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慢性病網絡信息搜尋對醫患關系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情況及其對醫患關系的影響。方法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借鑒已有調查問卷的基礎上,結合該研究的具體特點,自制調查問卷,選擇2家大型三甲醫院的179名門診慢性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77.1%的慢性病患者表示其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的原因是比較方便,同時88.3%的慢性病患者通過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搜索健康信息,并且大部分慢性病患者是在看醫生之前從網絡上搜尋疾病、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信息。此外,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頻率、搜尋態度和驗證行為對醫患關系均有影響。結論網絡已經成為慢性病患者獲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徑,需要提高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資源利用效率,同時積極適應醫療服務模式的新變化,從而改善醫患關系。
關鍵詞: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醫患關系
慢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利用網絡在線搜索查詢健康信息的人數不斷攀升,網絡發展對醫療衛生行業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各個方面[1]。我國老年化程度不斷加劇,慢性病患者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對我國居民健康的威脅日益突出[2]。慢性病具有起病隱匿、病因復雜、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的特點,慢性病患者在飽受疾病折磨的過程中開始通過網絡來搜尋與自身疾病相關的信息。隨著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廣度和深度的不斷加大,逐漸開始影響醫生和慢性病患者的思想和行為,使得傳統的醫患關系出現新變化。本文將分析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情況及其對醫患關系的影響,探討緩解醫患矛盾,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路徑。
1資料與方法
1.1問卷設計
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借鑒已有調查問卷基礎上,結合本研究特點,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的克朗巴哈α系數是0.835。
1.2調查對象及方法
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人員于2017年11月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采用偶遇抽樣的方法向門診慢性病患者發放調查問卷,收集相關資料。1.3統計分析在Epidata3.1中建立數據庫并進行數據錄入,使用SPSS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調查對象基本信息采用定量描述法,率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查對象
一般人口學特征本次共調查了179名慢性病患者,年齡≥18周歲,男女比例分別為52.5%和47.5%,具體人口學特征見表1。
2.2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情況
2.2.1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原因在對慢性病患者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原因分析中發現,有77.1%的調查對象表示其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的原因是方便,46.9%表示其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的原因是網絡資源豐富。與此同時,有超過75%的調查對象表示他們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的原因與網絡健康信息搜尋價格便宜、能夠較好地保護個人隱私、有足夠時間理解相關健康信息等關系不大。
2.2.2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主題與情境通過分析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主題發現,有69.3%的調查對象在網絡上搜尋疾病診斷、治療、預防等方面的信息,同時有40.2%的調查對象在網絡上搜尋食品、藥品、保健品等養生保健方面的信息。此外,有69.3%的調查對象在看醫生之前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超過60%以上的調查對象表示在看醫生之后,以及知道診斷和治療方案之后不再搜尋網絡健康信息。
2.2.3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渠道通過分析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渠道發現,有88.3%的調查對象通過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搜索健康信息,有超過50%的調查對象通過醫院或官方機構網站,以及微信公眾號搜尋健康信息。有超過40%的調查對象通過999健康網、尋醫問藥網等商業健康網站,以及知乎、丁香園等互聯網論壇搜尋健康信息。此外,還有部分調查對象通過QQ、微信等在線聊天工具,以及在線交互系統與他人交流疾病和健康相關信息。
2.3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對醫患關系的影響
2.3.1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頻率對醫患關系的影響在被調查的慢性病患者中,22.3%表示經常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29.7%表示有時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48.0%表示偶爾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此外,在經常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的調查對象中有70.0%表示網絡健康信息搜尋對醫患關系有正面促進作用,而在偶爾進行網絡健康信息搜尋的調查對象中有14.0%表示網絡健康信息搜尋對醫患關系有負面阻礙作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2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態度對醫患關系的影響通過分析被調查的慢性病患者網絡健康信息搜尋態度發現,調查對象對從網絡上搜尋的健康信息的信任程度越高,認為從網絡上搜尋的健康信息對幫助做出健康相關決定作用越大,認為從網絡上搜尋的健康信息對自身越重要,其對醫患關系起正面促進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2.3.3慢性病患者驗證行為對醫患關系的影響通過分析被調查的慢性病患者在就診過程中是否驗證從網絡上搜尋的健康信息發現,有超過一半的調查對象表示在就診過程中沒有向醫生驗證從網絡上搜尋的健康信息,大部分原因是認為其對就診沒有幫助,沒有必要告訴醫生。但絕大部分在就診過程中向醫生驗證從網絡上搜尋的健康信息的調查對象表示驗證之后感覺與醫生溝通交流更加自信。此外,在就診過程中是否有驗證從網絡上搜尋的健康信息的行為對醫患關系有影響,并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3討論
3.1網絡已經成為慢性病患者獲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徑
網絡健康信息搜尋因為具有操作方便、資源豐富等優勢,已經成為慢性病患者獲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徑[3]。慢性病患者主要是在看醫生之前從網絡上搜尋疾病診斷、治療、預防等方面的信息,以及食品、藥品、保健品等養生保健方面的信息。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是慢性病患者搜索健康信息的最主要途徑,其次是醫院或官方機構的網站,以及相關的微信公眾號。網絡健康信息搜尋可以使慢性病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有所了解,有效地避免了慢性病患者對自身疾病治療效果的過高預期,同時也減少了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4],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創造了條件。
3.2提高慢性病患者對網絡健康信息資源利用的效率
慢性病患者對從網絡上搜尋的健康信息的信任程度不是很高,這與目前網絡上存在著大量虛假信息讓人們很難鑒別真偽有關[5],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監管,完善制度,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此外,在就診過程中向醫生驗證從網絡上搜尋的健康信息的慢性病患者并不多,主要原因是由于慢性病患者認為其對就診沒有幫助,沒有必要告訴醫生,同時也害怕向醫生驗證之后會引起醫生不高興,不利于醫患關系。所以需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鼓勵慢性病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合理充分地表達其所知的信息,增強醫患交流,改善醫患關系[6]。
3.3積極適應醫療服務模式的新變化
隨著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慢性病患者通過在線咨詢、預約診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獲取醫療服務。為適應醫療服務模式新變化,需要慢性病患者、醫務人員、社會媒體和政府部門等共同努力。首先,慢性病患者要提高網絡健康信息搜尋和甄別能力,防止被虛假信息所誤導。其次,醫務人員要主動適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下的醫患交流互動形式,有效應對網絡環境下的慢性病患者。再次,社會媒體對涉及醫患關系的報道要客觀公正,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7]。最后,政府部門要規范網絡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同時加強網絡健康信息監督,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8]。
參考文獻
[1]賴澤棟,楊建州.互聯網對醫患關系的影響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3,34(11):36-37,44.
[2]段文娟,宋國強,曹星,等.合肥市農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就醫行為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3):326-327.
[3]戴菲菲,劉玉秀,蘇義,等.網絡環境下患者健康信息獲取和醫療服務利用調查研究[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4,27(5):517-520.
[4]王慧君,馮躍林.“互聯網+醫療”對醫療服務模式和醫患關系的影響及應對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25):3191-3194.
[5]彭麗,唐廣,楊歡,等.泛在網絡環境下高血壓病健康信息的質量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17,44(20):3727-3730.
[6]戴菲菲,楊國斌,蘇義,等.網絡環境下醫患關系的新變化及其改善對策[J].醫學與哲學,2013,34(11):38-40.
[7]鄧朝華,任聰.社交網絡環境下醫患關系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對醫學生與普通大學生的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7(4):255-258.
[8]聶麗麗,王沅.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研究[J].現代醫院管理,2017,15(1):64-67.
作者:梁輝 趙燁 邱海云 張鶯 秦俠 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