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腎移植術后尿瘺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臨床資料
1.1一般情況:7例尿瘺病人,其中男5例,女2例,年齡最小的32歲,最大的60歲。輸尿管—膀胱吻合口瘺6例,輸尿管部分壞死1例,總發生率3.5%。
1.2臨床特點7例尿瘺病人發生尿瘺的時間均在移植術后一周內,其中3例誘因為腹部突然用力(排便、坐起用力不當)。2例手術探查為輸尿管被引流物、血塊等壓迫,導致壞死。1例為排斥反應。1例為供腎有多支血管畸形結扎腎上下極副動脈,導致缺血壞死,引起腎盞尿瘺。患者均出現切口滲尿,其中陰囊或大陰唇水腫,經尿道排尿明顯減少,部分患者自覺移植腎區疼痛。三例尿瘺有局部包塊。三例尿瘺后出現發熱,其中1例體溫達38.5℃以上。其于兩例為低熱。
1.3方法與結果7例患者中經過留置尿管引流與尿瘺處充分引流,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后有5例切口滲尿逐漸減少,切口愈合。兩例經保守治療五日無效,且伴發熱,經過手術探查一例為輸尿管—膀胱吻合口瘺并感染,一例為輸尿管部分壞死并感染。兩例患者經過手術積極清創,再次吻合輸尿管—膀胱(其中輸尿管部分壞死者行膀胱瓣輸尿管下段成形術)、抗感染等治療手術后兩周內痊愈。
2討論
腎移植術后尿瘺是腎移植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由于其極易導致移植腎與腎周感染,對腎移植成功率有較大的影響。早期發現,及時處理,加強護理工作是提高移植腎成活率的關鍵。
2.1密切觀察病情及刀口情況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監測血壓、移植腎區情況及引流量的變化。指導患者術后7日習慣于床上大小便,女患者小便用女式小便器,以免頻繁上臺臀部,不斷腹肌用力,造成輸尿管膀胱吻合口再次撕裂。術后8—14日內協助病人床旁稱體重,盡量減少腹肌用力。護士定期查看刀口情況,根據上面臨床特點必要時進行B超檢查可見移植腎周積液,切口滲出液檢查肌酐、尿素氮濃度與尿液大致相同,一旦明確診斷應及時處理,留置尿管低負壓充分引流。
2.2引流管的護理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脫落,護士定期積壓引流管,保證充分引流通暢。引流管勿超過身體高度,防止逆行感染.負壓應保持在5—10cmh20之間。每日更換引流管、引流袋。負壓吸引裝置應兩日更換一次。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顏色并記錄。若發現引流量過多或顏色變紅應及時通知醫生。拔管時間不宜過早,一般為20日左右。
2.3切口適當加壓放置引流管后應用腹帶給予移植腎區適當的壓力以減少吻合口周圍間隙。有利于切口愈合。
2.4預防感染由于腎移植病人術后使用大劑量的免疫抑制劑,感染的潛在性增加,早期根據尿培養或切口滲出液培養結果應用敏感的抗生素。應加強基礎護理,保持床鋪的整潔干燥,勤翻身,防止褥瘡的發生,叩擊背部以免發生墜積性肺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有滲液及時更換敷料。每日0.5%碘伏擦洗尿道口兩次。
2.5營養支持患者應吃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面條等。少吃脂肪類食物大油、肥肉等。魚、奶、蛋是低脂肪高蛋白質食物,非常適合食用。多吃新鮮水果,補充維生素,多吃蔬菜增加纖維素,使胃腸排泄通暢。
2.6心理護理護士要熱情、誠懇地開導病人,穩定病人的情緒,向病人講解尿瘺發生的原因、治療的過程、方法、注意事項等,使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變消極為積極,以最佳的心態配合治療與護理。2.7合理應用抗排斥藥物護士應掌握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方法,準量給藥,了解藥物的藥理作用并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