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麻醉在高齡患者手術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老年患者重要器官因老化常出現退行性變,使機體對麻醉手術的耐受力顯著降低[1-2],髖部骨折是一種嚴重的創傷,為避免長期臥床帶來的并發癥(如肺炎、壓瘡、泌尿系感染、血管栓塞等)及加重并存病、誘發心臟病發作,目前多數學者主張對高齡患者髖部骨折的治療應持積極慎重態度。早期采用有效的內固定等手術治療,以便盡早恢復功能,下床活動,生活自理[3-4]。因此探討適當麻醉方法,趨利避害,確保老年患者安全渡過圍術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8-03—20011-02入院行髖部手術的老年患者35例,ASAⅠ~Ⅲ級。男23例,女12例;年齡70~93歲,平均(76.94±22.21)歲。股骨頸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20例;粗隆間和粗隆下骨折,行切復內固定15例。手術時間平均(59.76±17.48)min。
1.2麻醉處理及觀察指標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行心電、血壓和血氧飽和度監測,同時從上肢開放靜脈通道。選L2-3或L3-4間隙,用腰硬聯合穿刺套件行腰硬聯合阻滯,穿刺成功后,蛛網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7.5~10mg,注藥時間45s,后置硬膜外管,給藥15min后,平面未達T8水平者,從硬膜外管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6.67±1.23)mL,測試患者在接受相應麻醉時的舒適度;麻醉前、麻醉后5min、切皮后、手術主要步驟進行時、術畢、術后1、4、8、12、24h的血壓、心率、脈搏氧飽和度及術后1、4、8、12、24hVAS評分。
2結果
2.1患者麻醉操作時舒適度的測定腰硬聯合組在麻醉操作擺放體位過程中患處疼痛,腰麻藥推入后很快緩解直至消失。
2.22組患者各時點血壓、心率、飽和度及術后VAS評分比較術中生命體征均維持在正常范圍內。在麻醉起效初期,有5例患者血壓有短暫的下降,2例患者心率減慢,經靜脈給予麻黃素每次10~15mg糾正;脈搏低于50次/min時,經靜脈給予阿托品每次0.2~0.5mg糾正。血壓下降小于基礎壓20%者加快輸液即能糾正。
3討論
腰硬聯合麻醉鎮痛完善,肌肉松弛,注藥后3min左右可出現麻醉平面,10~15min麻醉平面固定。Dirkesu等[5]通過電刺激檢測麻醉區域的感覺閾值發現,腰硬聯合增加了對傳入神經的阻滯,這種完全的肌松是單獨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無法比擬的。老年病人對麻醉手術耐受力降低,麻醉和手術期間的危險性普遍高于青壯年病人,故術前必須充分估計病人全身情況及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術中嚴密細致觀察生命體征非常重要。髖關節置換手術具有創傷大,失血多的缺點,老年人可能會出現骨水泥反應[6],許多患者還有潛在的并發癥,術前臥床,心肺功能評價較為困難,大大增加了麻醉的風險,如選用全麻,其術后易發生呼吸系統及血栓等并發癥。腰硬聯合麻醉完全可以滿足手術要求的麻醉范圍,因血管擴張改善了下肢血流,阻斷了因創傷引起的應激反應,從而減少了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老年人肺泡彈性、肺順應性、動脈血氧分壓隨增齡而降低,老年人重要臟器氧供可能已達到臨界狀態,并且常合并慢性肺部疾患,麻醉手術期間更易發生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積,故麻醉平面一定要嚴格控制在T10以下,術中持續低流量吸氧,連續監測SPO2,這樣有利于及時發現呼吸功能的改變,提高麻醉手術的安全性。下肢骨折患者大多是急性創傷,患者懼怕疼痛,心理負擔重,這就要求麻醉誘導快,阻滯完善時間短,能迅速解除患者的痛苦。連續硬膜外麻醉是下肢骨折手術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硬膜外麻醉起效慢,在短期內注入大劑量局麻藥,易于產生心血管和神經毒性反應,且由于腰骶神經阻滯困難,易出現運動神經阻滯不完善。腰麻可迅速起效,但時間有限,且有術后頭痛發生以及不能行術后鎮痛等缺點。腰-硬聯合麻醉結合了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優點,既具有腰麻的可靠性,又具有硬膜外麻醉的靈活性,取長補短。本文資料表明:(1)腰-硬聯合麻醉起效快,阻滯完全,因為有腦脊液回流作指征,所以成功率高,如果麻醉平面不足,可用硬膜外麻醉補充,故臨床麻醉效果可達100%。(2)局麻用藥量明顯少于連續硬膜外麻醉,安全,減少了局麻藥的不良反應。多數病例0.75%布比卡因7.5~15mg即可阻滯到T10平面,達到滿意的麻醉效果。如果麻醉平面不夠或腰麻作用減弱時,由硬膜外導管補充局麻藥,平面易控,低血壓發生率低。(3)肌松完全,對手術創傷應激反應小,減少術輔助用藥,提高麻醉安全性。(4)穿孔刺針細,呈筆尖狀,使硬膜刺破感明顯,而且對硬脊膜損傷小,腦脊液漏出少,所以術后頭痛發生率低,術后隨訪,未見腰-硬聯合麻醉有關的并發癥。(5)對于手術時間較長的病人,可經硬膜外導管追加局麻藥,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且可提供術后鎮痛,易被病人和手術者接受。所以,腰-硬聯合麻醉用于下肢骨折手術是可行的,且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總之,腰硬聯合阻滯雖患者不易接受,但術中及術后循環相對穩定,術中滲血少[7],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腦栓塞的幾率也比全麻機械通氣者低[8],管理方便,且術后鎮痛效果好、可避免血壓增高,心動過速及誘發的心肌缺血,病人能早期下床活動,對合并多種疾病的老年人來說是極其有利的,且操作簡便,經濟、省時省力。靜脈全麻患者雖較易接受,但管理復雜,術后鎮痛不理想,費用高等諸多問題在應用中實有顧慮,但個體情況應針對其個體具體分析,揚長避短,最終得出適合其個體的最佳麻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