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神經內科護理中腦卒中康復護理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筆者所在醫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8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康復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并發癥發生率、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0%,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低于對照組的2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較好,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神經內科;康復護理;腦卒中;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腦卒中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病程長等特點,多發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呈現逐漸年輕化趨勢[1-2]。腦卒中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腦組織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而供應不足,引起缺血缺氧性病變,或血管出現栓塞,血液無法流入大腦造成腦損傷,從而引發了神經功能損傷。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死亡率已明顯降低,但其致殘率仍未得到控制,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3-5]。研究發現,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體功能,顯著降低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利于疾病康復[6-7]。本文旨在探討分析實施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筆者所在醫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8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經腦CT、MRI等影像學檢查得到證實;病例資料完整;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病,且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排除標準: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與免疫系統疾病者;患有惡性腫瘤者;合并有精神系統疾病或認知障礙等無法配合治療的患者。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40~77歲,平均(60.58±7.82)歲;病程3h~4年,平均(2.76±1.11)年;其中腦梗死12例,腦出血8例,左側偏癱11例,右側偏癱9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40~78歲,平均(61.11±8.03)歲;病程2h~5年,平均(2.83±1.17)年;其中腦梗死11例,腦出血8例,左側偏癱11例,右側偏癱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與患者家屬均對本次調查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與常規護理方法,如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生命體征監測、日常生活干預、飲食指導、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2.1心理康復護理腦卒中發病后,患者常伴有神經功能損傷,日常生活受限,因此易出現焦慮、緊張、抑郁等負性情緒。醫護人員應注重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并細致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與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可指導患者聽輕松的音樂、做有興趣的活動轉移注意力。在患者康復訓練中,給予患者足夠的鼓勵與表揚,引導提高治療依從性,使患者積極地面對康復治療,形成心理與身體康復的良性循環。1.2.2肢體康復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與狀態設定康復訓練計劃,主要包括患肢的被動運動與健肢的主動運動,床上、坐位、臥位、立位、行走訓練與按摩護理。訓練過程中以關節活動范圍與方向作為依照,定期進行按摩患肢,30min/次,3次/d,還可配合針灸與理療。當患者肌力逐漸改善后,可進行軀干控制訓練、翻身、坐起與步行訓練,40min/次,2次/d[8]。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要遵循由易至難的原則,在保證安全的狀態下,協助患者進行洗臉、刷牙、如廁、穿衣等訓練。1.2.3電刺激護理主要對患者進行神經、肌肉、四肢及觸覺等進行電生理刺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與吞咽功能,但注意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態適當調整強度。
1.2.4并發癥護理由于腦卒中患者病程較長,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避免患者出現并發癥。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指導患者時刻保持口腔處于清潔狀態,適當時可配合吸痰處理,避免病從口入,并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防止發生口腔潰瘍或呼吸道窒息。其次,保障患者尿管通暢性,密切觀察尿液顏色與尿量[9]。最后,指導患者適當抬高下肢并每日按摩,加速血液循環,防止出現下肢靜脈血栓,預防壓瘡。
1.2.5其他護理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服藥后的不良反應,及時發現并處理。向患者與患者家屬講解康復的目的、意義、操作、飲食注意事項及訓練時的注意事項等,指導患者正確自行康復訓練。同時適當進行語言功能訓練,多與患者講話,并進行舌頭運動、吞咽運動、開口音等訓練。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應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情況進行評價,總分為42分,得分越低,結果表明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越好[10]。根據NIHSS評分對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價,療效等級分為5級,基本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無效與惡化。基本治愈為患者NIHSS評分降低程度為91%及以上;顯著進步為患者NIHSS評分降低程度≥46%,且<91%;進步為患者NIHSS評分下降程度為≥18%,且<46%;無效為患者NIHSS評分降低程度<18%;惡化為患者NIHSS評分上升,且超過18%。治療有效率=(基本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100%[11]。應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Barthel指數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包含進食、如廁、行走、穿脫衣物等內容,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如感染、應激性潰瘍等。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0%,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0.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NIHSS評分與Barthel指數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與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Barthel指數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在治療期間,對照組發生應激性潰瘍3例,關節痙攣2例,感染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2.5%;觀察組發生應激性潰瘍1例,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1647,P<0.05)。
3討論
腦卒中是一類十分難以治愈的神經內科疾病,常伴有意識障礙、頭暈、言語障礙等癥狀,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病率、致死率與致殘率均呈現升高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給患者家庭與社會帶來了較大的負擔,因此如何改善患者預后尤為重要[12]。在本項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療效更佳。同時,觀察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康復護理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同時,康復護理中也十分重視對于并發癥的預防護理,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康復護理可以預防與減少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綜上所述,對于神經內科的腦卒中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療效,明顯改善神經功能損傷與日常生活能力,極大程度減少了患者肢體殘疾,減少并發癥發生,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魏雪梅,謝麗敏,張慧敏.神經內科護理中關于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6,29(2):369-371.
[2]王春榮.神經內科護理中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3):232-233.
[3]賈盼,劉欣鑫,王娜.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觀察[J/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7,17(74):217-218.
[4]李曉玲.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價值研究[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8):3469-3471.
[5]張越姝.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7):5405-5406.
[6]文藝荀.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12):217-218.
[7]楊建敏.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7,4(69):13572.
[8]李燕.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7):5405-5406.
[9]黃煥妮,艾娜娜.淺談神經內科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風險及防范措施[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0):7813-7816.
[10]曾艷琪.腦卒中康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22):211,213.
[11]王博.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4):216-217.
[12]孫慧玉.神經內科護理中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4):218-219.
作者:徐鳳梅 王巖 張智虹 王慶霞 孫麗娟 單位:大慶油田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