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實踐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問題式學習(PBL)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創的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從臨床實踐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1]。本文對在我院內科實習的護理專業學生,探索式地采取了PBL教學模式,現將PBL教學模式的帶教體會分享如下。
1一般資料
選擇2016-2017年在我院實習的護理專業學生48人,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24人,兩組的學習背景相同,均來自同一所學校,均為女性,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
2方法
兩組均以“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床邊護理系統評估”為教學實習體驗內容。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由3名高年資帶教老師進行理論講解、PPT演示及課堂指導的方式教學;觀察組采用PBL教學模式,具體為:(1)帶教老師設計方案:觀察組將24名學生平均分為3組,每組各8名,各小組分別由以上3名老師帶教。首先老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準備好授課案例(挑選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3例,事先分別與患者進行溝通以便贏得患者及家屬的良好配合),根據授課的內容,查閱相關教材及文獻資料,編寫病歷,并結合該病例提出一系列問題,課前1周發給每位學生。(2)學生預習預演:學生根據問題自主預習教材,查找相關學習資料,并在網上搜索教學視頻,深入學習,各小組之間相互演練,充分討論如何在病人床邊進行規范化的系統評估操作,注意操作技能的準確性及注意事項,尤其是呼吸系統專科評估操作。(3)學生進入角色操作:各小組完成床旁評估實踐操作過程中,由1名帶教老師指導,學生一邊詢問采集病史,一邊床旁體格檢查(望、觸、扣、聽),在此過程中遇到疑問馬上提出,先由該小組其他學生回答,再由帶教老師給予補充或解答。(4)教師歸納總結:各小組均完成實戰演練操作后,回到護士站,各小組內學生先進行自主討論,總結患者的病情,3名老師分別提供各小組所需的患者病歷(實驗室相關數據及相關輔助檢查結果),并分別組織各小組學生從患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護理、治療原則及預后等方面進行系統講解,然后再以提出護理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們進行討論,學生們回答不足之處,由其他學生或老師進行補充,最后由老師進行評價和小結。實習后,所有學生均參加統一的床旁護理評估理論及實踐操作技能考試(考題選自題庫),評分為百分制,其中理論題占20分,實際操作占80分。實際操作是通過建立模擬場景,由學生扮演護理人員或患者,由護理部選派另外3名帶教老師(按照評分標準)進行逐項考核評分,以平均分作為學生的最終成績。
3結果
兩組學生在兩種帶教模式下的平均成績對比,觀察組:理論答題(16.5±2.6)分,技能操作(74.1±2.5)分,總分(90.4±5.4)分;對照組:理論答題(10.2±3.1)分,技能操作(64.2±4.3)分,總分(79.1±2.2)分。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比較,差異顯著。
4討論
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教學模式是將大單位細化成小單位,便于分組學習實踐,PBL教學將學習任務與問題掛鉤,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臨床實際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生們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相關學科知識,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對24名實習生在臨床護理教學中開展PBL教學模式,運用以問題為導向,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調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與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相比充分表現出其優越性。筆者總結了PBL教學模式的幾點帶教體會:第一,培養了學生們良好的醫患溝通技巧;第二,啟迪了學生們的臨床邏輯思維能力;第三,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第四,加強了團隊合作意識;第五,增強了學生們的責任心。由此可見,PBL教學模式應用在內科臨床護理技能操作中,可使學生們在實踐中理解理論知識,反之再用理論知識去指導實踐,為臨床培養優秀護理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PBL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帶教模式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田丹 單位:鞍山市結核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