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不對稱引發醫療糾紛的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步伐不斷前進,如何進一步改善民生,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已成為醫療改革道路上的瓶頸。與此同時,緊張的醫患關系讓仁心、良術變得如履薄冰,從醫鬧到專業醫鬧,再到傷人毀物事件,紛雜的社會環境嚴峻地考驗著每一位臨床一線的工作者。因此,不斷增加的醫療糾紛和醫療風險致使防御性醫療行為普遍存在于醫療行為中,已經成為束縛醫務工作人員診療思想和技術創新與發展的原因之一[1]。綜合分析醫療糾紛產生的諸多因素,不容忽視的一點在于醫療信息不對稱造成醫患之間溝通受限,為化解這一矛盾、改善就醫環境,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對稱引發醫療糾紛的現狀并對此進行了簡要探討。
1醫患信息不對稱
概念的提出信息不對稱理論源于微觀信息經濟學(economicsofinformation),主要研究不確定、不對稱信息條件下如何尋求一種契約和制度安排來規范當事人雙方的經濟行為。信息不對稱本屬于經濟學范疇,但由于醫療服務的專業性和特殊性,使醫患信息高度不對稱成為了醫療市場的重要特征。著名經濟學家Arrow指出[2],醫療市場中醫患雙方處于信息不對稱狀態,從而使購買醫療服務出現很大風險和不確定性。這種客觀存在的專業知識和醫療信息的不對稱性,使醫患雙方難以在同一平臺上平等、有效地溝通與交流,對于某些醫療糾紛的產生起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2醫療活動中信息不對稱的現狀
醫療服務市場有別有其他市場的重要特征在于醫患之間信息高度不對稱,并使患者在醫療活動中具有被動性。患者往往需要在各種良莠不齊的醫療服務機構中自主選擇自己認為滿意的醫院,在此過程中必然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與此同時,患者同樣需要被動接受醫療服務中的各項內容,如醫療檢查、治療處置和用藥等。在整個醫療服務過程中,患者很大程度上不知道自己診斷為什么病,不了解自己接受的檢查和治療,更不確定治好自己疾病所需的費用。事實上,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基本分為兩類:
2.1醫療活動中患者的逆向選擇性
所謂逆向選擇在經濟學中指交易雙方擁有的信息不對稱,擁有信息不真實或擁有信息較少的一方傾向于做出錯誤的選擇。在醫療服務市場中,醫患雙方對于疾病的發病機制、診療方法、治療手段、療效的預期評估及治療費用等方面的信息存在巨大差距,使擁有信息量極為有限的患者較易做出錯誤的選擇。第一,醫療服務市場中的醫療資源配置極不平衡,不同醫療服務機構間的配置水平相差較大。對于患者,由于信息的缺乏和自身的局限性可能會被某些虛假宣傳誤導,逆向選擇水平較差的醫療機構。第二,醫生的付出和回報嚴重不成比例,導致患者承擔一部分不必要的服務。
2.2醫療活動中的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20世紀80年代經濟學提出的一個經濟學哲學范疇的概念,即人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通過降低勞動努力或采取機會主義的行為來達到自我效用最大滿足的現象。其產生的根源在于人是理性的經濟人,人們在選擇行動方案時會更多地考慮自身利益,并力圖使自我利益最大化[3]。
2.2.1患者的道德風險:相對于醫方而言,患者自身的信息,如病史的完整性、支付醫療費用的能力、對治療活動的配合,以及自身實際健康情況等,患者作為醫療服務對象在這方面具有信息的優勢[4]。目前,我國實施以醫保為載體的醫療保障制度,目的是補償疾病所帶來的醫療費用,保證人民獲得公平的醫療服務。但有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騙保行為,如“一病多醫”或“一人醫保,全家用藥”等情況,這些行為使國家醫療保障的支出費用不斷攀升,并且造成嚴重的醫療浪費。另外,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各種原因嚴重拖欠醫療費用的行為亦屢見不鮮。雖然醫院履行著第一時間不惜一切代價救治病患的神圣職責,但醫院每年承擔的因拖欠醫療費用的開支不斷上升。無論是騙保還是故意拖欠醫療費用,都體現了患者的某些不道德行為。
2.2.2醫生的道德風險:醫療服務具有天然的壟斷性,醫療服務的提供者憑借這種天然的特權,在提供服務時掌握著服務的主導權和支配權,而患者很難進行自主選擇。醫療服務的壟斷性,使醫療服務的對象在接受醫療服務時,處于一種依賴、盲目和被動的地位[5]。醫生作為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其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與患者醫療費用的支出呈正比,因此,可能出現給患者提供更多醫療服務的情況,這體現了醫生的某些不道德行為。
3醫療活動中信息不對稱的化解策略
3.1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信息公開是建立在醫患雙方誠實互信基礎上的醫療制度,更是患者了解醫療信息的良好途徑。和諧的醫患關系是一種雙向、互動、雙贏關系,其實質是醫患雙方權利與義務的對立統一[6]。作為醫療活動主導的院方,應最大限度地公開醫院各項收費標準、醫生信息、完善電子病歷記錄信息及設立的醫療信息咨詢和投訴機構;作為醫療活動的受益者,患者應為醫生提供有關病情的詳細信息,同時也應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到誠信就醫。醫療信息公開制度的重要意義在于:首先,有助于增加醫患雙方的信息交流,最大限度緩解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誤解和糾紛;其次,有利于打造醫院文化,突出醫者的人文關懷;最后,對于提高醫院服務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2加強政府監督,營造良好的醫療氛圍
醫療行業是一個需要在政府監管下進行市場競爭才能良性發展的公共行業[7]。醫療服務的特點在于既是社會福利,又關系到個人利益,這就需要政府對醫療機構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和規范。第一,政府應強制立法,要求醫患雙方信息公開。信息公開不僅僅是醫院的義務,患者也要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對于醫務人員利用信息優勢進行過度醫療的行為,政府應給予相應的處罰。第二,協調資源配置,規范醫療市場行為。目前,我國優勢醫療資源大部分集中在發達的大城市和公立醫院,國家應合理調配醫療支出,重點扶持中小城市的醫療機構,以提高中小城市的醫療服務和技術水平。同時,政府應鼓勵社會資源投入醫療衛生事業,支持有實力的民辦醫院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合理整頓醫療市場,規范醫療行為。國家要嚴把醫療機構市場準入關,堅決清除不符合醫療衛生資格的醫療機構,達到市場凈化的目的。醫療市場中虛假廣告的欺詐行為,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對于這些不法行為政府應給以嚴厲打擊。
3.3加強醫患溝通,完善簽字制度
醫患溝通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前提,是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與患者及家屬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同時也是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有效途徑[8]。在美國,醫患溝通已成為醫生必備的臨床技能之一[9]。良好的溝通能增進醫患之間的理解和交流,減少甚至消除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良后果,從而適應現代新型醫療模式的要求。同時,作為醫院管理者應把醫患溝通納入日常院內管理制度,醫生在患者入院三天內對患者檢查結果、疾病診斷、治療措施及預后和醫療費用等患者及家屬關心的問題進行客觀合理的溝通,完成醫生的告知義務,同時完成入院溝通記錄單、住院診治知情同意書、科危重患者授權委托書、病危(重)通知書、手術知情同意書、有創操作知情同意書等溝通簽字,對于家屬提出出院或轉院、放棄搶救等要求均應履行簽字手續,并按規定記錄在于病歷中。醫院管理層應當定期組織檢查工作組、專家督導組到各科室進行檢查與引導,并將醫患溝通記錄作為醫療質量績效考評的一部分。
4結語
在信息極不對稱的醫療市場中,如何減少醫療糾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對于認真貫徹十八大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實現醫療市場中信息的對稱與公開,關鍵在于醫患雙方相互尊重與信任,通過有效溝通解決醫療服務中產生的問題。面對不可調和的醫患矛盾,醫院應當盡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學、合理、規范地處理醫療糾紛。
作者:張凡;張明章;李曉慧;丁雙劍;劉浩然;徐俊哲 單位: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