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該院收治的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出血量、臨床相關指標、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術后1、2、6h的出血量均較對照組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患者的術后出血量,提高臨床有效率及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疾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剖宮產;產后出血;圍手術期護理;治療效果;生活質量
剖宮產產后出血是分娩期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產婦在分娩后24h內出血量大于1000mL,且病情發展迅速,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臨床上通常采取藥物治療、腹部按摩等保守治療方法,若治療無效,應立即采取手術治療[3-4]。本研究將本院收治的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其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1.1.1一般資料將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觀察組年齡25~33歲,平均(28.54±1.64)歲;文化程度:初中5例,高中14例,大專及以上14例;其中經產婦17例,初產婦16例。對照組年齡24~32歲,平均(28.69±1.43)歲;文化程度:初中6例,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12例;其中經產婦18例,初產婦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1.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兩組產婦均符合剖宮產指征,且自愿選擇剖宮產分娩;(2)兩組產婦均為足月妊娠,孕周37~42周,且胎兒健康;(3)產婦本人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產婦合并嚴重的妊娠期并發癥;(2)產婦有凝血機制障礙或患有心、肝、腎等重大臟器疾病;(3)產婦存在精神異常或語言表達不清等溝通障礙,無法配合本研究。1.2方法1.2.1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監測生命體征、預防感染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術前護理。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疾病知識、手術方法及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征求患者及家屬的同意,并立即建立靜脈通道,同時協助做好相關術前檢查。(2)術中護理。給予患者適當的安慰及鼓勵,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待麻醉成功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注意保暖。(3)術后護理。患者取去枕平臥位6h,并將頭偏向一側,嚴密監測其病情變化,若出現四肢冰冷或面色蒼白,提示患者循環血容量不足,應積極快速補液,在補液的同時應注意觀察患者情況,避免肺水腫發生;觀察患者的出血量,可給予沙袋壓迫止血,如有異常,應立即通知醫生。(4)飲食護理。患者術后6h可進行流質飲食,并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及普食,在患者胃腸道恢復后可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禁食辛辣、生冷食物。(5)心理護理。大量出血可能會導致產婦出現焦慮、恐懼的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觀察產婦的情緒變化,并告知患者出血情況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且對以后的生育及哺乳無任何影響,消除患者的顧慮;同時鼓勵患者進行母乳喂養,并適當地進行康復鍛煉。1.2.2觀察指標(1)出血量:對比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1、2、6h的出血量,采用稱重法記錄兩組產婦出血量,出血量(mL)=(血液污染的敷料總重量-原干凈敷料的重量)g/1.05(血液比重)[5]。(2)臨床相關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3)臨床有效率:將臨床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等級。顯效: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子宮收縮良好,再無出血現象;有效:術后患者子宮收縮有所改善,出血量明顯減少;無效:子宮收縮無力,并持續出血。總有效=顯效+有效。(4)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共26個條目,分為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4個維度,各條目均采用等級計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6]。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出血量比較觀察組術后1、2、6h的出血量均較對照組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產婦臨床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的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產婦臨床有效率比較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46,P=0.021)。見表3。2.4兩組產婦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觀察組的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剖宮產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并被廣泛應用于臨床[7-8]。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及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剖宮產手術破壞了子宮的完整性,從而影響子宮收縮。加之術中損傷血管較多,導致產后出血的風險增加。手術治療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9-10],而研究一種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模式對剖宮產及產后出血的患者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1、2、6h的出血量均較低,且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較短,臨床有效率及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評分均較高,由此表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及生活質量,有利于促進疾病康復,分析原因可能為通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給予患者優質的全程護理服務[11-12]。通過向家屬及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讓患者認識到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從而積極配合治療,有利于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13-14]。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沙袋壓迫止血,如有異常,及時采取措施,能提高臨床有效率[15]。同時由于產婦大量出血,導致其抵抗力下降,應給予其正確的飲食護理,及時補充體力及機體所丟失的營養,促進身體康復。此外,通過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顧慮,幫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并根據其實際病情及特點給予適當的康復鍛煉,從而有利于促進疾病康復。綜上所述,給予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產婦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術后出血量,提高臨床有效率及其生活質量,促進疾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李曉楠 單位:原陽縣婦幼保健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