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螺旋CT增強掃描對膀胱癌的診斷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多層螺旋ct三期增掃描對膀胱癌的診斷價值。方法選2016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經手及病理證實為膀胱癌的患者69例,患者于術前行CT平掃及增強掃描檢查,對患的臨床及影像學資料進行收集,對CT掃中腫瘤的大小、數(shù)目以及病灶的強化度進行分析,通過與術后的病理檢查果進行對照,判斷CT對腫瘤的診斷準性。結果CT平掃及三期增強掃描對膀癌患者的結果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對照CT對膀胱癌患者病變檢出的準確性高94.20%;且對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數(shù)以及強化程度顯示良好,能清楚區(qū)分腫與周圍組織、器官之間的關系。結論層螺旋CT三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技術在膀胱診斷中,有較高的檢出率,有助于早期床醫(yī)生實施外科干預,可作為為膀胱癌常規(guī)檢查方法。
【關鍵詞】多層螺旋CT;三期增強掃描膀胱癌;診斷應用
膀胱癌常發(fā)生于膀胱的黏膜上,作為全身常見的十大惡性腫瘤,其腫瘤發(fā)病率占泌尿生殖系統(tǒng)第一位[1]。膀胱癌的發(fā)生不受年齡限制,有研究稱,其發(fā)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發(fā)病率男性高于女性[2]。膀胱癌多以血尿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而腫瘤的惡性程度、形態(tài)、數(shù)目等并不能通過出血量與血尿持續(xù)時間的長短來進行判斷,因此需對患者進行進一步檢查進行確診[3]。臨床上常通過綜合患者既往史、家族史,結合癥狀、查體及實驗室檢查做出初步判斷,并通過對患者尿常規(guī)檢查、腹部和盆腔B超等進行進一步定位及定性診斷,再行膀胱鏡、靜脈尿路造影、盆腔CT等進行明確診斷[4-5]。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日益進步,多層螺旋CT(MSCT)逐漸廣泛應用于我國各個醫(yī)療單位,有研究稱,多層螺旋CT應用于診斷膀胱癌中取得了較好效果[6]。為此,本文對多層螺旋CT三期增強掃描對膀胱癌的診斷應用進行了研究,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為膀胱癌的患者共69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1例,女18例,年齡28歲~77歲,平均年齡(45.97±12.65)歲。入選標準:(1)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內容及過程知情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臨床及影像學資料完整無丟失者;(3)均接受CT平掃及增強掃描檢查。排除標準:(1)既往存在碘過敏史以及其他相關藥物過敏者;(2)CT掃描禁忌癥者;(3)意識、溝通障礙者。所有患者入院就診均以肉眼可見血尿、尿急、尿痛、排尿困難、腰部酸脹等為主要癥狀。
1.2設備與檢查方法檢查
前24h告知患者飲用流質食物,并于掃描前120分鐘告知患者充分飲水以充盈膀胱,并對患者進行碘過敏試驗,實驗結果陽性者不進行增強掃描檢查。采用西門子Sensation64層螺旋CT機對69例患者進行CT掃描。69例患者采取仰臥位,掃描范圍自恥骨聯(lián)合下緣至膀胱頂部。69例患者先進行常規(guī)平掃再使用對比劑增強掃描。CT掃描設置參數(shù):管電壓120kV,管電流100mA,螺距為1,層厚0.5mm,矩陣512×512。增強掃描使用高壓注射器以2.5~3.0mL/s的注射速度經肘靜脈注射含碘量為300mg/mL的碘海醇造影劑100mL,進行動脈三期動態(tài)掃描。于注射造影劑完畢后45s開啟監(jiān)測掃描。增強三期掃描中需配合患者屏氣,動脈期掃描:25~45s后進行、靜脈期掃描:60~90s后進行、延時期掃描:3min~5min后進行,將掃描圖像進入計算機后臺進行圖像后處理。
1.3圖像分析
由兩名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yī)師對最終所得圖像資料共同閱片,對CT圖像上腫瘤的形態(tài)大小、部位、鈣化以及轉移情況等進行記錄,觀察盆腔內有無轉移,并于手術病理結果進行對照分析,以共同商議結果為最終診斷結論。
2結果
2.169例患者的手術病理檢查結果
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示:癌灶多以單發(fā)為主,癌灶共計78處,形態(tài)多不規(guī)則,56例(81.16%)為菜花狀,9例(13.04%)為乳頭狀,12例(17.39%)為散在丘地狀;大小約為0.45~6.73cm,平均直徑(3.01±0.85)cm,其中35例癌灶位于膀胱左側壁,26例位于膀胱右側壁,5例位于膀胱后壁,2例位于膀胱前壁,11例位于膀胱頂壁,共27例癌灶位于膀胱三角區(qū)。
2.269例患者的CT掃描檢查結果
CT掃描檢查結果示:69例患者均于術前進行多層螺旋CT平掃及三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檢查,其中6例患者于CT檢查中未見明顯異常,2例病變于術后重新讀片發(fā)現(xiàn),共計65例于CT掃描中出現(xiàn)異常征象,CT對病變檢出的準確性為94.20%(65/69)。病灶單發(fā)56例,多發(fā)9例,共發(fā)現(xiàn)病灶73處,大小約為0.53~10.96cm,平均直徑(2.97±1.42)cm;53例腫塊為菜花狀,腫塊表面凹凸不平,部分侵入肌層;6例為乳頭狀結節(jié)腫塊,侵犯粘膜層;13例為散在丘地狀;33例癌灶位于膀胱左側壁,25例位于膀胱右側壁,6例位于膀胱后壁,3例位于膀胱前壁,8例位于膀胱頂壁,共19例癌灶位于膀胱三角區(qū)。47例出現(xiàn)膀胱壁出現(xiàn)不規(guī)則性局部增厚,6例出現(xiàn)膀胱壁內浸潤現(xiàn)象且腫瘤侵犯膀胱外組織。CT平掃顯示:58例(89.23%)病灶部位密度與正常膀胱組織相等,且密度均勻,7例呈密度不均的稍高密度影,8例(12.31%)患者可于腫瘤表面見點狀、片狀鈣化灶。CT增強掃描顯示:三期增強掃描后所有病灶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強化,其中均勻強化59例,不均勻強化6例;并于延遲期病灶密度出現(xiàn)明顯降低,腫瘤繼續(xù)強化,且51例充盈缺損,8例隆起,4例膀胱壁局限性增厚,2例膀胱壁廣泛性增厚。3例患者膀胱周圍淋巴結出現(xiàn)腫大,腫瘤累積周圍組織、器官11例(精囊腺7例,前列腺1例,腹直肌1例,多部位受侵犯2例),所有腫瘤均未出現(xiàn)遠處轉移現(xiàn)象。7例病灶部輸尿管、腎部出現(xiàn)積水,1例輸尿管、腎部雙側出現(xiàn)積水。
2.3病例分析
患者,女,83歲,因間斷性肉眼血尿1周入院接受檢查,且呈洗肉水樣,伴血塊,呈全程血尿。CT平掃以及增強掃描診斷結果提示為膀胱癌,后經手術及病理檢查結果證實。
3討論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tǒng)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由于本病無典型臨床癥狀,因此具有較高的誤診率[7]。血尿是大多數(shù)膀胱癌患者最初的臨床表現(xiàn)[8]。但由于血尿可自行出現(xiàn)減輕或停止現(xiàn)象,容易給患者造成“病愈”的錯覺,因此可能造成病情進一步發(fā)展。而部分患者發(fā)現(xiàn)存在血尿時,往往已經錯過腫瘤治療的最佳時期。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膀胱癌的檢出率呈上升趨勢[9]。當前臨床上對膀胱癌進行診斷最主要的一種檢查方法即為膀胱鏡檢查。運用膀胱鏡對膀胱病變患者進行檢查對膀胱壁內的病灶情況能進行清晰反映,但是對膀胱壁外組織臟器病變的侵犯程度不能做出準確判斷,因此可能會導致臨床上對疾病出現(xiàn)誤診、漏診[10-11]。文獻報道顯示,MRI、CT等影像學檢查方法對腫瘤肌層的侵犯程度顯示清楚準確[12]。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以及CT掃描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更進,CT掃描在膀胱癌的早期診斷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充分彌補了膀胱鏡檢查中對壁外侵犯顯示的不足之處,對膀胱癌的手術方式更加具有指導性,而螺旋CT的增強掃描更加具有優(yōu)勢[13]。MSCT三期掃描技術不僅能廣泛顯示病灶情況,還能做到無間隔掃描,且由于其掃描速度快、安全無創(chuàng)、價格適當?shù)葍?yōu)勢更易于被患者廣泛接納[14]。MSCT三期動態(tài)掃描能夠獲得更高質量圖像,對病灶的顯示更細致。由于其適用人群更為廣泛,且具有經濟、便利等特點,因此MSCT更能被患者所接受且應用率高[15-16]。本文通過采用多層螺旋CT三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對69例膀胱癌患者進行檢查,研究結果顯示:CT平掃及三期增強掃描對膀胱癌患者的結果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對照,CT對膀胱癌患者病變檢出的準確性高達94.20%;且對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數(shù)目以及強化程度顯示良好,能清楚區(qū)分腫瘤與周圍組織、器官之間的關系。膀胱癌的CT掃描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膀胱內存在向內突出的腫塊,局部膀胱壁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增厚僵硬,在平掃時膀胱病灶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強掃描病灶明顯強化[15-16]。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三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技術在膀胱癌診斷中,有較高的檢出率,有助于早期臨床醫(yī)生實施外科干預,可首選為膀胱癌的常規(guī)檢查方法。
作者:陳運貴 單位:平頂山煤業(yè)集團公司一礦職工醫(yī)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