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底節區腦出血手術治療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觀察經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永城市中心醫院行手術治療的80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經側裂入路顯微手術,對照組患者實施經顳葉皮質造瘺術,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血腫清除效果、術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能徹底清除血腫、減少腦組織及動靜脈的損傷,可去除骨瓣,有效降低顱內壓,有利于神經功能恢復,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方法。
【關鍵詞】
經側裂入路;基底節區;腦出血
基底節區腦出血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腦部疾病,其發病率和致殘率較高。臨床中常采用手術治療,主要是對患者的顱內血腫進行清除,降低顱內壓,恢復受壓迫的神經功能,降低再次出血的風險。目前手術方式逐步傾向于微侵襲,顯微鏡下微創開顱血腫清除被廣泛認為效果好、損傷小、止血徹底、預后好[1]。本文對80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永城市中心醫院行手術治療的80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43~65歲,平均(54.75±11.88)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1~63歲,平均(52.91±11.2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①觀察組患者行全身麻醉,在顱部血腫外側裂投影處做斜行切口,于中后部位開骨窗,大小為5cm×6cm,切開硬腦膜,將腦脊液通過分離外側裂放出,使顱內壓降低到正常水平,暴露島葉。顯微鏡下清除血腫,對殘塊應用生理鹽水進行有效清除。②對照組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在顳葉做翼點切口,切開頭皮和顳肌,暴露蝶骨嵴,并將其應用骨鉗咬除,使骨窗前下方達到中顱窩底的平面,顱內充分減壓。于顱底側裂處硬腦膜做1~2cm的切口,將腦脊液放出,清除血腫。
1.3療效評定標準根據格拉斯哥預后評分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評定,Ⅴ級表示患者術后恢復良好,自己能夠獨立生活;Ⅳ級表示中殘,患者生活能夠自理,但是不能獨立生活;Ⅲ級表示重殘,患者意識處于清醒狀態,但是生活不能自理;Ⅱ級表示患者長期處于植物狀態;Ⅰ級表示死亡[2]。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 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顱內血腫全部清除,無患者發生再出血;對照組32例患者顱內血腫全部清除,6例再出血,1例顱內血腫部分殘留,1例死亡。觀察組患者的血腫清除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基底節區是高血壓腦出血最常見的部位,手術治療是已得到共識的有效治療方法,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腫,徹底止血,以減輕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繼發損害;同時降低顱內壓,以緩解高顱壓所造成的全腦損害。手術方法有傳統開顱、CT引導引流術、微骨窗開顱清除術和經側裂入路顯微手術等術式[3]。經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是通過外側裂自然裂隙,不損傷皮層組織,通過顯微外科技術切開1cm左右島葉皮層很容易進入血腫腔,輕柔清除血腫,對腦組織幾乎無損傷,血腫清除徹底,術后腦組織反應輕,神經功能障礙恢復快,術后血腫腔常規置潘氏引流管及腦室引流管各1個,可以較快地引流血性腦脊液[4-5]。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血腫清除效果、術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經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能徹底清除血腫、減少腦組織及動靜脈的損傷,可去除骨瓣,有效降低顱內壓,有利于神經功能恢復,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景文記,任紅崗,趙偉,等.經側裂-島葉入路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體會[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2,28(1):53-54.
[2]趙中甫.高血壓殼核腦出血經側裂入路超早期顯微手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4):1981-1982.
[3]陳玉升,陳航,王勇,等.經側裂入路小骨窗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4):98-99.
[4]郎福新.經側裂入路基底節區腦出血手術治療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5,17(4):571-572.
[5]周良東,夏連貴,陳琳,等.直切口小骨窗經側裂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學,2015,43(8):966-969.
作者:母傳利 單位:永城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