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精神病護理中語言溝通心理護理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對精神病患者實施護理中使用語言溝通以及心理護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本院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實施語言溝通以心理護理,對比護理前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病情恢復得分、生活質量評分。結果經過對患者實施語言溝通以及心理護理之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顯著提升,病情得到明顯的恢復,生活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結論在精神病患者中實施語言溝通以及心理護理對于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改善生活質量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語言溝通;心理護理;精神??;護理作用
引言
精神病是因生理、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的作用而導致的以心理異常、行為異常、性格異常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1]。近年來,受到社會生活壓力的增加、生活節奏的加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被診斷為精神病的患者越來越多?;颊呋加芯癫≈?,不但會對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影響,還會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同時影響家庭成員以及周圍人的生活質量甚至是安全[2]。因此,應當十分重視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以及護理。研究表明,對精神病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通過加強與患者的語言溝通、心理護理,有助于幫患者建立積極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升治療依從性[3,4]。本研究對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在精神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中選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65歲,平均年齡(43.1±2.2)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5年,平均病程(6.8±2.3)年。
1.2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除了接受常規的治療以及護理之外,還加強語言溝通以及心理護理,方法如下:
1.2.1語言溝通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避免表現出歧視、厭惡等不良情緒,以免傷害患者的自尊心。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患者的性別、年齡、性格、文化水平等,通過有效的語言技巧和患者建立有效溝通,增進護患之間的關系,讓患者能夠對護理人員產生更多的信任感[5,6]。例如有癔病患者晚上很晚了還不能入睡,而是大喊大叫等,這時護理人員可以告訴患者給他所服用的是最好的藥物,服藥以后心情會變好,還能很快安靜入睡,這樣可以提升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而有的患者擔心治病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又害怕周圍人知道他有精神病而被歧視等,因此治療積極性不高。護理人員可以開導說:“只要積極配合治療,疾病是可以治好的,到時還可以重新回到工作中,給家里增加收入,創造價值,而目前要做的就是要更好地配合治療,這樣才能更快康復?!币恍┗颊呖吹街髦吾t生比較年輕,對其專業素質不太信任,護理人員可以對他說:“別看醫生年齡不大,治療這方面疾病可是經驗非常豐富呢!”從而讓患者能夠放寬心,對醫生醫術水平更加信任,更積極地進行治療配合。平時也可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對患者說:“您氣色真好,恢復效果不錯!”從而對患者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讓患者認識到積極治療所取得的顯著效果,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7]。在護理過程中不僅注意語言的目的性,也要注意語言產生的心理效應,使語言在護理過程中發揮良好的作用。
1.2.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當結合患者的疾病類型、心理情緒、顧慮等,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首先,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表現出充分的愛心、耐心、尊重,不要對患者有刺激性的語言、動作、表情等,以防加重患者負性心理,加重病情,甚至發生逃跑、自殘、自殺、傷人等過激的行為[8]。護理人員避免進行竊竊私語,私下談論患者的隱私等等,以防對患者產生消極暗示。應當從患者的利益出發,真正為患者考慮,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將治病救人放在工作的首要地位,對患者表示充分的理解。規范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規范、素養,將精神病患者作為“人”去進行對待,讓患者有基本的人格尊嚴。對患者的毀物傷人等行為表示諒解,同情患者病情,與患者產生同理心,從而與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關系[9,10]。另外指導教育病人正確對待精神疾病,提高病人的自護能力是心理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對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讓患者能夠以更加了解病情,樹立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
對比護理前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評價指標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病情恢復得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恢復效果越好)、生活質量評分(評價維度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整體功能)。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軟件,其中(±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方式為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檢驗方式為c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護理前后的治療依從性
研究組依從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前后病情恢復得分比較
實施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前,患者治療期間的病情恢復得分為(45.13±2.34)分,護理之后患者的病情恢復得分為(67.32±3.18)分,護理前后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經過護理,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價維度得分均高于護理前,差異均明顯(P<0.05)。見表1。
3討論
精神類疾病的治療以及護理是臨床研究中比較關注的問題。對于此類患者,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之外,加強臨床護理也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精神病患者加強有效的語言溝通以及心理護理,結果表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顯著提升,疾病恢復效果更好,生活質量也明顯提升。這說明對精神病患者治療期間加強語言溝通以及心理護理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鄭福華.心理護理對精神病科抑郁癥患者的臨床干預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51):266.
[2]張永秀.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精神病護理中的作用[J].心理月刊,2019,14(11):69.
[3]龐琳琳,陳麗珍.精神病臨床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的價值探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45):130.
[4]張鑫.精神病護理應用心理護理和語言溝通的效果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5):91-92.
[5]屠愛芳.語言溝通聯合心理護理在精神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6):64,66.
[6]薛瓊芳.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對精神病患者臨床治療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4):22,29.
[7]張春玲.探討精神病護理中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的意義[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7):294-295.
[8]杜真治.精神病患者伴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及心理護理要點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2):152-153.
[9]呂紅.語言溝通聯合心理護理在精神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7):190-191.
[10]尹鳳英.精神病臨床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的價值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7):230-231.
作者:王丹 單位:河南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