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抗精神病藥物腦電圖異常及效果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對于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影響其腦電圖異常的相關因素。方法選取2018年度1月至2019年度6月我院接診的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56例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將所有患者根據腦電圖檢查結果分為兩組,觀察組28例(腦電圖檢查異常)、對照組28例(腦電圖檢查正常),將兩組的腦電圖和臨床特征關系、腦電圖和預后之間的關系進行對比。結果在56例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中、異常患者28例、所占比為50.00%;正常患者28例、所占比為50.00%,多數患者以高幅慢波明顯增多作為表現、以枕部較為常見、其調幅差、節律少,同時腦電圖檢查異常患者和患者用藥(主要以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為主)、年齡(大于60歲)和服藥時間(1-21年)之間具有密切相關性;對56例患者進行隨訪,其中在對照組腦電圖檢查異常患者中有5例發生復發情況,而在觀察組中15例發生復發情況,兩組之間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腦電圖異常因素具有多種,腦電圖能對患者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從而為后期治療提供依據。
引言
精神障礙疾病近年來發病率不斷增加,對于該類患者均實施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但精神障礙疾病具有病情復雜、反復發作、治療困難的特點,對于大多數患者而言需要通過長時間服用藥物來對病情加以控制。一般均以藥物治療為主,多數患者實施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能對人體腦內多巴胺D2有效阻斷,但是長時間用藥過程中,多數患者會出現副作用,給患者的神經系統、腦組織等造成嚴重影響,而作為生物學的重要指標,腦電圖也容易受到影響[1-2]。因此,本次研究選取2018年度1月至2019年度6月我院接診的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詳情見下文。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選取2018年度1月至2019年度6月我院接診的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56例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將所有患者根據腦電圖檢查結果分為兩組,觀察組28例(腦電圖檢查異常)、對照組28例(腦電圖檢查正常)。觀察組(28例):組內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20歲-50歲,平均(35.15±1.02)歲。對照組(28例):組內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21歲-50歲,平均(36.12±1.45)歲。納入標準: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由于個人原因中斷研究者。兩組患者資料比較發現,差異不明顯,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時即進行一次腦電圖檢查,入院后每4至8周定期復查。采用數字化腦電監護分析儀(生產廠家為北京中科新拓儀器有限責任公司,型號為NT9200-16D),對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期間的腦電圖情況進行檢查。在患者洗頭、餐后3小時內進行檢查,檢查時保證環境舒適、溫度合適,取患者坐位,讓患者全身放松、清醒閉目。檢查時間常數設置為0.3秒、紙速為每秒30mm、靈敏度為7-10uv/mm。在進行常規描記過程中睜閉眼數次,每次睜眼持續時間為5-10秒,過度換氣持續3分鐘,至少記錄20分鐘清醒狀態下的無干擾圖形,并對患者腦電圖變化進行觀察,分析異常腦電圖情況,并與患者年齡、用藥時間和藥物種類進行聯系,將上述因素對于腦電圖異常變化的影響做出判斷。
1.3觀察指標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主要指標包括腦電圖和臨床特征關系、腦電圖和預后之間的關系等。
1.4統計學處理
實施SPSS26.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結果和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進行檢驗,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檢驗,用卡方值檢驗,若2組間差異存在意義,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異。
2結果
2.1腦電圖和臨床特征關系
在56例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中、異常患者28例、所占比為50.00%;正常患者28例、所占比為50.00%,多數患者以高幅慢波明顯增多作為表現、以枕部較為常見、其調幅差、節律少,同時腦電圖檢查異常患者和患者用藥(主要以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為主)、服藥時間(1-21年)之間具有密切相關性。
2.2腦電圖和預后之間的關系
根據研究顯示,對56例患者進行隨訪,其中對照組腦電圖檢查異常患者中有5例發生復發情況,而在觀察組中15例發生復發情況,兩組之間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所示。
3討論
據相關研究顯示,精神障礙疾病近年來發病率不斷增加,對于該類患者均實施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但精神障礙疾病具有病情復雜、反復發作、治療困難的特點,對于大多數患者而言需要通過長時間服用藥物來對病情加以控制,但是由于藥物直接作用于人體腦組織,多數患者易發生不良反應,例如頭痛、眩暈等等,從而使藥物安全性、療效降低,同時還會導致患者a波節律慢化、腦電圖a波節律不規則等異常情況,因此需要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密切實施監測[3-4]。因此,本次研究對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腦電圖異常相關因素臨床效果評價進行分析,探討腦電圖情況。精神障礙伴有癲癇發作的患者,本次研究建議,如果患者發生上述情況,應避免慌張,取平側臥位,避免嘔吐物吸入窒息,應使用紙巾或毛巾擦去分泌物,可掐人中與合谷穴位,同時采用毛巾溫水擦身降溫。精神障礙疾病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過程中,對腦電圖產生影響的因素具有多樣性,且影響程度也不同,因此對于藥物的選擇非常重要,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進行綜合考慮,提升抗精神病藥物的安全性和療效,從而獲取顯著效果,保障患者健康安全[5]。若精神障礙伴有癲癇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伴有發熱征象,應進行早期識別并積極使用退熱藥物,進行物理降溫,避免體溫上升到38攝氏度以上,需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病情情況,間歇或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預防復發,間歇短程預防性治療包括在發熱早期及時使用安定、包括口服或直腸給藥,同時及時退熱及治療原發病,體溫降至正常后停止使用止驚藥物。經研究表明,在56例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中、異常患者28例、所占比為50.00%;正常患者28例、所占比為50.00%,多數患者以高幅慢波明顯增多作為表現、以枕部較為常見、其調幅差、節律少,同時腦電圖檢查異常患者和患者用藥(主要以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為主)、年齡(大于60歲)和服藥時間(1-21年)之間具有密切相關性;對56例患者進行隨訪,其中在對照組腦電圖檢查異常患者中有5例發生復發情況,而在觀察組中15例發生復發情況,兩組之間具有顯著差異(P<0.05)綜上所述,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腦電圖異常因素具有多種,腦電圖能對患者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對精神病的治療效果,用藥劑量等具有一定的監測與指導作用,從而為后期治療提供依據,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1]洪遠玲.精神分裂癥患者腦電圖異常與性相關癥狀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4):156-157.
[2]陳立榮,王玉華.抽動穢語綜合征患兒的腦電圖與事件相關電位分析[J].癲癎與神經電生理學雜志,2014,23(4):237-238.
[3]朱玘諾.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腦電圖異常的檢出率及導致其腦電圖異常的危險因素[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116-117.
[4]鄒曉麗.傳統及新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腦電圖異常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2019,28(13):62-63.
[5]汪建君,李豪喆,樊慧雨,等.腦電圖在輕度精神傷殘評定中的運用價值[J].法醫學雜志,2017,33(5):501-505.
作者:孫曉利 單位:漣水縣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