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超聲在胃癌診治中的醫療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通常胃鏡檢查一般認為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但彩超的高分辨率,胃顯影劑的良好顯影,運用超聲的穿透性對胃癌進行診斷,是胃癌診斷的有效補充。
彩超既能對胃壁外生性疾病進行診斷,又能對尚未侵犯黏膜層進行觀察,可很好顯示胃壁內各層及外生性病變圖像,且是無創檢查,操作簡單易行,避免胃鏡操作給患者帶來的插管痛苦,易為患者所接受,其對于胃癌侵犯程度的觀察已經有臟器及淋巴結轉移,體現其在胃癌診斷中的獨特優越性。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總結胃癌的超聲顯像特點,分析誤漏診的原因,提高彩超顯像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經彩超采用移行檢查方式對胃賁門部、胃底、胃體、胃角及胃竇部觀察。正常的胃壁聲像圖,在空腹時胃壁層次完整,呈橢圓形“靶環征”,邊緣清晰;胃充盈后,可清晰顯示胃壁黏膜層(高回聲)、黏膜肌層(低回聲)、黏膜下層(高回聲)、肌層(低回聲)和漿膜層(高回聲)的五層結構排列整齊,表現為“三強二弱”的五層結構回聲,厚度約5mm左右。而胃癌主要有以下聲像表現:
(1)胃壁異常增厚≥10mm,增厚胃壁為欠勻質實性低回聲,形態不規則胃,壁分層消失,病變部位蠕動減弱或消失;
(2)腫塊型聲像特點為粘膜肌層向腔內不規則隆起,呈結節狀、團塊狀,強、低回聲均可出現,胃腔變窄,胃內容物在胃腔來回流動呈現典型的“面包圈征”,彩色多普勒可見腫塊內豐富的血流;
(3)潰瘍型呈圍堤或火山樣隆起,潰瘍凹陷面可見,基底部呈弱回聲且不光整,多向胃壁深層浸潤,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不清;
(4)浸潤型聲像顯示為胃壁結構消失,胃壁局限性或廣泛性增厚呈低回聲,胃壁表面粗糙、僵硬,與正常胃壁分界不清,胃腔狹窄,胃蠕動明顯減弱或消失,呈“皮革胃”改變;
(5)混合型主要表現為胃形態輪廓增大,境界不清,呈“假腎征”,胃壁明顯增厚,前后壁分界不清,飲水后胃內可見不規則或細線狀液性暗區,胃蠕動消失。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手術病理證實,彩超聲診斷胃癌準確率高達96.7%,僅有2例漏診,經彩超確定腫快部位、大小及浸潤范圍與手術基本一致,分析2例漏診原因為早期潰瘍型胃癌彩超診斷為胃潰瘍,后胃鏡活檢證實為胃癌,表明彩超對于早期潰瘍型胃癌診斷存在局限。
對早期胃癌主要還是依靠胃鏡活檢確診,早期潰瘍型胃癌與胃潰瘍難以區分,超聲診斷較困難,可與胃壁增厚型及腫塊型合并存在,腫塊表面壞死形成凹陷,壞死區探測不到血流。彩超診斷胃癌主要取決腫塊的大小、位置及形態,腫塊型比管壁增厚型易診斷,潰瘍型建議需進一步行胃鏡活檢明確診斷,晚期胃癌或殘胃癌除仔細檢查肝、胰腺、腹腔、腹膜后及淋巴結外,還需注意女性卵巢的檢查。
綜上所述,經彩色超聲診斷胃癌準確率高,結論可靠,可彌補胃鏡檢查的不足,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江麗芳單位:江西省崇仁縣人民醫院B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