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藥品調配差錯原因及對策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院門診藥房、住院藥房和傳染藥房3個調劑單位2008-01-2010-01《藥品調配差錯登記本》中記錄的調配差錯。筆者對調配差錯的部門、時間、差錯類型和差錯等級分布進行統計分析,為今后防范制定對應措施提供依據。
1調配差錯分析
1.1部門及時間分布門診藥房調配的差錯數和差錯率均高于其他兩個藥房。傳染藥房處方量低,品種相對單一,差錯數低于其他兩個藥房。住院藥房除兩名藥師核對藥品外,還需取藥護士對照擺藥單核對藥品后方可離去,大幅降低了差錯率。
從時間分布上看,每日10:00~12:00發藥高峰期差錯數明顯高于其他時間段;夜間00:00~次晨08:00值班期間單人核對發藥、處方量少、藥師思想容易麻痹松懈,導致差錯率高于其他時間段。
1.2差錯類型藥物品種差錯、數量差錯、劑量劑型差錯、錯發患者差錯、用法用量交待差錯。
1.3差錯等級(1)客觀環境或條件可能引起的差錯(差錯未發生);(2)發生差錯但未發給患者(內部核對控制);(3)發給患者但未造成傷害;(4)需要監測差錯對患者造成的后果,并根據后果判斷是否需要采取預防或減少傷害;(5)差錯造成患者暫時性傷害;(6)差錯可導致患者住院或延長住院時間;(7)差錯導致患者永久性傷害;(8)差錯導致患者生命垂危;(9)差錯導致患者死亡。
2.1分析原因主觀原因:藥師調配時精神不集中,工作習慣不佳,對藥房藥品的規格劑型、用法用量及適應證不熟悉。客觀原因:處方藥品通用名稱書寫不規范,存在一品多規現象,藥品擺放不合理,手寫標簽字跡潦草,藥品包裝更換頻繁。
2.2應對措施加強藥師自身業務素養,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工作作風。熟知并主動遵守《藥品管理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辦法》和《處方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熟練掌握工作流程,明確工作職責,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定期組織技能考核,就容易造成差錯的源頭著重予以梳理。
規范處方書寫,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嚴格落實使用藥品通用名書寫處方,可避免商品名稱相似,藥品別名相似等問題,如將他巴唑書寫為左旋咪唑即可避免與地巴唑的混淆;還可通過通用名書寫大致了解藥品藥理作用,避免部分因包裝相似而導致的差錯。
合理藥品擺放,藥品應按照藥品的藥理作用或制劑劑型等進行分類碼放,應確保藥品與標簽嚴格對應,應保持藥品碼放位置相對固定且只允許由受過專業訓練、經授權的藥學人員進行碼放。不同規格的相同藥品應分開碼放,包裝或藥名相似的藥品應分開碼放,對于新更換包裝或常有出現差錯的藥品應加貼醒目標簽予以警示。
健全調配操作規程,嚴格落實“四查十對”,調配過程中首先明確處方藥品名稱、劑型、規格、數量,一張處方調配結束后再進行下一張的調配;書寫用法張貼標簽時再次核對處方與藥品,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窗口核對/發藥時須對照處方逐一核對藥品并交待每種藥品的使用方法,發現錯誤時應將處方和藥品退回配方人并登記差錯。對特殊用藥人群如老年人、兒童等除了需更耐心解釋藥品用法外,還需對處方用法用量仔細核對,如懷疑有超劑量用藥時亦應與經治醫師充分溝通后方可發藥。
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如在工作高峰時間適當增加人員,減輕窗口壓力;將值班人員調整成主、副兩個班次以保證雙人核對等以減少差錯發生。
制訂非懲罰性用藥差錯報告管理制度,鼓勵當事藥師正視差錯,主動上報差錯,通過切身經歷及時分析檢查差錯原因和后果,研究杜絕措施,避免類似差錯再次發生;通過鼓勵措施加大差錯報告樣本,使回顧性分析更具科學性,采取的措施更具針對性;努力營造開放性和非懲罰性的用藥安全文化。
3討論
藥品調配是整個醫療服務鏈的重要一環,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醫院的聲譽,嚴重的藥品調配失誤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1]。藥師在藥學服務中的職責就是確保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藥,防止發藥差錯是藥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我國醫院藥學工作正逐漸從供應服務型向技術服務型轉變,重心從對“物”的管理轉向對“人”的服務,旨在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藥學服務和人文關懷。而減少發藥錯誤,提高藥房藥品調劑工作質量是其中的重要環節。我們要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促進醫院藥學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確保患者獲得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