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程資源生物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豐富的課程資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學生和教師的身邊,注意留心觀察和積累,結合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因地制宜地選擇成本低、直觀、操作方便,利于全體學生參與并調動其探究興趣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去主動發現和利用他們所熟悉的課程資源,為踐行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全面達成課程的三維目標構建創新環境。
例如,課前安排學生收集課程資源,走進他們所生活、學習的社區和校園,調查栽培在他們身邊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拍攝這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照片,收集它們的球果或果實。在拍攝和收集活動前,教師強調要愛護植物,最好收集自然脫落的球果或果實,不隨意采摘或踩踏。課堂上展示收集到的資源,讓學生將混雜在一起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球果和果實分別挑出來,讓大家分享成果,感受社區和校園環境的美,提高學生調查和觀察能力,獲取感性認識,初步學會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然后,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或以小組為單位,走進農貿市場,觀察和收集舌尖上的課程資源,區分開市場上出售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收集它們的種子和果實。課堂上展示所收集到的種子和果實,說出判斷它們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依據,交流在此調查過程中了解到的它們與周圍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識并能區分更多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切身感受周圍的生活離不開它們,形成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和自然的情感,增進親情,培養合作精神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加深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上述活動可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在參與活動中,讓每位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調查、收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獲得直接經驗;展示和交流時共享他人的資源,開闊全體學生獲取資源的天地。
2加工課程資源,拓展教學內容
教材為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辦學條件的差異和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在內容的選取上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這為課堂教學中利用課程資源,創新課堂教學留下了自主的空間。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將收集到的課程資源進行加工處理,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拓展,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靈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讓學生想學、樂學,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之所以將松的種鱗誤認為是果皮,是由于對裸子植物的球果和被子植物的果實分辨不清。蘇鐵和銀杏作為綠化優質樹種,在昆明地區被廣泛栽培,近年來在周圍生活的社區內常見鐵樹“開花”和銀杏“結果”現象。教師收集一些鐵樹結有種子的大孢子葉球和銀杏果枝標本,利用標本向學生展示銀杏和蘇鐵的種子也是裸露的。對于裸子植物的種鱗、肉質假種皮、大孢子葉和白果的食用部分等知識作適當拓展,幫助學生對裸子植物的種子一般在成熟時都是裸露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區別是種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著形成感性認識。
課前征集要求參加“制作植物的球果、果實和種子標本”活動的學生,教師帶領他們利用在家中回收的物品包裝盒,把學生收集和教師準備好的一些果實和種子,制作成一盒盒精美的植物球果、果實和種子標本。訓練學生動手制作能力、培養創造能力,在制作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認識。當多種多樣的球果、果實和種子的形態美及色彩美通過學生自己制作的作品在課堂上被展示出來,并要求全體學生參與評選制作優勝獎時,他們為之驚嘆,踴躍參與到評鑒創作之美中,課堂氣氛被推向了高潮。未參與制作活動的學生紛紛表示課后要親自去收集盡可能多的植物的球果、果實和種子,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標本,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增添生活的情趣。
作者:賀燕青單位: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