117-118.
[14]楊格英.護理干預措施和健康教育對手足口病病程及復發率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2):432-433.
[15]朱麗梅.加強社區健康教育管理在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擴散中的作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5):5425-5426.
作者:覃芳華;朱麗輝;游美英;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