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險管理理念在內科管理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科患者的病情比較復雜,治療過程繁瑣,疾病猝死率較高。臨床中為了避免事故和差錯的發(fā)生,需要及時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對各個護理操作過程中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評估,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措施,提升護理質量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內科住院患者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齡42~79歲、平均(58.09±13.06)歲。
1.2方法
第一,提升醫(yī)護人員風險防范能力。醫(yī)院內部定期組織學習、交流,組織護理人員加強風險管理教育工作,重視培訓、考核的開展,不斷學習,強化法律知識,針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尋找,增強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1]。第二,制定護理風險預案,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在科室內部,加強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實,嚴格遵守相關的查對、交接班制度,控制給藥因素,有效避免交接班引起的風險,組織落實相應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根據(jù)神經內科特點制定患者突發(fā)猝死情況應急預案,根據(jù)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不良反應癥狀以及危險因素形成相應的應急預案,提升護理人員的應對能力,保證護理人員可以及時識別各種風險因素,提升風險管理效果。第三,加強護患溝通交流。在開展護理指導工作時,需要重視護患間的互動、交流,患者及其家屬主動將身體狀況、病情表現(xiàn)癥狀等告知護理人員,護理人員要學會傾聽,尊重患者,獲得患者的信任,給予患者鼓勵和認可,使患者更加愿意配合醫(yī)護工作開展,進一步消除不良影響因素,更好的緩解患者出現(xiàn)的過分焦慮、抑郁等癥狀,開展正確高效的治療和護理過程,有效促進患者病情好轉及痊愈。
2結果
本組患者的護理風險識別評分、護理質量評分分別為(93.49±3.17)分、(88.09±6.50)分,評分結果良好。
3討論
內科住院患者的病情比較復雜,病情發(fā)展變化快,預見性較差,容易引起患者死亡,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護理風險因素識別,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風險問題,消除不良影響因素,保證正常的醫(yī)護工作順利開展。內科住院患者的病種繁多,且治療過程比較繁瑣,用藥方式和用藥監(jiān)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臨床中需要重視監(jiān)護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指派專門的管理人員加強用藥監(jiān)管,護理人員和臨床醫(yī)師需主動了解患者的病情發(fā)展變化情況,能夠給予及時地、有針對性地治療和護理干預,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保持樂觀和穩(wěn)定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消除危險因素,降低不良影響,提升醫(yī)護人員的護理風險識別能力,提升護理服務效果,從而消除風險危險因素,降低護患糾紛發(fā)生率,進一步提高患者對于醫(yī)護工作開展的配合度和認知度,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姜慧芬,鄭云仙.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5):67-68.
作者:董琳 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第八臨床學院鞍鋼集團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