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品質圈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總結分析品質圈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對我院神經內科護理管理應用品質圈管理前后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應用品質圈管理前后在基礎護理、護理操作技能、護理文書、病室管理、患者護理安全、臨床護理滿意等各項指標評分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品質圈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相關技能,促進護理服務質量以及護理管理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品質圈管理模式;神經內科;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神經內科中的患者多為老年人群,考慮到老年人群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自身疾病情況,相對于其他科室,在實際臨床護理中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更高,相應的要求神經內科重視護理管理,從而保證各項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我院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品質圈管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就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神經內科共有護理人員26名,均為女性,年齡23—50歲、平均年齡(32.1±2.4)歲;在學歷方面,6名為專學歷12名、20名為本科學歷;在職稱方面,4名為主管護師、10名為護師、12名為護士;在工作年限方面,8名護理人員工作年限處于1-5年、10名護理人員工作年限處于5-10年、6名護理人員工作年限處于10-20年、4名護理人員工作年限查過20年。在兩個不同時間段,我院神經內科護理人員數量保持不變。
1.2方法
我院神經內科在2015年一整年根據神經內科管理制度實施護理管理;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護理管理過程中采用的是品質圈管理模式,具體的方法有:由護理人員自發組建形成品質圈,確定對應的品質圈圈名、活動主題、組長以及組員等,向所有品質圈人員講解本次研究目的,然后調查、總結、分析神經內科護理管理現狀,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全員共同討論參與后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并監督實際執行,在執行后對護理管理效果進行評價,從而繼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反復循環提升護理管理質量[1]。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的觀察指標為應用品質圈管理前后不同護理管理項目的評分,具體的參照《病房護理工作質量考核評分標準》,觀察指標涉及基礎護理、病室管理、護理文書、護理安全、護理操作技能、患者護理滿意等,每一項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則護理管理效果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將本次研究中的觀察指標數據進行統一分析和處理,具體的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項護理管理指標均屬于計量資料,具體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差異明顯且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結果
應用品質圈護理管理前后各項護理指標比較在各項護理指標方面,應用品質圈管理前后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神經內科在日常護理管理中要求較高,任何護理管理方面的疏忽可能都會給患者造成傷害,影響到實際的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因而需要不斷地強化護理管理,依靠管理保證臨床護理服務質量。品質圈是近年來在各種管理中應用較多的管理模式,品質圈由不同的組員自發組成,組成的團隊中集中了多個人員,依靠多個人員的知識和智慧解決實際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本次研究中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了品質圈,由科室護理人員自發組成品質圈,通過調查以及查閱相關資料,明確了日常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缺乏護理安全意識、護理操作存在不規范等。在發現這些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品質圈全員的共同參與和討論,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然后對護理管理中相關措施的執行進行監督,并定期討論各種護理管理問題的解決情況,通過反復性的護理管理改進措施,促進整個神經內科護理管理水平的提升[2]。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品質圈管理模式,能夠全面的提高護理管理質量,有效的解決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品質圈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相關技能,促進護理服務質量以及護理管理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芳.護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12(03):141-143.
[2]陳芳艷.品質圈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4(36):7460-7461.
作者:李秋建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人民醫院神經內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