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剖宮產手術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剖宮產手術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選取120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組對象,根據產婦入院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對照組未開展風險管理制度,研究組實施風險管理制度,對比兩組產婦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產婦在產后出現傷口感染、尿潴留、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投訴率和風險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3.33%(56/60)]高于對照組[76.67%(46/60)],組間各指標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剖宮產手術患者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制度,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剖宮產;手術護理;風險分析;護理對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剖宮產,該分娩方式在分娩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1]。在剖宮產中麻醉藥物應用量、急救藥物的應用和抗生素的使用頻率均明顯高于陰道分娩產婦,手術關系母嬰兩人的健康安全,護理風險隨著手術護理的工作而展開并進一步提升。近年來手術室安全所受重視度越來越高,人們對手術室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臨床需加強手術中的護理風險管理,改善臨床護理效果[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剖宮產手術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現具體闡述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宮產的120例產婦作為研究組對象,入選產婦根據其入院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對照組60例產婦,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29.8±2.2)歲;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39.4±1.5)周;初產婦36例,經產婦24例。研究組60例產婦,年齡21~41歲,平均年齡(30.2±2.6)歲;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39.6±1.5)周;初產婦38例,經產婦22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管理,在術前準備手術所需器械,術中配合產科醫生完成麻醉和各項護理工作;術后嚴密觀察產婦的各項體征。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風險管理制度,對護理部門制定統一的護理風險管理,手術室的護士長執行具體的相關事項;成立手術室風險管理下組,護理小組長對剖宮產手術中的各項突發狀況了解,并熟練掌握相應的應急措施;管理小組定期舉辦相關的回憶,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性護理策略。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經護理后兩組的投訴率和發生羊水栓塞、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在出院時給予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本次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研究。
1.4統計學
處理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以數(n)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產婦在產后出現傷口感染、尿潴留、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且各指標比較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護理后兩組投訴率和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研究組產婦投訴1例,比例為1.67%,羊水栓塞1例,發生率為1.67%;對照組投訴8例,比例為13.33%,羊水栓塞5例、彌漫性血管內凝血3例,發生率為13.33%,研究組投訴率和風險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3.33%(56/60)]高于對照組[76.67%(46/6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剖宮術是醫院手術中存在較大風險的一類手術,一臺手術關系著母嬰兩人的安全,手術中若存在一點差錯,極易影響手術效果。現分析剖宮產手術中存在風險因素分析和提出相應的護理策略[3]。手術中存在風險的原因:1)手術護理人員的配置和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手術室是一個高風險科室,病情變化較快,病情進展迅速,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在手術中,隨時可能出現一些不能預測或是意外因素,常見的有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羊水栓塞等,需醫護人員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具備及時處理的能力[4]。部分護理人員臨床經驗不足,對病情的觀察不細致,操作技能缺乏,遇到特殊問題時搶救不及時,導致嚴重后果。2)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不足,對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不到位,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學以致用,用所學的法律知識保護自己;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未嚴格遵守相關的操作規程進行相關操作,語言不準確不到位,未能及時規避風險[5]。因此需加強法律相關知識的學習,在工作排班時,根據年齡和經驗合理排班,避免超負荷工作,降低醫藥差錯發生率。3)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缺乏,剖宮產產婦的病情均處于緊急狀態,護理人員需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密切關注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若發現異常及時匯報給醫生,并實施搶救。部分年輕護士在手術過程中缺乏仔細觀察,對相關藥品未仔細核對,導致操作中出現一些差錯,這些意外也是導致醫患糾紛的重要因素[6]。4)手術室的查對制度不嚴格,消毒不徹底。在手術室內的查對制度不嚴格,在同一時間不同產房可能有幾臺手術同時進行,增加差錯的發生率。手術室內的消毒工作不徹底,未能提供100%無菌消毒,手術室器械的消毒需專人負責。5)護理人員使用記錄不嚴謹,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完善。護理人員在書寫護理記錄時比較簡單,出現相關內容不完整,甚至有涂改現象。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護理人員的相關知識欠缺,同時缺乏強有力的管理監督制度,增加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可能對產婦的生命構成威脅。提出的相關護理策略,定期開展法律知識培訓講座,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逐步完善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在手術中實施嚴密的查對制度,加強手術室消毒隔離,定期舉辦護理安全討論會,提高護理安全教育意識,對護理工作中極易出現的護理缺陷和差錯等工作步驟展開討論,并提出相應的整改策略,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逐步加強手術室的查對制度,產婦進入手術室時,需經護理人員、醫生均核對信息才能進行麻醉和手術,術中實施核對制度,手術前后清點手術器械和相關物品。綜上所述,在剖宮產手術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制度,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林瑞玲.產科病房護理中的風險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94-95.
[2]徐菊.探討剖宮產手術護理中的風險分析及護理對策[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4,37(5):529-531.
[3]顧丹.剖宮產手術室的護理配合及護理要點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1):277-278.
[4]王雙燕.剖宮產手術室護理配合及護理對策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3):302.
[5]揭深秋,洪普,吳丹,等.婦產科手術患者感染因素的分析與護理對策[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7,19(2):148-150.
[6]陳曉玉,廖英.剖宮產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14):2015-2016.
作者:徐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