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生物學教學探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高中階段,生物學科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的話,可能會更容易進行學習,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難以取得好的成績。特別是在高一和高二的階段,生物學科的知識大多比較簡單和基礎,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比較小,但是到高三階段,由于升學的壓力以及知識內容難度的提升,導致在學習中存在很多的困難。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在進行高中生物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認知誤區,這會嚴重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
高中生物;學習認知;誤區;研究和分析;解決措施
引言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提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重視對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高中生物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復雜性、多樣性和嚴謹性,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卻往往會存在著很多的認知誤區,這會嚴重影響著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高中生物認知誤區的分析和研究,并采取相關的措施來解決。
1高中生物學習中存在的幾點誤區
1.1在學習方法上存在誤區:學習方法指的是學生通過一定的手段和形式來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掌握基本的知識內容,其中主要包括學習計劃、課外學習方法、總結方法、考試方法、作業方法、復習方法、聽課方法、預習方法等各個方面。但是很多學生在進行高中生物學習的時候,卻會忽視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而是過于依賴教師的課堂教學[1]。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生物主要是依賴于教師的講解,教師也會進行全面的講解、總結和歸納,但是高中生物在內容和范圍方面都有所增加和擴大,教師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強調知識重難點,也難以鞏固和強化所有種類的題型,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學習自己掌握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這在學習中也就很容易出現困難。
1.2在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上存在誤區:目前我國還是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是學生自身還是教師都會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而非是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這樣一來,很多學生就會為了提高自身的總體成績而強迫自己進行生物學科的學習,在這種態度和學習動機的影響下會大大降低學習的效率,反而得不償失。這樣學生對高中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會一直停留在層面上而無法深入,不滿意的學習成績又會再次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有的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2]。甚至有些極端的學生會徹底的放棄高中生物的學習,而是把時間用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上。
2解決高中生物學習中認知誤區的措施
2.1加強對多媒體資源的利用:在學習的時候,學生需要加強對多媒體資源的利用,這有利于實現學習的藝術性和直觀性,使原來抽象的、難懂的生物知識變的更加生動、直觀,改進學習方法。同時還需要加強生物知識與自身日常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系,注重理論向實踐之間的轉換,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利用生物知識來解釋各種生物現象,這有利于對相關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和鞏固。這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提高生物學習效率的基礎和前提。
2.2注重培養自身的生物學習興趣:生物這門學科與化學、物理等學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需要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或者是觀察的時候,學生需要積極的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當中來,這一來可以增加生物學習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二來可以在實踐中學習相關的知識,并培養了學習生物的興趣,這是進行有效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延伸和拓展學生的生物知識,并且在實踐中可以真實的運用相關的知識點,這是對知識的一種驗證,也是對自身知識的鞏固[3]。
2.3加強對知識點的總結和歸納,形成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一般生物學習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前后知識點之間都具有一定的聯系,新知識點大多是對舊知識點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加強對相關知識點的總結和歸納,并隨著知識內容的增加,不斷的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這可以根據某一具體的生物概念來進行延伸,產生一系列的概念結構圖,這樣在學生的大腦中能夠形成一個獨立的、具體的知識體系,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進行系統的分析,這有利于更好、更快的解決相關的問題[4]。
3結語
在高中生物學習的時候,學生在認知上很容易存在兩個方面的誤區,一是在學習方法上,二是在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上,這都會嚴重影響著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學生需要積極的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改進,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多媒體設備的運用,來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培養自身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加強對知識點的總結和歸納,形成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從全面的、系統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潘子敬.淺談比喻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15:129+131.
[2]劉慧.高中生物教學誤區及其對策[J].成功(教育),2011,04:147.
[3]劉欣.高中生物學習方法探析[J].赤子(中旬),2014,02:153.
[4]李文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幾大誤區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3,17:134.
作者:張雨馨 單位:長沙市長郡梅溪湖中學
第二篇:生物學高中知識體系構建淺談
摘要:
知識體系,從詞義上講,是指學習者將在學習中學習到的知識,通過一種方式或者方法聯系起來,具有一定的秩序和內部聯系組合而成的整體。高中生目前在高中階段要學量的知識,涉及數學、語文、英語等必修,以及一些例如美術音樂等輔修課程,由于學生現有知識的局限,再加上個人理解能力有所差異,有些知識學起來就很吃力,致使很多學生疲于奔命,反而依舊得不償失。本文主要從高中生物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性,進行簡單探討,并提出幾種切實可行的構建方案。
關鍵詞:
生物學;知識;高中
1知識體系構建意義
高中的生物學上的知識有很多基本概念,需要高中生去記憶和加以理解,但這些概念相對來說繁雜,知識點也比較分散。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入的復雜過程,只有在大腦中構建起合理而科學的知識體系,才有可能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學生往往對于零散的知識點不知所措,很難做到加深理解,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的目的[1]。如果能夠讓學生先建立一個宏觀的、整體的知識框架,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整體的知識結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就簡單多了。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就需要建立一個切實可靠的知識體系,構建自身的知識網絡,整合各個知識點,完善知識結構,做到靈活遷移知識的目標,便能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2構建知識體系步驟
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呢?主要有以下三點:1、總體把握,建立學科總體框架。高中這一階段學習的內容,都是最基礎的知識,有著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這樣的結構完全可以從總體上把握,從最基本的地方入手,建立總體框架;2、填充整體框架。就像添置必要的枝枝葉葉,熟讀課本,進一步將知識分類整理;3、海納百川。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永無止境,要善于發現自身知識框架的不足之處,不斷改善填充,用心思考,才有進一步的突破。達到這三點,知識體系就相對不錯了[2]。
3構建生物知識體系的方法
其次是構建體系的方法。高中考綱有要求“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公式等多種形式描述生物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內容”這些恰恰是生物學知識的承載方式,也是構建知識體系的基本形式[3]。例如,一個膜蛋白的專題就可以用擴展核心概念模型的方法構建知識體系,一個膜蛋白可以分為四條線路,一是與質膜聯系,二是與蛋白質聯系,三是與糖蛋白聯系,四是分類與功能,之后在進一步擴展開來,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就完成一個點的切入,也便于自身消化吸收,聯系記憶。概念模型是以圖示、文字、符號等組成的流程圖,并反映出事物的內在規律和機理,特點是形象而又直觀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者本質。當然還有其他模型,例如數學模型,數學模型的介入更能夠定性或者定量地表述生命活動的規律,結合了其他領域的知識,在考試中諸多考點都可以參照此模型進行考查,所以在高中生中,學生應學會用這種數學建模的思想解決生物學的問題,這樣的方式不僅僅可以讓學生活學活用,很好處理了一些生物學上的實際問題,而且從另一個角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等綜合能力[4]。還有一種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是利用圖形或者事物來模擬事物的功能和性質,特點是形象直觀便于理解。各地生物考試中不乏大量的物理模型,說明在學習中既要理解教材中的模型,又要學會把各種物理模型與相關生物學的知識結合起來。
4知識體系的完善
學生自己由于知識水平的局限、掌握知識的不系統性,常常會導致知識體系的不完整性,難免在構建過程中出現遺漏的現象,對此學生自身需要對知識框架進行檢測,或者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討論發現自身體系的不足,從而才能知道該朝哪個方向進行完善。人的記憶是有盲區的,可能會忽略某個點,所以對自己記憶的檢測是必要的[5]。高中的生物學知識也同樣是基礎性的,海納百川,方能成其壯闊,所以勇于吸收新的知識,不斷深入去學習,才有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知識體系的不足之處,這樣的狀態很好,發現還有提升的領域,不斷填充才能讓自己學習更上一層。就像搭積木,開始有些搖搖晃晃,不穩定,但后來發現了,進行修繕和鞏固,也能讓手下的建筑屹立不倒,更加牢固。
5結語
對于高中生來說,在中國這種教學體系之下,課程內容繁多,學習壓力是相當的大。不僅僅是生物這一門,還有其他學科,如若和生物學一樣構建一個合適的知識體系,對于學習來說是大有裨益的,雖然剛開始構建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但開始勾勒便是進步的標志,當對一件事物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時,便是能夠運用它的時候,這樣是死記硬背無法媲美的。當在大腦里的知識體系日臻完善,量變必然會引起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謝雪錦.高中生物概念圖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教學,2013(2)
[2]冀正平.開辟另一條道路———談談如何構建高中知識體系[J].青蘋果,2005(11)
[3]謝梅.淺談概念圖教學在建構知識體系中的作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2(32)
[4]覃香積.應用思維導圖建構高中生物知識體系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5]方旭燕.高考生物零散知識體系化的構建策略———以“細胞膜專題”的構建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6(02)
作者:張宇寧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第三篇: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探索
摘要:
闡述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它是通過學科教育而習得的,具有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兼具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高中生物學科指向的生物科學素養將作為學科化、具體化的核心素養被賦予新的內涵,試從概念教學、類比法和巧用書本欄目等三個方面對非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
高中生;生物學;核心素養;概念教學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生物科學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展過程,并與工程技術相結合,對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所以,在高中階段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勢在必行。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版)》對于生物科學素養的解釋是:“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1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
1.1生命觀念
生命是源于自然隨機事件且能在與環境互作中保留下來的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復制特征的物質形態。生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無貴賤之分。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后的想法或觀點,有助于理解或解釋較大范圍的相關事件和現象。學生應該在較好地理解了生物學概念性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并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
1.2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是指崇尚并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1.3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指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樂于并善于團隊合作。
1.4社會責任
生物學科的社會責任是指基于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學生應能夠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參與討論并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
2提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
2.1利用概念教學來引導學生理解生命
理解生命包括理解生命是什么、生命活動怎么運轉、生命為什么會這樣3個問題。當人們遇到一個新的事物或現象時,總想探究這個新事物的本質,弄清新現象產生的機制,這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概念來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涵義。例如《必修1•分子與細胞》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從生物圈到細胞”,其包含的9個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概念頗多。教師可以讓學生看書后完成以下訓練(表1)。通過填表和教師的適當講解,學生對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認同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即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這個表格奠定了學生學習高中生物學的基礎,對于學生構建唯物主義世界觀有很深的影響。又如在學習“免疫調節”時,教師在講述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時,畫出下列兩張概念圖(圖1、圖2),讓學生理解特異性免疫的兩種類型。通過閱讀書本插圖和填寫概念圖,學生基本理解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及其對機體維持穩態的積極意義,對于生命活動運轉過程也有了新的認識。
2.2利用類比來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類比是一種極具啟發性、靈活性和創造性的推理方法,在生物學科學發展史上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學科學史上很多重大發現、發明往往開始于類比:薩頓將看不見的基因與看得見的染色體的行為進行類比,根據其驚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常常用類比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如在學習“染色體組”這一學生很難理解的生物學概念時,教師可聯系學生生活做以下的類比:舉起你的兩只手,合在一起,如果把左手大拇指和右手大拇指看成一對同源染色體,食指和食指看成一對同源染色體,那么每一只手的5個各不相同的手指可以看成一個染色體組;每學期開學時要發放語文書、數學書等,最終每個學生拿到一整套各不相同的教科書,可以把這樣一套每門學科俱全的教科書看成一個染色體組;在撲克牌里,如果把4個花型不同的A看成是同源染色體,那么從A~K這13張數字不同的撲克牌就可以看成是一個染色體組。通過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類比,學生真正理解了染色體組的概念,并學會了判斷染色體組數的方法。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上,類比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其智慧、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2.3巧用書本欄目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書欄目豐富多彩,圖文并茂,值得教師潛心鉆研和學生認真學習。教科書中欄目,如問題探討、資料分析、與社會的聯系、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等都相當吸引師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若教師合理運用這些欄目,不僅傳授了生物學知識,而且可以為高中生物課堂增色不少。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培養高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尤為重要。這不僅是文科老師的教學內容,也是其他所有教師在課程教育中必須滲透的德育內容。例如,在《必修3•穩態與環境》的“種群數量的變化”這一節的教學中,在學生學習完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和“S”型曲線后,筆者展示了捕鯨現場成了血的海洋、大象慘遭殺戮等圖片或視頻,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震撼。然后再結合書本的“與社會的聯系”欄目,說明研究種群的變化規律以及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對于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群的拯救和恢復,都有著重要意義。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保護瀕危動物、保護野生生物資源有了積極的看法,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覺保護這些生物資源,為世界生態環境的保護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像在生物課堂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例子還有很多。又如在《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的“禁止生物武器”這一節除了生物武器的相關生物學知識以外,還有“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等內容的教學。學生對生物武器的本質和危害的了解,加強了他人的社會責任使命感和愛好世界和平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高中教育的基本理念。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不是一個“全或無”的變化,而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生物教師的任務就是在課程目標的引領下,使全體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8-30.
[2]譚永平.中學生物學課程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中的教育價值[J].生物學教學,2016:41(5):20-21.
作者:周麗萍 單位: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