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光萼溲疏的生物學特性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光萼溲疏(DeutziaglabataKom.)為虎耳草科山梅花屬落葉灌木,其適應性強,花期長,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植物。文章論述了光萼溲疏的生物學特征及苗木培育的相關技術,旨在為其生產和應用提供技術服務。
關鍵詞:
光萼溲疏;播種;育苗;苗期管理
光萼溲疏(DeutziaglabataKom.)又名無毛溲疏、千層皮,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溲疏屬(DeutziaThunb.)落葉灌木[1,2],生于山地巖石間或陡山坡林下,適應性強,耐干旱、耐瘠薄。夏季開花,花白色,花期長,花朵繁密素雅,宜植于山坡、草坪、路旁,亦可作綠籬,而且光萼溲疏的花期正值初夏的少花的季節,是北方地區很好的美化、綠化樹種。其木材材質極硬,不易腐朽,是北方值得大力引種并繁育推廣的觀賞植物[3,4]。本研究利用我省豐富的光萼溲疏種質資源,對其進行生物學特性、播種繁殖方面的技術研究,為今后光萼溲疏的栽培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植物學特性和地理分布
1.1植物學特性灌木,高約3m;老枝灰褐色,表皮常脫落;花枝長6~8cm,常具4~6葉,紅褐色,無毛。葉薄紙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3.5cm,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尖細鋸齒,上面綠色,無毛或疏被3~4(~5)輻線星狀毛,下面無毛;側脈每邊3~4條;葉柄長2~4mm,花枝上葉近無柄或葉柄長1~2mm。傘房花序直徑3~8cm,有花5~20(~30)朵,花序軸無毛;花蕾球形或倒卵形;花冠直徑1~1.2cm;花梗長10~15mm;萼筒杯狀,高約2.5mm,直徑約3mm,無毛;裂片卵狀三角形,長約1mm,先端稍鈍;花瓣白色,圓形或闊倒卵形,長約6mm,寬約4mm,先端圓,基部收狹,兩面被細毛,花蕾時覆瓦狀排列;雄蕊長4~5mm,花絲鉆形,基部寬扁;花柱3,約與雄蕊等長。蒴果球形,直徑4~5mm,無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1.2生境與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等山區;吉林、遼寧、華北各省。朝鮮半島、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也有分布。生于山地巖石間或陡山坡林下,常見于針闊混交林內的巖石上,構成針闊混交林下的灌木[1]。
2種子的采集與處理
光萼溲疏果實采收期為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成年優樹進行采種。在野外剪取光萼溲疏果枝,取回后,在避風并且干燥的室內陰干,然后摘下整個果實,將葉片等雜質除去,并碾碎果實,先后兩次過篩,孔徑分別為10mm和1mm,去除雜質以得到種子。光萼溲疏種粒極小,紡錘形或橢圓形,成熟種子深褐色或黑褐色,種子千粒重為0.1554。將種子在室溫干燥環境下貯藏,準備第二年春季播種。
3播種和苗期管理技術
3.1選地與土壤處理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取水方便、排水良好的地塊進行播種。在深翻土壤前一周左右需澆透水一次,待土壤濕度適宜時,將土壤進行深翻,深度以25~30cm為宜,深翻前要對土壤進行消毒,可將甲拌磷2kg和25kg左右的細土混合均勻后進行撒施,這樣可以殺滅一些土壤中的害蟲卵與病菌。結合播前整地,施入有機肥,用量為5kg/m2。因光萼溲疏種子細小,播種前需要對圃地進行細致耕耙,整地時注意把地整細、整平,整碎土塊。
3.2播種方法播種時間安排在5月進行,光萼溲疏的種子屬極小粒類型種子,并且出土方式為子葉出土。將光萼溲疏的種子與濕潤的沙子混合均勻,沙種比以5∶1為宜。播種前開溝,采用條播的方法進行播種,先灌足底水,待水下滲之后土壤濕度適宜時,將混沙的種子在播種溝中撒勻,以方便苗期管理。播完后,按沙子和腐殖質土為1∶2左右比例的覆蓋土進行覆蓋,厚度以看不到種子為準,如覆土過深不易出苗。播種后,可于苗床上覆蓋草簾子以防止床面土壤干燥。播后15~20天開始陸續出苗。當小苗出齊后,撤掉草簾,加蓋遮陰網。
3.3苗期管理技術
3.3.1肥水的管理播種之前灌足底水后,在苗出齊以前不需進行澆水。待光萼溲疏苗出齊后,在苗木速生期前應堅持“不旱則不澆”的原則進行蹲苗,這樣可以提高幼苗抗旱能力。為防止圃地表面的土壤溫度過高將幼苗燙傷,可于每天10∶00時和16∶00時左右進行噴水以保持床面濕潤。待光萼溲疏幼苗進入速生期之后,可進行小水漫灌。進入速生期后,適當可追施N肥以促進幼苗生長,可施尿素2次,用量為每次每畝15kg左右。在8月下旬追施1次鉀肥,每畝10~12kg左右。
3.3.2松土除草苗出齊以后,應及時清除雜草,苗期人工除草2~3次,將雜草連根拔除,應在灌溉后或雨后進行,或結合松土工作進行。幼苗期間,松土不宜靠苗太近,應以3~4cm距離為宜,以免傷到吸收根。由于小苗生長緩慢,當年生苗不進行移栽間苗。
3.3.3病蟲害防治防治蚜蟲可噴施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0%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10天左右噴灑1次,連續噴施2~3次。防治紅蜘可選擇噴施15%噠螨靈乳油1500倍液或40%三氯殺螨醇乳油1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噴灑1次,連續噴施2~3次。立枯病和葉斑病可噴施0.5%波爾多液,每7~10天噴一次。
3.3.4越冬防寒為防止當年生苗木受到寒害影響,9月份,進入苗木生長后期可增施P、K肥以增加光萼溲疏苗木干物質的積累,促進苗木粗壯與木質化,以增強其抗寒能力。10月中旬苗木調查產量、質量后,可原壟露地越冬。進入冬季以前,11月上旬可澆1次防凍水,以防來年早春因土壤干旱而造成苗木的枯梢現象。
參考文獻
[1]周以良,等.黑龍江樹木志[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2]陸玲娣,黃淑美.中國植物志第35卷第一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3]杜潔,等.中國溲疏屬種子形態及其分類學意義[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4(1):59-68.
[4]史寶勝,等.小花溲疏種子萌發條件初探[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5,28(5):59-62.
作者:袁中山 單位: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管理局林木種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