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益氣祛瘀排石湯尿石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尿石癥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是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的統稱。多原發于腎臟和膀胱,結石的存在容易造成泌尿道的阻塞及繼發感染等,若延誤治療時機或處理不當,會損壞腎功能引起尿毒癥,甚至危及生命。本病好發于青壯年,20~50歲者占90%,男女之比約2:1-2.7:1。本病急性發作時腰腹部突作劇痛,如絞如折,牽及小腹或向外陰放散,平素或有持續腰部隱痛,常伴有血尿,或從尿中排出砂、石,屬于中醫學“砂淋”、“石淋”、“血淋”及“腰痛”范疇[1]。近年來,尿石癥發病率較高,且有上升的趨勢。筆者自2002年7月以來用自擬益氣祛瘀排石湯治療尿石癥319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319例中男性147例,女性172例;年齡12~75歲;絕大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腎區或腹部不適、疼痛或劇痛,甚則腎絞痛,小便頻數或淋瀝不凈,甚則點滴不通。腎結石262例(其中雙側腎137例),腎兼輸尿管結石63例,輸尿管結石49例,膀胱結石8例,輸尿管結石伴腎盂積水69例,碎石后6例。B超檢查示腎盂及輸尿管擴張,液性暗區范圍1.0~4.0cm,輸尿管內徑0.5~1.4cm;腎內結石位于上盞、中盞130例,下盞68例,上、中、下盞均有結石64例;腎內結石1~2枚83例,3~4枚103例,5枚以上11例(最多8~9枚);泥沙狀結石65例;結石直徑0.1~0.3cm113例,0.4~0.7cm101例,0.8cm以上48例(其中最大者1.5cm×0.8cm)。
1.2治療方法:予自擬益氣祛瘀排石湯:金錢草24g,海金沙15g,雞內金15g,石韋12g,瞿麥10g,車前子12g,茯苓12g,法半夏12g,陳皮6g,甘草6g,王不留行10g,黃芪10g,川牛膝10g。濕熱偏重加梔子12g;血尿加小薊10g,蒲黃10g;痛甚加延胡索10g;體虛加黨參15g,炒白術12g,當歸10g,補骨脂15g。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800~1000ml,分4~6次服。若腎絞痛伴腎盂積水,結石較大阻塞尿道,小便難下甚則不通,并用過多種止痛藥效果不顯者,將方中金錢草、雞內金、黃芪加至30g,再加白花蛇舌草15g,路路通10g;并適當加用氧氟沙星片、654-2片等。治療2周為1療程,一般觀察1~2療程,結石大而多者治療4療程。治療期間停服其他排石藥,并注意忌食辛燥、油膩、生冷食品,多飲水,多運動。
2療效觀察
2.1療效標準: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B超或X線檢查泌尿系未見結石。有效:癥狀及體征消失,B超或X線檢查見結石減少或變小。無效: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B超、X線檢查結果無改變,或中途停服中藥者。
2.2治療結果:319例中治愈205例,有效96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94.35%。服藥1療程102例,2療程128例,3療程52例,4療程23例,4療程以上14例;服藥最多90劑,最少1劑,其中82例加用西藥。
3討論
尿石癥屬于中醫學“砂淋”、“石淋”、“血淋”及“腰痛”范疇,治療多以清利下焦濕熱,化石通淋為法。自擬益氣祛瘀排石湯,方中金錢草、海金沙、石韋清利下焦濕熱,利尿通淋;雞內金化石;王不留行活血利尿,既可加強利尿通淋之力,又助雞內金化石;陳皮、法半夏、茯苓、黃芪健脾燥濕行氣,可助結石化解,推動結石運行;川牛膝引藥下行,因勢利導,使結石滑利而下;生甘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諸藥共奏清利下焦濕熱、化石通淋之功。
楊玲娟[2]中藥防治泌尿系結石概述中,中藥對尿石癥作用的基礎研究是:金錢草:①增強輸尿管蠕動和增加尿量;②抑制結晶形成過程;③調節pH值;金錢草還可使血液、尿液偏酸性,使在堿性環境中才能存在的結石溶解,減慢結晶生長速率,減少晶體聚集的程度。此外還具有抗炎鎮痛、細胞免疫抑制、抗菌、抗氧化、抑制肝臟脂質過氧化作用[3]等。海金沙:水提醇沉制成的注射液給麻醉犬靜脈注射,可明顯促進輸尿管蠕動頻率,使輸尿管上段的壓力明顯增加[4]。車前子:能增加尿素、尿酸及氯化鈉的排泄。從作用機制來看,中藥防治泌尿系結石的作用總結有以下幾點:①利尿作用;②促進輸尿管蠕動;③抑制結晶的成核、生長、聚集;④影響結晶形成調節因子;⑤形成絡合物;⑥調節pH值。[5]從化學物質基礎來看,中藥防治泌尿系結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有黃酮類、多糖類、有機酸類等,這些有效成分中含有羧基、羥基、羰基、氨基和氧雜環等,這些基團可以與Ca2+形成配位絡合物;其次,中藥的有機成分自身或許多相對分子質量大的單位成分,除能與Ca2+形成配合物,還能以疏水、交疊、靜電、包合等形成分子絡合物;而且一些中藥如金錢草等可以降低尿液的pH值;再次是中藥附著在尿石晶體的生長位點上,阻止尿石的進一步生長和聚集,從而抑制尿石的形成。闡明了中藥有效成分對尿石形成過程各個環節的藥理作用,不但可以從分子水平和細胞水平上深入研究尿石的形成和抑制過程,而且還可以運用單味中藥或復方為原料,應用現代中藥的新概念和新技術制成高效低毒的尿石抑制劑。
筆者自擬益氣祛瘀排石湯,既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思路,又符合現代藥物原理的特點,實為長期工作于基層臨床一線的經驗總結,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4結語
中醫對淋證早有充分認識,《外治秘要》記載“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腎主水,水結則化石,故容砂石,腎虛為熱所乘,熱則成淋,其病之狀,小便則莖里痛,溺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砂石從小便而出,甚則塞痛令悶絕”。歷代醫家都認為淋癥是由于腎虛膀胱濕熱所致,煎熬尿液而成,這說明腎虛是形成尿路結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在臨床實踐中,體會到如果單純使用清熱利濕、利水通淋、活血化瘀則會造成傷陰耗氣,使腎虛氣虛加重。筆者長期處于基層臨床一線,所治療尿石癥腎絞痛病例治療前絕大部分經補液、抗感染、止痛甚至用度冷丁等治療仍疼痛不止,此為結石阻塞尿道所致,應加重益氣、化瘀之藥,重在通利;方中加重黃芪用量以健脾益氣,使氣足則助結石下行,故“通則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